什麼?心臟會休息?那人不就沒了嗎?

想要知道答案,先了解一下心臟是如何工作的。
大家知道嗎?心臟雖然大小隻有拳頭那麼大,但卻是人體中最重要的“發動機”,每天搏動大約十萬次,每分鐘大約泵出5.7升血液,它可是人體最勤勞的器官,最勤勞的“小蜜蜂”每天不停的“嗡嗡嗡”,通過收縮與舒張把迴流到心臟的血液泵到大動脈,再輸送到全身各個地方。

心臟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個“房間”組成,心肌則是建造這些房間的主要材料。心房和心室的一縮一舒構成一個心動週期,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1次心跳。在每個心動週期中心房和心室就像一對默契的搭檔,彼此交替收縮和舒張,有條不紊的將血液泵出。在收縮期,心肌處於緊張狀態,耗氧量較高,屬於“工作時間”。而舒張期則正好相反,心肌基本處於鬆弛狀態,耗氧量也較低,屬於“休息時間“。舉個例子:小明每分鐘心跳75次,那麼他的心動週期就是60秒/75次=0.8秒,如下圖所示,紅色代表收縮期,也就是工作時間,藍色代表舒張期,也就是休息時間。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一定看出來了,心臟的休息時間比工作時間更長!心房和心室不但會輪休,還會集體休息一起度假呢,是不是比996的你爽多了?
當然,話又說回來了,上面只是一個理想狀態,畢竟不同人、不同時刻的每分鐘心跳次數(心率)不盡相同。心率越快,心動週期就越短,心房與心室同時休息的時間就越短,不利於心臟很好的休息。那麼是不是心率越慢越好呢,當然不是,過長時間的心動週期會導致重要器官如大腦供血不足缺血缺氧而出現眩暈、暈倒甚至昏迷等。如果出現了心律失常,比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在心房或者心室該休息的時候,提前工作了,那麼心房與心室同時休息的時間就會縮短,心臟就得不到很好的休息,頻發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心慌、胸悶等症狀,這個時候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必要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尋求幫助。
心臟是一個 神奇的“泵”,向全身輸送血液,供給身體各個器官養分
因此,一旦心臟出現問題,全身系統都會跟著遭殃。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飲食習慣的調整,人們多熬夜、晚睡、吃高油脂食物,很大程度上會加速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造成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等,因此我們也應該像心臟一樣,該工作時好好工作,該休息時好好休息,注意勞逸結合,清淡飲食,避免熬夜,保持健康體魄。
福利來啦!9月29日湖南省人民醫院天心閣院區門診大廳專家義診+科普書籍發放------
整理與編輯:吳威、吳娟、李利花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