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自1956年至2006年,在郭慕孫先生指導下,經歷了五十多年的探索、實踐、積累、創新,2006年7月終於批准成立了“多相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郭慕孫先生嘔心瀝血,精心培育和率領的科研團隊,歷經56年、幾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在承前啟後,開拓前進的道路上,注重積累、追求卓越、瞄準前沿、服務需求,不斷髮展壯大。



多相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變遷與發展

為了發展祖國的科技事業,郭慕孫先生於1956年8月回國後,參加了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的籌建工作,創建了我國第一個“流態化研究室”,任室主任、研究員,從此把全部心血傾注於開拓和發展流態化這個新領域,親自講授流態化,培養骨幹,指導剛畢業的大學生開展工作,建立了研究隊伍,形成了流態化研究體系。

1985年,根據郭慕孫院士的提議,由流態化研究室抽調部分人員,建立了“顆粒形態與表徵研究室”,負責人為王佩雲,黃長雄。同年,聯合國內同行,組織成立了“中國顆粒學會”,郭慕孫先生任理事長,秘書長王佩雲。

1986年,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對“提取冶金中的化學反應工程”研究項目資助的基礎上,抽調全所一批年青科研骨幹,申請組建了中科院“多相反應開放研究實驗室”,郭慕孫院士任主任兼學術委員會主任,董元吉、謝裕生任副主任。

2006年7月科技部在該實驗室基礎上批准成立了“多相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為郭慕孫院士,李靜海院士任實驗室主任。經過二十多年積累,形成了以物質轉化複雜系統內部結構的量化與調控為主旨的研究方向。

2015年4月,“多相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領導班子換屆,現任學術委員會正、副主任分別為程津培院士、李靜海院士。該研究室定位是通過解決過程工業的共性和關鍵性科學問題,實現物質轉化過程的量化設計、過程放大和系統優化,推動我國過程工業的跨越式發展,創建我國過程工程科學在國際學術界的優勢和特色。

科研佈局

實驗室與工業界合作實現科研成果產業化,形成“一個核心,四個層次”的佈局。依託此佈局,力爭引領學科前沿,支撐產業發展,以實現實驗室的定位和使命。

多相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介尺度科學:在原有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選擇若干典型的介尺度現象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不同系統中控制機制之間競爭及協調的穩定性條件,歸納不同問題中的共性規律。

虛擬過程工程:瞄準反應器量化放大這一久未解決的難題,利用EMMS原理在提高計算精度和擴大計算規模方面的獨特優勢,建立多相系統多尺度計算流體力學方法,發展工業過程全系統模擬技術,實現大型反應器全系統模擬。

粉體材料的結構調控與規模化製備:基於材料多尺度結構特徵和介尺度科學的概念,致力於通過“反應/傳遞過程在競爭協調”的原理調控材料結構,開展材料組成與結構設計和反應過程調控研究。

煤炭和礦產資源高效利用:開展反應調控和過程強化規律研究,與介尺度科學和虛擬過程相結合,發展成套核心新技術。

新型反應/分離介質:開展離子液體構效關係及分子設計、離子液體規模化製備、離子液體強化及反應過程調控研究,為傳統產業技術升級換代提供新途徑。

數據信息和超級計算平臺:在已建立的“化學主題數據庫”基礎上,進一步整合各種化學數據信息資源,形成更為完備的數據信息系統,為工業過程仿真提供支撐,為大數據時代的過程工程研究提供基礎平臺。

參考來源

多相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官網、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官網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漫道)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存在侵權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