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骨髓?很疼吧?要不要捐?對健康有沒有影響?

很久之前寫的一個關於《紅十字協會打電話告知我,說有人和我骨髓配型成功,那捐獻了,對身體有影響嗎?

》的問答得到了比較多的持續的關注。當時是在手機上隨手寫的,很多內容沒有深入。後來看到這麼多人關注,想了一下還是再寫一篇詳細的文章解釋一下吧。如果這篇文章能讓更多人少一些疑慮,讓多幾個病人得到幫助,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本人不是醫生,只是很多年前曾經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對醫學知識瞭解有限,雖然盡力查找資料,也不敢保證所有內容完全正確。我儘可能多描述一下自身經歷和想法,捎帶分享一下相關信息。如果您發現文中存在錯誤,歡迎斧正。如有醫學問題,建議諮詢專業醫生。

捐骨髓?很疼吧?要不要捐?對健康有沒有影響?

這就是造血幹細胞

捐骨髓還是捐造血幹細胞?這不是個問題

一直以來,我都是傾向於使用“捐造血幹細胞”“造血幹細胞移植”而非“捐骨髓”“骨髓移植”的說法。無他,“捐骨髓”讓人看著就很疼啊。很多人在剛看到“捐骨髓”這幾個字的時候,想到的是一根長長的針扎到脊柱裡,抽取骨髓液。這個過程,想想就覺得很疼。而且,扎到骨髓腔誒,是不是會產生永久傷害啊?以後會不會颳風下雨會骨頭疼啊?我覺得,很多人對造血幹細胞捐獻的抗拒,很多親人的阻撓,很大部分是源於對疼的恐懼。而實際上,絕大部分的手術壓根不是這麼做的啊。

捐骨髓?很疼吧?要不要捐?對健康有沒有影響?

提取骨髓液只是獲得造血幹細胞的方法之一

現在移植中採用的造血幹細胞,主要是三個來源:骨髓、臍帶血,還有外周血。在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發展的初期,的確進行的是骨髓移植,需要在供者被麻醉的狀態下采集750-1000ml左右的骨髓液。這個過程比較痛苦。但是,現在絕大多數的異體幹細胞移植都是從外周血(也就是身體動脈靜脈中循環著的血液)中提取的,並沒有抽取骨髓。

下文中,我會使用“捐造血幹細胞”“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說法。

造血幹細胞移植能做什麼?

為什麼要做造血幹細胞移植?我們先要了解它能做什麼。首先請了解幹細胞的概念。 幹細胞和組織細胞不同,它具有極強的分化潛能,能分化出不同的細胞。有些幹細胞來源於胚胎和胚胎組織,這種幹細胞理論上具有能分化為有機體任何一種細胞的潛力,是“全能”的。有些幹細胞來源於出生後的器官,即為成體幹細胞,這些幹細胞分化潛能比較有限,可能能夠分化為某一類的細胞。比如,心臟的幹細胞能分化為組成心臟的各種細胞,而不能分化為肝臟腎臟的細胞。而胚胎幹細胞,包括採自胎盤、臍帶血的幹細胞,則可能具有分化出組成人體的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的能力。成體幹細胞多數情況下是處於休眠狀態,出現特定情況,比如受傷,生病,就可能激發分化,產生新的細胞。這種能力讓人類組織和器官能夠保持生長和自我修復。

捐骨髓?很疼吧?要不要捐?對健康有沒有影響?

人體血細胞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一種治療手段。可以用於治療多種血液病,比如某些俗稱白血病的疾病。

移植的造血幹細胞哪裡來?

簡單說,造血幹細胞要麼來自於病人自己,要麼來自於他人,要麼是從臍帶血,要麼是從骨髓液或外周血中提取。

來自病人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可能是他在出生時存下的臍帶血,也可能是之後提取的自己的骨髓或外周血幹細胞。使用自己的幹細胞,好處是配型完全吻合,不用擔心排異反應。壞處是得病可能是因為病人攜帶致病基因,有可能移植後疾病復發。

來自他人的,可能是來自病人的同胞兄弟姐妹,可能來自父母親人,也可能來自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志願者。移植之前需要做配型,確定誰和病人配型結果最好。病人和同胞兄弟姐妹之間有更高的概率配型相合,父母可能是配型半相合。隨著技術發展,配型半相合在一定條件下也是可能移植成功的。

來自他人的,非血緣關係志願供者提供的造血幹細胞,是病人的另一種選擇。就是說,在茫茫人海,存在一定概率,某個人和病人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兩人的配型是相合的。這個陌生人的造血幹細胞就可能可以用於這個病人的治療。

根據“中華骨髓庫”公眾號近期文章顯示,從設立到如今,中華骨髓庫捐獻量已經在2020年8月6日突破一萬例。 就是說,一萬個病人,得到了陌生人的幫助。

捐骨髓?很疼吧?要不要捐?對健康有沒有影響?

9歲女孩患病,13歲的姐姐想捐造血幹細胞救她

這取決於兩方面。一是志願者庫的大小,理論上,志願者庫越大,找到相合供者的概率越大。二是病人本身的HLA單倍體表型是否常見。常見表型在一個10萬人左右的志願者庫中找到合適供者的概率約90%,可是如果病人的表型比較罕見,這個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所以,在前幾年,我國曾經大力氣宣傳,吸引更多人加入志願者庫,就是為了讓病人找到合適供者的概率提高一點。 如果中華骨髓庫找不到,就有可能從國外的骨髓庫去找。

作者自己的造血幹細胞捐獻經歷

我是2008年年底登記加入中華骨髓庫的,當時看了一些宣傳,決定加入,就跑到一處獻血點,獻血同時留下了幾毫升的血液樣本,用於登記入庫。幾天之後就收到短信,說血液沒有問題,已經登記入庫。當時我認為,從概率上說,我將和多數人一樣,可能就是個分母,可能一輩子也沒有人和我匹配上。

可是我沒有預料到,匹配會來的這麼快。2011年11月底,我在出差路上,接到了紅十字會的電話,說有人和我匹配上了,詢問我是否願意提供造血幹細胞。我的想法是,這概率,和中獎差不多吧。我當時完全不用多想,馬上就同意了。

2012年3月,在紅十字會反覆和我溝通確認之後,確定我成為一位病人的造血幹細胞移植供者,我住進了上海某醫院。不得不說,在這幾個月的溝通過程中,紅十字會反覆確認我的意願,他們沒有強迫,我隨時可以說不做了。每一步,都可以退出。但是這是救人,為什麼要退出呢?當初登記成為志願者,就已經做好了如有需要就捐的決定啊。

這期間,我簡單告知了父母。他們略有擔心,但是經受不住我的科普,只有同意的份。(哈哈,看了我成為科普寫手是註定的)

2012年4月,我在紅十字會安排下住進上海某醫院病房。總共住院差不多一週。前面幾天是打動員針,也就是把平時存在於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動員"一下,讓它們跑到外周血中來,便於提取。打動員針這幾天有點瞌睡,身體有點痠疼。但是住院那幾天我居然還強忍著瞌睡完成了幾篇快到截止日期的文章,還吃著醫院特別準備的營養餐長胖了幾斤。

捐骨髓?很疼吧?要不要捐?對健康有沒有影響?

安徽銅陵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

第五第六天開始抽取造血幹細胞。如果病人是一個小朋友,可能一天採集的量就夠了。可是我知道我對應的病人是一個體重接近80KG的成年人,我必須提取兩次才夠他使用的。

提取的場景和做血液透析差不多,在胳膊上找到靜脈扎一針,然後血液流過一個機器,機器會把造血幹細胞提取出來,剩餘的血液輸回到自己身體裡。我記得很清楚,裝到袋子裡的造血幹細胞黃黃的,就是組織液的顏色。整個過程我就是在胳膊上扎針疼了一下,其餘時間躺床上和醫生護士聊天。唯一的尷尬就是,過程大概需要三四小時,中間如果要上廁所要把針拆掉再重新連接那些管子特別麻煩,我就一直憋著。結果結束的時候我急著上廁所,等不及把胳膊上的針眼按壓足夠的時間,棉籤一鬆血就流出來,病號服上滴了好幾滴,把當天來給我拍照的記者嚇了一跳,說你怎麼這麼慘,也是醉了。

再劃一下重點:我的捐造血幹細胞是從外周血中提取的,沒有抽骨髓,沒有抽骨髓,沒有抽骨髓。大家不要自己腦補"捐骨髓"是怎樣從後腰扎針怎樣抽取骨髓怎樣損傷身體了。

提取結束,就會有專門人員把這個小小的袋子裝到恆溫箱,送到患者所在醫院,通過靜脈滴注輸入到他的身體裡。醫生給我說,進入身體之後,造血幹細胞自己知道應該去哪裡。

提取完之後我在醫院又觀察了一天,就出院了。醫生就叮囑出院之後多吃點有營養的,這個似乎不需要提醒哈。

之後,生活和平時一樣繼續。當然,偶爾多了紅十字會的回訪電話,書架上多了捐獻證書,抽屜裡多了幾個徽章。現在時間過去8年了,8年裡我讀了兩年書,結了個婚,順產了兩個健康的娃,身體沒有刻意去鍛鍊,但是也還行,沒什麼毛病。

捐還是不捐,自己決定,但是一旦決定請不要更改

如果你登記成為中華骨髓庫的志願者,或者,你的家人患上血液疾病,需要你去配型。匹配上了,到底捐還是不捐?這個問題討論的很多。過去幾年出現了一些例子,志願者自己願意,但是被家人阻撓,或者志願者自己反悔。多數的阻撓或反悔的理由,都是擔心捐了之後身體受到傷害。

我不是醫生,我只能再重複一遍:現在提取造血幹細胞,多數都是通過外周血採集,就是在胳膊上扎一針,和體檢差不多。不需要抽骨髓,沒有用粗大的針扎後腰。

身體是否受損,這個我也只能說自己的情況。提取造血幹細胞之後一年,我按照醫院要求進行了體檢,各項指標正常。到現在幾年時間,我也經歷過幾次常規體檢,一切正常。

如果你接到了匹配成功的通知,請認真考慮,有疑問可以多諮詢醫生。捐,就答應,然後不要中途更改。不捐,就一開始就說明。 移植手術的目的在於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疫系統。所以在志願者確認捐獻,正式移植前,為了控制排異反應,醫生會把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殺死"。如果志願者在最後關頭悔捐,患者不能進行移植,只能加速死亡。哪怕不等到最後關頭,中間的某一步說了“不”,對患者而言也可能是眼看一絲生的希望突然消失,這個對患者和患者的家庭都太殘忍。 我們不進行道德綁架,不強制。但是如果答應,請真的做到。

這件事在我的生命裡只是一件小事。這幾年我沒有想過去聯繫患者,或者去看看他過的好不好。在我而言,我提供了造血幹細胞,我的事就已經做完了。之前我們是陌生人,之後我們也無需產生更多的牽絆。但是我還是祝福他,希望他痊癒之後,有幸福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