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愛存錢”的人,和沒有存錢的人,生活有怎樣的區別?

2019年年底,央行發佈我國最新的存款數據,由此得知,

我國的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餘額突破182萬億,其中住戶存款增加5.2萬億元左右。計算下來,14億人口人均存款高達5.1萬元。相比2018年存款數據72萬億元,呈現一定增長趨勢。

可隨著存款增加的同時,各類負債規模也不容小覷……

2020年“愛存錢”的人,和沒有存錢的人,生活有怎樣的區別?

在很多人看來,“存款”是自身底氣所在,能夠有效規避未來的風險和難題。即便當下的生活會很拮据,精打細算每一筆開銷,可是一切都是為了規劃未來,規劃人生。

其實在當下,能夠存下一筆錢,需要考慮生活的方方面面。

房貸、車貸、子女的教育、風險儲備金等,都是生活壓力的一部分。房貸可能就佔據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是二分之一,此外還有各種生活開銷等,存錢真的很不容易。

可是“愛存錢”的人,會通過壓縮各種生活開支,進行存錢。這種從無到有的過程,充滿了成就感,以及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

2020年“愛存錢”的人,和沒有存錢的人,生活有怎樣的區別?

沒有“存錢”的人,也許當下的生活很幸福,“花未來的錢,圓今天的夢”

但是卻沒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一旦過度沉浸在超前的物質享受中,應對危機和風險的抵抗力會變弱。花錢大手大腳,不會對收支進行合理把控,一味地享受著不切實際的物質,容易迷失自我。

如果當生活出現一些波動,比如失業、離職等突發的意外,很容易造成負債的後果。

2020年就是一個非常顯著的例子,當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爆發時,每個人都無所適從。

很多過著“一邊精緻一邊窮”的年輕人,更是被“打回原形”,重新適應節儉的生活。

2020年“愛存錢”的人,和沒有存錢的人,生活有怎樣的區別?

對於“手有餘糧,心頭不慌”的人來說,疫情只是讓他們的生活發生了一點變化而已,支出加大,但是尚在把控範圍。對於“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來說,卻被迫暴露負債危機。

據《2020年全國支付運行體系》的數據報告顯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第一季度的數據為918.75億元,第二季度的數據為854.28億元

毫無疑問,2020年的疫情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不良貸款的暴露……

2020年“愛存錢”的人,和沒有存錢的人,生活有怎樣的區別?

對於愛存款的人,在2020年影響並不大,依然能維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對於一些“月光族”、沒有存款作為底氣的人,在2020年遭遇著方方面面的現實打擊,不斷刷新現實認知,促使自己改變消費觀念,改變金錢觀念。

在生活中更是要“由奢入儉”,節省掉許多不必要的開支,更正自己的消費觀念,成為掌握自己生活的主人。

綜上,存錢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良好的習慣,畢竟存錢的過程就是在整合自身的財務能力,調節消費結構。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存錢既是規避風險的底氣,也是一種合理把控收支結構的過程,從而讓每個人更加科學合理地規劃未來和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