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有一种游戏,它们就是来折磨玩家的.你会经历,自闭,暴躁,摔手柄,掰盘、砸显示器,无能狂怒等一系列负面情绪,甚至让你怀疑人生,思考人类终极三问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但在你驯服它们之后,真正的乐趣才会显现出来。不过这个过程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来它需要你足够多的耐心,还有日渐精进的技巧。

而除了像血源、只狼、黑暗之魂动作类受苦游戏外,在4月份会免的游戏《尘埃拉力赛2.0》也是这样一部作品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这次的《尘埃拉力赛2.0》的恶意,相比于《尘埃4》,更加变本加厉。《尘埃4》还有完整的教程训练场地和娱乐模式,前作《尘埃拉力1.0》至少也用了一系列视频,解释了拉力赛车的基础常识和技巧。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而《尘埃拉力2.0》,是让你这个新手直接开车上赛道。可能会有玩家说,不就是开车吗,我在极品飞车里经常第一。

但如果你喜欢极品飞车类的竞速游戏,那我就非常不推荐你入坑尘埃拉力赛

也有玩家表示,自己在尘埃里最高难度经常第一,而到了尘埃拉力赛里就经常垫底,这是何原因~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首先尘埃拉力赛系列与尘埃系列在定位上就有区别,尘埃系列偏向于娱乐,,尘埃拉力赛系列更接近真实拉力赛,更加硬核,有时路边的一个小坑都会让你的前面的努力和优势划为泡影.

而且尘埃拉力赛的难度不单单是在操作上,首先,比赛道路从公路、沙石路、泥泞路、冰雪路,到山区、沙漠、草原等等复杂地形,《尘埃拉力赛2.0》将带领玩家前往位于新西兰、阿根廷、西班牙、波兰、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越野赛道。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游戏比赛途中没有地图的,前方任何路况都要靠领航员给你报的路书。

其次,车辆的性能、与领航员的指示配合、团队后勤能力,不同路段车辆的改装能力、有限的经济、重试次数限制等等,这些都要考验玩家赛前的准备与战略。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要知道尘埃拉力赛的主设计师Paul coleman自己就是一个拉力赛兼职领航员,目的就是为了将《尘埃拉力赛》做成更接近真实拉力赛的游戏。

并且在游戏中,车辆损坏会带来更大的难度,如果损坏过度会直接出局。

这里我们举例一个最简单的损坏,车灯撞毁。如果这时候你比赛的时间是傍晚,倒霉些的再加上恶劣的暴雨天气,在这种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能拿个好名次几率实在是太小了。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甚至,在游戏中,出发的顺序会影响到比赛,顺序越靠后,赛道会磨损的越严重,对自己车辆造成的阻碍又会多一分。

想要上手尘埃拉力赛中的任何一种模式都需要上百个小时~

那拉力赛究竟有何魅力让人如此疯狂~~

这就让我们回看下当初拉力赛,无论是厂商、车手还是观众都疯狂无比的80年代

“WRC is for boys, Group B was for MEN

这句话说的就是当年的WRC b组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1979年或是为了让WRC比赛更精彩,FIA(国际汽联)开始允许采用四驱系统,起初各大厂商反应平淡,认为四驱会大大增加车重而得不偿失。再加上当时轻量化四驱的开发也并非易事,厂商们都不想打破这一平衡。

直到1981年,奥迪的Quattro 80 A1赛车开始参加WRC比赛。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女司机”MICHELE MOUTON米歇尔·莫顿,驾驶这辆赛车在1981年的意大利站赢得冠军,并且成为WRC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冠军,她甚至差点卫冕1982年的b组拉力赛冠军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在1981年奥迪车队以碾压的实力赢得了其第一个WRC年度世界冠军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这时候其他厂商才慌了,认为在拉力赛上两驱系统是比不过四驱的,这才纷纷投入了四驱系统的研发。

1982年,由于奥迪的四驱过于“变态“,为了增加其他厂商的竞争力,FIA在WRC中新设了B组,自此开启了WRC的 疯狂时代。

而B组的最大特点是对于发动机马力,驱动形式,还有车重悬挂等等,几乎没有改装限制。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于是各大厂商纷纷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在赛车上使用了大量的黑科技,将碳纤维,玻璃钢材料大量应用到赛车上,同时马力也轻松超过500匹。


到了b组后期的意大利蓝旗亚的Delta S4,让重量仅1000公斤的赛车,在砂石路面上,仅需2.5秒就可以达到0到100km的加速。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甚至Delta S4在F1葡萄牙的赛道上测试时,最快圈速在当年的F1排位赛中排名第六。

疯狂的不止是厂商,还有观众,自从有了B组后,WRC的影响力呈现井喷式爆发,这种时刻游走在生死边缘的比赛,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太适合热血的吃瓜群众了~

除了电视收视率的暴增,比赛的现场观众更是饺子下锅,当车辆还没驶来时,观众们都是直接站在赛道上等待。当车辆飞速袭来时,在被撞上的最后一秒,才恋恋不舍地跳开赛道。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要知道当年飞驰在森林和土路上的车速度轻轻松松达到200km/h以上,就像一颗巨大的子弹在穿梭。无论是车手还是观众都是在死亡边缘反复横跳。

其中以葡萄牙的观众最为狂热,他们以摸到穿梭的车身为荣。更有观众被当时有名的赛车手沃尔特 罗尔撞断了腿,他反而高兴的要死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同时b组的还拉高了汽车厂商的汽车销量,其中老厂商标致专为拉力赛制作的赛车--标致205 T16,获得了1985年1986年制造商和车手世界冠军。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街车版的标致205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畅销的掀背小轿车,不过在1985年的冠军的代价是,碾死了几名观众。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奥迪的四驱小轿车也成了80年代的代表车型,这全归功于奥迪在拉力赛上的辉煌战绩。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而b组在后期,厂商已经开始了恶意竞争,车手已经开始驾驭不住马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凶猛的赛车野兽。

同时因为B组带来的巨大利益,让FIA对观众管理规则和比赛规则没有任何修改,这为之后的悲剧埋下更多的隐患。更将事故的速度提升了一个等级。

1985年,标致车队车手阿里 瓦塔宁Ari Vatanen在阿根廷站因为躲避观众失控导致翻车,差点身亡。


同一年在法国科西嘉站,蓝旗亚车手阿提里奥·贝特加Attilio Bettega失控撞树,树木直接穿过驾驶座,让他死于037赛车中,这时已经有人在质疑 B组的安全性。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1986年,在观众最多的葡萄牙赛道,30万名观众钻入丛林观看比赛,驾驶着FORD RS200赛车的约金姆 桑托斯在SINTRA赛段,为躲避一位把脚伸进赛道的观众,导致车辆失控,以时速135公里的速度冲进了近在咫尺的观众人群,造成3人死亡31人受伤。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事故后,对于这次比赛专业赛手纷纷退赛,只有部分业余车手还在继续比赛

但FIA却没有惩罚没有做任何观众管理措施的葡萄牙赛事组织者,反而内部权力斗争不断,还对继续参赛的业余车手表示了赞许。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1986年5月4日,蓝旗亚的首席天才车手亨利 托伊沃宁(Henri Toivonen)在法国站中驾驶b组的终极赛车Delta S4在一段S型柏油路上冲出赛道。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赛车猛烈撞击赛道旁边的大树和巨石后瞬间起火爆炸,亨利和领航员当场死亡。而20分钟后才被救援人员发现,整个赛车被烧得只剩下钢管车架。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剩余车队听闻噩耗后,怀着沉重的心情完成了比赛,但这次的冠军没有香槟没有庆祝,只有凝重的气氛。

这次赛事后,FIA才开始认真审视B组,这样的赛制,这样的赛车已经发展到了不再合理的地步,唯一能做的就是终止这个组别。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虽然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从过程和遗产来看,这无疑是赛车发展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b组除了观赏性极高和疯狂驾驶外,也快速推进了四驱等技术在拉力赛车以及后来的民用轿车上应用。

最后对于决定入坑尘埃拉力赛2的小伙伴一些建议,尽量用手柄来玩这个游戏,因为键盘没有方向、刹车、油门等反馈力度,操作体验不是很好,如果手柄不能满足你了,那就入手盘子吧,这才是真正能体验到尘埃拉力赛的终极装备。

「游戏杂谈」四月会免《尘埃拉力赛2.0》为什么那么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