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娃,父母彷彿從此變身超人,化身各種職業,為了養好娃,也是費勁心思。
尤其是現在85後90後的一代家長們,更願意在孩子身上投入,從胎教到後來的早教,不願意錯過任何會對孩子有幫助的投入。
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輔導,不過並不是去了就真的能起效果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像現在的文化課輔導,去了100個學生,成績真正提升的卻是少數。
不是說去早教不好,而是想告訴大家,用對了的方式,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才能從根源上解決教育焦慮問題。
首先我們應該找到教育焦慮的根源。
回想早些年代,當我們還是兒童的時候,家長對我們的教育焦慮遠沒有現在這麼大。為什麼?是因為比較,以前也根本沒有上輔導班的說法,現在每個孩子都上各類輔導班,你家的孩子不去,那就比不過別人,比較的是孩子。所以焦慮可以這麼解釋,一方面來源於孩子間的比較;一方面是來自於孩子自身的問題,希望孩子能更加優秀,獲得更好的教育。
這看似是兩個問題,但是我們只要做到一點就可以解決兩個問題,那就是給到孩子現階段他最需要的教育。
腦子越動越聰明
這是一句老話,也恰恰反映了孩子大腦發育過程的具體教學方法,體現了教學的本質。
市面上的胎教與早教,有什麼感統訓練,樂高教育,編程教育等等的所有教學模式,他們的教學本質我可以歸納如下:利用教具,利用現實世界來刺激孩子的感官系統,激發孩子的思考,通過現實途徑讓孩子把大腦運轉起來。說的通俗點,就是讓孩子的大腦動起來。
思考是一種習慣
有的孩子看去水靈水靈的,好像腦子裡有無數個點子,有的孩子看去就很木訥,好像腦子裡很平淡,沒有什麼想法。這其實是長期以來養成的習慣,如果孩子是第一種情況,那麼家長們恭喜你們,孩子會因為這個習慣,讓他的大腦越用越好用。如果孩子是第二種情況,那麼家長們,必須得當心了,可以多把孩子放在能激發他思考的環境中,鼓勵他思考,長期以來,思考的習慣自然會養成了。
教育孩子,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無需焦慮
在明白了一些孩子成長規律之後,其實教育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難,每天進步一點點,養成對的思考習慣和生活習慣,這是作為家長能給到孩子最寶貴的財富。好的習慣能讓他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思考的習慣尤為重要,抓住這個基本點,再去選擇性的教育,相信教育的路上會順利很多。
以上,願孩子們都越來越棒,家長們都越來越輕鬆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