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峰縣龍門畈鄉錢家村扶貧印記

——橫峰縣龍門畈鄉錢家村扶貧印記

4月7日,橫峰縣龍門畈鄉錢家村紫靈葡萄園基地,當地貧困戶章冬順揹著15公斤重的農藥壺,正忙著給葡萄樹噴灑農藥。“他每天在基地工作8個小時,日收入80元,一個月能賺2000多元。”基地負責人鄭華明說。

記者在錢家村委會辦公室看到,牆上掛著大幅的精準扶貧作戰圖,該村基本情況介紹、脫貧攻堅組織體系、貧困原因分析等信息,一目瞭然。

“村裡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因殘致貧40戶122人,佔47.6%;因病致貧27戶98人,佔32.1%,這兩類群體就佔了將近80%。針對這部分群眾的實際情況,我們施行一戶一策、精準扶貧,想方設法幫他們爭取政策資金、拓寬增收渠道,早點摘掉‘窮帽子’。”“90後”第一書記丁首臺一邊翻開工作臺賬,一邊向記者介紹:村民錢小紅,丈夫患病去世,家裡喪失了主要勞動力不說,還為此背上十多萬元債務,屬於典型的因病致貧家庭。扶貧工作隊根據政策,幫她的兒女申請教育補助經費;安排她婆婆在村裡的公益性保潔崗位工作,年收入7200元;錢小紅本人開了一個小商店,同時代辦村裡的電商包裹收發。2017年,家庭全年總收入4.2萬餘元,人均可支配收入8200餘元,已達到脫貧標準,實現脫貧。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村裡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272人全部脫貧。”龍門畈鄉副書記徐舒的言語中透著自豪。

發展經濟,才能拔掉窮根。2016年,錢家村黨總支廣泛聽取老幹部、老黨員、群眾代表建議後,提出“立足葡萄做產業,跳出錢家求發展”的思路。該村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通過黨員幹部帶頭先種、試種,引導並鼓勵農戶種植葡萄。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8名黨員已建起集中連片的500餘畝黨員創業示範基地。錢家村成立了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並在合作社成立了黨支部。合作社黨支部挑選黨員種植大戶,採取“每名黨員種植大戶聯繫3個社員,1個社員聯繫3家農戶”的方式,幫扶黨員和社員為農戶提供整地、選苗、培育、銷售等全流程的服務,從而吸引更多農戶投身葡萄種植。該村的葡萄產業由此發展成為全縣知名的農業特色產業。目前,全村葡萄種植總面積達1000餘畝,種植戶80餘戶。2019年,葡萄產業實現產值1000餘萬元,種植戶戶均增收5萬餘元。

此外,利用荒山荒坡多、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優勢,該村大力發展光伏產業。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中,僅光伏發電收入就達38萬元。

錢家村把脫貧攻堅工作和秀美鄉村建設有機結合,依託村裡的葡萄、黃桃等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農家生態旅遊,從2016年開始,連續四年舉辦採摘節活動,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光體驗,知名度越來越高。如今,特色產業帶來穩定的經濟收益,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日子越過越甜。(記者 餘 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