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買保險,年交5000,20年後全返,好保障產品嗎?

孩子出生就交保險,有沒有這個必要,要因人因時因勢因財力等而定,不能簡單地下結論。如果父母都有著充足的保障情況下,家有餘財,而且愛子心切,也可以考慮給孩子買保險,但是應該怎麼買呢?

孩子出生買保險,年交5000,20年後全返,好保障產品嗎?

給孩子買的保險其實要買保障,而不應該是投資理財,如果從這一點上看,那麼這個保險產品,每年交5000元,20年後全返,核心就是用20年可能收穫的理財收益當作保費了,那麼到底能保障那些方面呢?這些方面能否達到父母給孩子保障的目的呢?那就要細看保障條款了。

保險本來是現代文明產生的一個極好的商業產品,個人方面的保險產品引進我國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很可惜有些被汙名化了。這需要保險公司進行反思,為什麼一個給人類帶來長久保障和生活平穩的金融好產品,最終卻被帶上了“欺騙產品”,或者“收錢時迅雷不及掩耳,理賠時拖拖拉拉百般拒賠”呢?

孩子出生買保險,年交5000,20年後全返,好保障產品嗎?

目前投保人共累計投入本金10萬元,20年後收回本金,其實相當於一個20年期的零存整取的定期存款。假如年化利率按4%來測算,期間最終可能獲得的利息收入大約為54846元。從這一點就可以評估出這份保險的產品內涵價值,再進行時間價值的現在折現,其實如果總的保障能力能達到5萬元以上,那麼就是划算和值得的。

總體上這種保險產品可能是一種混合型的保障保險,極大可能是一種平安險或者教育金險種,自然還會附加有額外的保險保障,例如得了重疾理賠、意外如何理賠,是不是在孩子成長和教育的關鍵時點還有禮金返還等等。那麼將這些保險價值折算出來,同上面的54846元進行比較,就明白值得不值得購買了。

孩子出生買保險,年交5000,20年後全返,好保障產品嗎?

告訴大家一個小方法,將這些附加的保險保障,用保險公司的此類單項產品套入,也就是模擬只投保這些單項保險,自然會出現一個個單項保險產品的現在投保額,將這些投保額累加在一起,看看總金額是多少?同上面的548 46進行比較,那麼就一清二楚了。

如果再專業點進行更專業測算,那麼使用保險的三個階梯收益率法來計算一下,也就是年化收益率為2%、4%和6%來計算,這20年總共會少取得多少收入?然後再同保險合同中附加的保險保障的內涵價值進行比較,那就更清楚了。

換個思路,如果父母僅僅是給孩子安全成長的健康保障為目標,那麼是不是可以分成兩個更簡單的保障方法,一方面就是給孩子買一個20年的重疾險,附加上意外險或者其他險種,而另一方面就是每年拿5000塊錢去定存或者定投,做持續的投資理財。最終總體下來,風險可控,而且有可能收益更好也更划算。

目前我國的保險公司設計保險產品時,做的產品設計相對非常複雜,導致投保人有時候無法算清楚:投保是不是得到了足夠的保險保障?為一個複合型的保險合同花費的保費是不是過多?其實針對單項保障需求設計單項保險產品,然後再組合整體售賣,可能對於非專業的投保人來說看得更清楚,也不會發生過多的質疑。

孩子出生買保險,年交5000,20年後全返,好保障產品嗎?

另外,保險公司大量的招收新員工,大量的淘汰新員工,好像是招聘,實質是將員工變成客戶了,將新員工身邊的資源全部利用完畢,這怎麼可能符合保險的理念呢?而且設計的很多保險產品,其實裡面都埋藏著一些貨不對板的條款,保險產品變成高利潤產品,那賺錢思想就更不對了。保險公司應該用大數定律來賺取平均利潤,而不是從有些關係型營銷的產品上牟取高額利潤。

最終給大家講解下,買保險時,如何看保險合同背後那些保障權益。先計算自己的實際支出、附帶著現金價值的潛在損失,以及未來可能拿到的保險利益,最後進行保險價值的對比。如果現金流支持,保險價值相對合理,那還是可以考慮投保,實現為家人未來生活和健康保障的目的。

“保險的本質是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希望保險從業機構和個人保持初心,為投保人考慮更多,不要將美好變成齷齪。#理財大賽第三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