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旅智庫 | 後疫情時代,文化產業如何升級突圍

人民文旅智庫 | 後疫情時代,文化產業如何升級突圍

突然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文化產業帶來不小的衝擊和影響。文化產業中所有類型的企業都會遭受不同程度的直接衝擊,而在疫情結束後,因GDP增速及居民收入增速下降、居民必要支出增加等因素,文化產業會面臨更加持久的間接衝擊。除此之外,疫情也將為文化產業帶來更深遠的影響,這是發展機遇也是轉型升級的挑戰。對文化產業而言,既要立足當前,應對當前經營困境;也要著眼長遠,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閱讀精要

新冠肺炎疫情對2020年文化產業的直接衝擊

2020年上半年,疫情將會對文化產業產生直接衝擊。嚴重依賴於人員集聚的文化旅遊業、演藝業、電影業、節慶會展業、體育休閒業等遭受的衝擊最為嚴重。

不同於其他板塊的股票下跌大多是一種恐慌心理下的拋售,文化休閒類上市公司將真切遭受營收下降的業績衝擊,預計其股價仍會下跌。

由於國家採取的疫情防控措施的週期長、手段嚴,導致人員返工延遲、物流速度放緩、企業工作效率下降等現象,這給那些非嚴重依賴人員集聚的文化行業也帶來不可避免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對2020文化產業的間接影響

相比直接衝擊,疫後因GDP增速及居民收入增速的下降、居民必要支出的增加等因素,對文化產業產生間接的不利影響的持續時間可能更長。

隨著疫情結束,部分文化產業會彌補疫情防控期間的直接損失。但由於民眾閒暇時間的稀缺性,文化產業在疫情防控期的直接損失難以完全彌補。

新冠肺炎疫情會造成我國GDP增速的下降,從而給文化產業帶來一定程度的潛在損失。

疫情還會造成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下降及必要生活品支出的增加,從而可能使得文化產業收入佔GDP比重有所下降,進一步加大文化產業的潛在損失。

新冠肺炎疫情對文化產業的深遠影響

新興技術在創造新的文化產業業態與模式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對傳統文化產業的經營方式產生重大影響,促使傳統文化產業的經營方式趨於多樣化。

隨著我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居民對高質量文化休閒服務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我國文化產業在迎來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發生產業結構的調整。

文化產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措施建議

線下消費型文化產業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重災區”之一,需要各方努力,共渡難關。

發揮金融資本在推動文化企業併購重組、促進文化創新與科技創新、激勵文化企業家精神等方面的獨特作用。

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文化產業相關企業積極採用互聯網等新興技術,探索多樣化的經營方式。

2020年春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由武漢爆發並迅速向全國蔓延。國家對新冠肺炎疫情采取了一級響應的防控措施,這不可避免地對中國各行業造成短期壓力和長時間影響,而那些高度依賴人群集聚消費的文化旅遊、電影、演藝、節慶會展等文化行業更是首當其衝,影響巨大。

初步預計,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間(保守估計疫情控制到4月份進入基本平穩期,到6月份進入完全控制期)文化產業直接損失可達12592億元至19322億元。新冠肺炎疫情對2020年全年文化產業造成的直接損失大約8959億元,潛在損失約2890億元。

除短期衝擊外,疫情也將為文化產業帶來較為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建議中央各部委、各級地方政府要出臺切實有效、整體協同的扶持政策,積極應對文化產業因疫情遭受的慘烈衝擊,推動文化產業內的融合發展及市場化、法治化的併購重組,進一步發揮文化金融的扶持作用,刺激文化消費,採用新技術和新手段,加強內容創意和科技創新,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人民文旅智庫 | 後疫情時代,文化產業如何升級突圍

新冠肺炎疫情對2020年文化產業的直接衝擊

疫情防控時期,人口流動和集聚急劇萎縮,嚴重依賴於人員集聚的部分文化產業營業收入遭遇斷崖式下滑,甚至可能會出現一定時期的零業績。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與2003年“非典”SARS病毒引發的疫情有一定相似之處。SARS疫情於2002年11月首先出現於廣州,隨後蔓延至全國多個省市和港澳臺地區。2003年4月中下旬經我國政府強力管控後,於5月緩解直至6月疫情結束。從當時的客運情況可以大致觀察疫情對人口流動的影響,並據此得出疫情衝擊的持續時間:在關鍵的2003年4月、5月和6月,我國客運量同比增速分別為-6.90%、-41.20%、-22.25%;疫情結束後,客運總量同比迅速反彈,但在7月、8月仍是-7.10%、-2.10%的增長,直至當年9月才恢復常態。由此可見,SARS疫情的衝擊長達5個月之久,其中最嚴重的衝擊有兩個半月

人民文旅智庫 | 後疫情時代,文化產業如何升級突圍

以當時的旅遊業上市公司黃山旅遊的經營業績為例,可大致觀察疫情對人員集聚型文化消費業態的影響:2003年上半年,黃山旅遊遊客接待總量24.34萬人次,較2002年同期的59.77萬人次下降近60%。第一季度疫情尚未引起全國關注,是在第二季度的疫情管控和人心恐慌造成黃山旅遊近乎100%的業績下滑。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黨中央和國務院反應迅速,中央政府已在2020年1月末部署全國範圍的超強防控工作,各省市也紛紛啟動一級響應機制。由於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更強,截止2020年2月9日10時,我國已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例37251例,疑似28942例[1],遠超SARS時期的病例。2月和3月仍將是疫情防疫阻擊戰的關鍵時期。如果防控措施得當,預計4月份後疫情基本平穩;但整個疫情的直接衝擊將持續至6月份。

參考SARS疫情的衝擊,2020年上半年,疫情將會對文化產業產生直接衝擊。其中,嚴重依賴於人員集聚的文化旅遊業、演藝業、電影業、節慶會展業、體育休閒業等遭受的衝擊最為嚴重。2018年,我國國內文化旅遊業、演藝業、電影業、體育休閒業[2],收入分別為51278億元、182億元、379億元、1500億元[3]。保守估計,2019年上述行業收入均維持2018年分別為12.3%、2.8%、25.9%、30.0%的同比增速,則2019年文化旅遊業、演藝業、電影票房、體育休閒業收入分別約為57585億元、187億元、477億元、1950億元,合計53199億元。假設上述行業收入在2020年各月均勻分佈,並進一步假設春節假期(1月23-31日)佔1月收入的50%,2月和3月因疫情的強力防控維持導致這些行業的收益基本為零,在第二季度維持同比-10%至0的增長率,那麼上半年上述行業收入將出現約41.7%至46.7%的下降,合計減少約11092億元至17822億元。

人民文旅智庫 | 後疫情時代,文化產業如何升級突圍

因此,上述行業的絕大部分企業將遭受嚴重衝擊。不同於其他行業主要是中小企業受到較大沖擊,文化產業中所有類型的企業都會遭受較大的不利影響,大中型企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尤其嚴重。因營業收入“腰斬”,而文化企業仍需支出相對固定的房屋租金、人員工資等,企業利潤將會出現大幅度下降。2003年黃山旅遊的中期報告顯示其營業收入下降63%,淨利潤下降480%,其股價從4月的高點3.11元一度下降至5月低點2.32元,跌幅達25.40%。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文化旅遊業、演藝業、電影業等行業亦將遭遇類似衝擊。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在線旅遊服務公司攜程網累計取消訂單數百萬計,導致其股價一度下跌近25%。2月3日是春節假期結束後A股的首個交易日,文化休閒類板塊的市值出現超過9%的下跌。其中,文化產業市值最大的A股上市公司中國國旅遭遇“一字跌停”,黃山旅遊、張家界、桂林旅遊文化旅遊上市公司以及華誼兄弟、華策影視、光線傳媒等影視類上市公司也遭遇同樣的處境。

依託於景區旅遊的演藝類上市公司宋城演藝發出公告,2020年1月24日起公司旗下的旅遊演藝項目全部關閉,這對其一季度財務業績的影響在所難免,2月3日直接導致其股價下跌4.60%。2月4日至2月7日,隨著大盤的反彈,上述行業的上市公司股價雖也有所反彈,但不同於其他板塊的下跌大多是一種恐慌心理下的拋售,文化休閒類上市公司將真切遭受營收下降的業績衝擊,預計他們的股價仍會下跌。

當然,文化旅遊類上市公司大多屬於資源壟斷型企業,其固定支出較小,資產負債率較低,一旦此次疫情過去,仍會擁有長期穩定的現金流,因此就長期而言,疫情無論是對經營業績還是股價的影響都可忽略不計。但是,對於部分債務率較高的文化企業,驟然遭遇近一個季度的零營業收入,其現金流極有可能斷裂,若不採取必要及時的救助措施,將面臨破產倒閉的危機。

部分高槓杆的文化休閒類上市公司,若流動性出現危機,還會同時出現股票質押爆倉及債務違約問題,很可能引發市場的傳染效應,必須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此外,由於國家採取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週期長、手段嚴,導致人員返工延遲、物流速度放緩、企業工作效率下降等現象,這給那些非嚴重依賴人員集聚的文化行業也帶來不可避免的影響。2019年,國家統計局發佈的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約9萬億元,排除上文已經考慮的文化服務業佔比60%,則剩餘的文化及相關產業營業收入約3.6萬億元。假設剩餘增加值在全年251個工作日呈均勻分佈,考慮節後復工延遲約10天,則剩餘的文化及相關產業直接損失約1434億元。再考慮復工後效率下降等因素,則直接損失可能達到約1500億元。由此,疫情在短期內對文化產業整體造成的直接衝擊約12592億元至19322億元。

新冠肺炎疫情對2020文化產業的間接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除了在防控期會對文化產業造成直接衝擊,還會在疫情結束後因GDP增速及居民收入增速的下降、居民必要支出的增加等因素,對文化產業產生間接的不利影響。相比直接衝擊,這一影響持續的時間可能更長。

由於民眾閒暇時間的稀缺性,文化產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的直接損失難以完全彌補

隨著疫情結束,文化旅遊業、演藝業、電影業的收入都會恢復正軌,部分彌補疫情防控期間的直接損失。但是,人們的個人時間,特別是閒暇時間的有限性,決定了文化產業前期的損失不可能完全彌補。比如,2003年桂林旅遊、黃山旅遊、峨眉山的營業收入分別減少34.74%、33.15%、7.13%,僅張家界增加7.65%(見表1)。平均而言,這四家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的減少幅度為16.84%。假設2020年我國文化旅遊業、演藝業、電影票房收入、體育休閒業收入均減少16.84%,則上述行業合計淨損失約8959億元。

人民文旅智庫 | 後疫情時代,文化產業如何升級突圍

△表1 2003年景點類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 (單位:%)(資料來源:以上各上市公司財務報告)

新冠肺炎疫情會造成我國GDP增速的下降,從而給文化產業帶來一定程度的潛在損失

當年受SARS疫情影響,我國2003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從第一季度的11.10%下降至9.10%,下降2個百分點。但2003年我國經濟正處於加入世貿組織後的新一輪上升週期,SARS疫情結束後便開始強力反彈並持續高歌猛進,因此SARS疫情對2003年全年經濟影響非常有限。

但是,我國目前的經濟總體上仍然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階段,此次疫情將會進一步加大經濟下行壓力。與此同時,我國總需求結構中消費及對GDP的貢獻率、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佔比均已超過50%(見圖1),而此次疫情對第三產業、對消費拉動的不利影響明顯要強於對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而且,與SARS疫情相比,此次疫情傳染性更強,受影響的地域範圍更廣,也會加大經濟的不確定性衝擊。

人民文旅智庫 | 後疫情時代,文化產業如何升級突圍

△圖1 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及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 (單位:%)(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世界衛生組織將此次疫情認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多家海外航空公司暫停與中國內地往來航班,加大了對中國出口及國際交流的衝擊。相較2003年,此次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將會更大,集中於2020年第一季度且衝擊後的反彈力度也會較小。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實際GDP增速將較2019年第四季度實際GDP增速下降2至2.5個百分點,由於第一季度GDP佔全年GDP的比重約為22%,則全年實際GDP增速可能下降約0.44至0.55個百分點。

人民文旅智庫 | 後疫情時代,文化產業如何升級突圍

由於疫情結束後,第一季度被壓抑的投資會加快釋放,被迫推遲的部分消費需求也會重新提上日程,進出口活動恢復正常,則全年實際GDP受到的影響會有所減小,預計下降幅度約為0.2-0.3個百分點。同時,由於疫情原因,政府會加大逆週期調控力度,則2020全年經濟受衝擊程度會進一步減小;加之中美已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且2019年經濟已有短期觸底回升跡象,預計2020全年實際GDP增速較去年下降約0.1個百分點。

再考慮到約為2%的GDP平減指數,則2020全年名義GDP增速將下降約2.1個百分點。2019年,我國名義GDP約100萬億元,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經營收入約9萬億元。假設2020年文化及相關產業的營業收入及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維持2019年9%的比重,則GDP增速的下降,將造成文化產業營業收入少增約1890億元。

由於城鎮居民用於耐用消費品的必要生活品支出的增加,文化產業的潛在損失可能進一步增加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生理和安全需求始終是人首要的、最基本的需求,文化消費需求只能在保證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後,才有條件實現。

上文我們分析的GDP增速下降造成的文化產業的潛在損失,是建立在文化產業收入佔GDP比重維持不變的基礎上的。但實際上,

新冠肺炎疫情還會造成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下降及必要生活品支出的增加,從而可能使得文化產業收入佔GDP比重有所下降,進一步加大文化產業的潛在損失。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的變化與GDP實際增速的變化基本一致,且可支配收入的變化根本上要依賴於GDP的變化。因此,如果2020年名義GDP增速下降2.1個百分點,則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也將下降2.1個百分點。

同時,疫情期間,由於交通運輸效率的下降及人員隔離的需要,城鎮居民所需的蔬菜瓜果及肉禽類價格出現一定幅度的上漲。2019年,我國食品價格同比上漲約9.2%,預計2020年全年食品價格漲幅仍將維持在10%左右。2019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名義同比增速7.9%;人均消費支出28063元。其中,食品、衣著、居住、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服務、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分別為7733元、1832元、6780元、1689元、2283元、3671元、3328元、747元,同比增長分別為6.82%、1.32%、8.39%、3.68%、11.58%、5.70%、11.90%、8.73%。

如果202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2.1個百分點,則全年收入約為44816元。假設2020年消費佔收入的比重維持2019年66.25%的水平,居民食品支出增加15%,醫療保健支出因疫情原因增加15%,衣著、居住、家庭設備用品支出、交通和通信、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維持2019年的同比增幅,則食品、衣著、居住、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分別為8892元、1856元、7348元、1751元、2740元、3880元、806元。由此預測,2020年居民教育文化娛樂支出為2919元(見表2)。城鎮居民人均2919元的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同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支出類似。2018年我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約89257億元,則2020年營業收入約為89000億元,較2019年的9萬億元減少約1000億元。

人民文旅智庫 | 後疫情時代,文化產業如何升級突圍

△ 表2 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支出情況 (單位:元)

綜上,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我國文化產業將直接淨損失8959億元;同時,由於疫情造成的GDP增速下降及居民必要支出的增加,我國文化產業潛在的損失可達約2890億元。考慮到直接淨損失與潛在損失有部分重合之處,我國文化產業在2020年全年直接與潛在損失合計將在8959至11849億元之間。

當然,疫情期間,新興數字文化產業加速增長,部分傳統文化產業也積極開拓線上業務,因此引發的替代效應會部分彌補文化產業的損失。但

我國文化產業仍以傳統的線下業務為主,故此處的預測暫不考慮疫情期間文化產業線上業務的異常波動。考慮到線上業務的增長更主要的是長期的、緩慢的、革命性的影響,我們將在下文疫情對我國文化產業的深遠影響中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對文化產業的深遠影響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對我國文化產業造成短期衝擊的同時,也可能產生一些深遠的影響。

加快新興數字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

近年來,互聯網、人工智能和5G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給文化產業帶來一些革命性的變化。傑米裡•裡夫金在《零邊際成本社會》一書中曾描述了新技術給教育帶來的革命性變化,“新的協作教學法在世界各地的學校和團體都得以應用。該教育模式把學生從傳統教室封閉的私有空間解放出來,讓他們在多個開放式的共享空間、虛擬空間、公共場所和生物圈中學習”[4]。這些革命性的變化同樣發生在文化產業領域,催生了動漫遊戲、網絡視頻、數字音樂、數字閱讀、網絡直播、在線教育等新興的文化業態與模式。

在新技術浪潮下,我國的數字文化產業一直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2016年與2017年,我國以“互聯網+”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收入分別為5752億元、799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3%、34.6%,增速遠遠高於文化產業的總體增速。我國也已成長起閱文集團、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虎牙直播等潛在的數字文化“獨角獸”企業。

此次疫情期間,傳統的線下文化類相關企業遭受重大沖擊,而新興的數字文化產業卻由於在線消費的特點而優勢凸顯,在億萬民眾居家隔離、遠程辦公期間獲得了更大的市場份額。數字文化類上市公司股票也在近日受到了資本市場的追捧,如在線教育類上市公司全通教育在2月3日逆勢大漲6.58%,並在接下來的四個交易日收穫四個“漲停”;在港交所上市的數字閱讀領域龍頭閱文集團股價也有所上漲。可以預見,隨著技術的進步及其與文化產業的進一步融合,數字文化產業的“創造性破壞”效應將會更加凸顯。

人民文旅智庫 | 後疫情時代,文化產業如何升級突圍

加速傳統文化產業經營的互聯網化升級

新興技術在創造新的文化產業業態與模式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對傳統文化產業的經營方式產生重大影響,促使傳統文化產業的經營方式趨於多樣化。事實上,國內市值最高的演藝類上市公司宋城演藝在2018年半年報中指出,隨著影視傳媒、綜藝節目和互聯網娛樂為代表的娛樂形態異軍突起,人們的文化娛樂消費面臨更多選擇。該公司一方面增強景區的氛圍和體驗感,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參與性及互動性;另一方面,也以開放的心態擁抱互聯網,通過相關互聯網公司的合作積極介入線上娛樂,努力打造線下演藝和線上娛樂的O2O生態圈。

此次疫情防控期間所造成的長時期物理隔離,使得傳統文化產業相關企業加速了與互聯網技術的結合,如春節檔電影《囧媽》實現的在線首播,部分博物館與旅遊景點推出的在線遊覽,教育培訓類機構加快佈局的網絡授課等。提前佈局線上娛樂業務的宋城演藝股價在2月3日的交易日僅下跌4.60%。經過此次疫情後,網上首映、VR旅遊等方式會更加普及,文化產業“互聯網+”時代會加速到來。

加劇文化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

國際文化航母迪士尼的業務包括影視娛樂、電視媒體、新媒體傳播以及迪士尼樂園與消費品等全產業鏈,2018年營業收入達594億美元,淨利潤126億美元。我國文化產業缺乏大型文化產業集團,文化企業規模普遍相對偏小,業務模式單一,利潤率較低。如A股文化產業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中國國旅主要從事旅行社經紀業務,2018年營業收入480億元,淨利潤約40億元;攜程網主要從事在線旅行服務,2018年營業收入310億元,淨利潤11億元;宋城演藝2018年營業收入16億元,淨利潤約13億元。這些上市公司的經營表現均與迪士尼相距甚遠。

但是,隨著我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居民對高質量文化休閒服務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我國文化產業在迎來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發生產業結構的調整。具體而言,文化企業的兼併重組將會增多,個別文化產業龍頭企業與集團公司將會脫穎而出。

此次疫情爆發後,我國文化產業在短期內將遭受較大沖擊,文化旅遊和休閒服務類企業可能會遭遇較為嚴重的危機,即便有政府的救助政策,一些企業可能在短時間內難以走出困境,因此,部分優質文化企業可通過兼併重組來擴大自身的競爭優勢與市場份額。

文化產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措施建議

文化產業,尤其是線下消費型文化產業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重災區”之一,需要各方努力,共渡難關。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指出,“要密切監測經濟運行狀況,聚焦疫情對經濟運行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圍繞做好‘六穩’工作,做好應對各種複雜困難局面的準備。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企業復產用工保障力度,用好用足援企穩崗政策,加大新投資項目開工力度,積極推進在建項目”。

人民文旅智庫 | 後疫情時代,文化產業如何升級突圍

中國人民銀行已降低逆回購操作利率並加大市場流動性投放力度,財政部也出臺了一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政策,各級地方政府也出臺減輕企業經營負擔的措施。但截止目前,尚缺乏針對疫情影響重點行業的統籌性政策。對文化產業而言,既要立足當前,應對當前經營困境;也要著眼長遠,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及時應對疫情對文化產業造成的短期衝擊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發佈《關於暫退部分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支持旅行社應對經營困難的通知》,決定向旅行社暫退部分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暫退範圍為全國所有已依法交納保證金、領取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的旅行社,暫退標準為現有交納數額的80%。

建議由文化和旅遊部牽頭,爭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委出臺政策免徵文化企業至少半年的“五險一金”、減免2020年上半年企業所得稅;中國人民銀行實行對文化企業的定向降準及定向再貸款政策;銀保監會鼓勵金融機構對文化企業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不能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對文化企業的發債融資需求開闢“綠色通道”;各地方政府對文化類企業採取緩繳用地用水用氣費用、減免租金、減免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給予財政補貼、提供紓困資金支持等政策;同時,若疫情在“五一”期間尚未完全控制,建議適度將上半年假期調整至下半年,並鼓勵旅遊景點在疫情結束後暫時適度降費,以刺激居民的文化消費需求。

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激發文化企業與文化工作人員活力,不斷加強內容創意和技術創新的內功修煉,開發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品質文化產品。互聯網企業、景區、旅遊公司、旅行社及酒店要加強合作,降低經營成本。推動文化產業相關企業積極採用互聯網等新興技術,探索多樣化的經營方式。推動文化產業內部的市場化、法治化併購重組,打造文化航母。

充分發揮文化金融與資本市場的扶持作用

金融資本在推動文化企業併購重組、促進文化創新與科技創新、激勵文化企業家精神等方面具有獨特作用。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的全面深化改革正在穩步推進中。2019年,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順利推進,在支持科技創新企業發展、推動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此次疫情結束後,二級市場進一步穩定,深交所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改革可提上日程,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推動文化企業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進一步做優做強。

人民文旅智庫 | 後疫情時代,文化產業如何升級突圍

註釋:

[1] 數據來源:國家衛健委及各地衛健委每日發佈的動態信息。

[2] 體育休閒收入含體育競賽表演活動、體育健身休閒活動及體育培訓與教育收入。因數據所限,僅能獲得2017年數據,以2017年收入的同比增速計算獲得2018年、2019年的數據。

[3] 數據來源:Wind。

[4] [美]傑米裡•裡夫金(Jeremy Rifkin):《零邊際成本社會》,賽迪研究院專家組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第111頁。

人民文旅智庫 | 後疫情時代,文化產業如何升級突圍

原文標題:《北大向勇:疫情致文化產業直接損失可達20000億元》

作者:向勇,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唐璐璐,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講師。

文章來源:文化產業評論公眾號、光明網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