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72名研究生被退,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這一品質和習慣

“玲子智慧家教看招”【原創首發】

前段時間,廣州大學72名研究生被退學的新聞上了熱搜。這72名研究生被退學的原因是:最長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廣州大學宣傳部的老師稱,這是按照研究生學習管理規定作出的決定,會由學院通知到學生個人。

廣州大學72名研究生被退,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這一品質和習慣

其實,這已經不是高校第一次處理不好好讀書的學生了。

2018年12月,四川大學向兩名未在最長學習年限內完成學業的研究生髮出擬予以退學處理告知書;

2018年10月,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對補考後學業成績依然未達到要求的22名學生予以退學處理,另外40名學生留級;

2018年,華中科技大學有18名學生因學分不達標從本科轉為專科,其中11人已在6月按專科畢業。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對此舉給予肯定:

“現在大學裡,有些學生醉生夢死,這樣是不行的。”吳巖還表示:“適度增加學生不能按時畢業的概率是應該的,本科生有一定的淘汰率也是必然。”

360創始人周鴻禕說過:“你混日子,就是日子混你,最後的輸家是你自己。”

所以,以混日子的心態來對待學業和人生,終將會受到命運的懲罰。

只有始終以勤奮進取的心態和習慣,來對待學習和人生,才會受到命運的獎賞。

“越努力越幸運”!!一個人應把勤奮作為內在的品質和習慣!!

無論何時何地,都以勤奮努力進取的心態和習慣,將勤奮作為自己內在的品質來為人處世,才會得到越來越多的幸運和機會,才會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

美國恐怖小說大師斯蒂芬·金就是一個勤奮的人。每天,天剛剛亮,斯蒂芬·金就伏在打字機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剛開始寫作時,他非常窮困,甚至連電話費也交不起。但是,他每天堅持寫作,一年當中只休息三天,那就是自己的生日、聖誕節和美國的獨立日。其餘的時間,他都在不斷地寫作,以至於他的靈感從來沒有枯竭過。他說,“我從沒有過沒有靈感的恐慌”。我國的學術大家季羨林老先生曾經說過:“勤奮出靈感。”越是勤奮的人靈感越多。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不斷努力奮鬥的過程。要想取得成功,勤勞是必備條件。懶惰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這正如房子不打掃就不會乾淨;田裡不播種就不會長出莊稼;一個人不努力,當然也就不會有所成就。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所作為,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這就需要培養孩子勤奮刻苦的精神。

作為家長,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勤奮的品質和習慣!!

那麼,如何從小培養孩子勤奮的品質和習慣呢?

1.運用故事的力量。對於學齡前兒童,家長的說理、說教,教育孩子的效果並不好,遠不如講故事來的效果好。在波波五六歲的有一段時間裡,他突然表現出“懶”的特點:讓我給他穿衣服、讓我給他穿鞋、讓我給他刷牙洗臉,甚至連喝水也要我給他端著杯子……我責備他“懶”,他聽著極不情願。我於是想起帶他看的“童話劇”《三隻小豬的故事》。我於是就問他:“三隻小豬誰蓋的房子最牢固?”“豬老三”,他立即答道。我接著問:“為什麼?”“因為它最勤快,蓋的是石頭房子。”“對呀,豬老大、豬老二都太懶,想輕鬆偷懶,豬老大蓋的是草房子,大灰狼一吹就吹倒了。”他接著說:“豬老二蓋的是木頭房子,大灰狼一撞就撞倒了,只有豬老三的房子最堅固,大灰狼根本就進不去,最後救了三隻小豬。”“對呀”,我說:“所以,你千萬不能像豬老大、豬老二一樣懶,要像豬老三一樣勤勞。”“媽媽,是不是也不能像‘烏鴉兄弟’故事裡的烏鴉兄弟一樣,他們本來有三次機會做鳥窩,但都由於懶不想做,最後下大雪被凍死了。”“對呀,所以勤勞的話,烏鴉兄弟只要有一次做了鳥窩就不會被凍死。做人也要勤勞,你看,爸爸媽媽都很勤勞,都是靠自己的雙手掙錢養活自己,太懶的話,從哪兒掙錢買菜買米,餓都會餓死。我可不希望咱們家養一個大懶蟲,長大了只知道自己吃喝玩樂,不會做事,不會為自己的國家做點事,養這樣的人是沒用的。”

後來波波的實際行動證明,他逐漸養成了勤勞的習慣:自己穿衣穿鞋、自己的事情自己幹、他還時不時地主動拿起掃地拖地;還主動幫我擰東西、疊衣服、刷馬桶……

他後來還專門做了一個信封,裡面裝上了他畫的掃地、拖地、倒垃圾、疊被子、幫我捶背捶腿、幫他爸爸拿拖鞋等圖卡,並讓我在信封上寫上“爸爸媽媽收”的字,還慎重地簽上了他自己的名字。他讓我每天在裡面抽一張,抽到什麼,他就幹什麼。

可見,故事在孩子們心靈所產生的力量和影響,遠大於大人的說教和指令。故事的教育力量,對於小孩子們,不可低估!

2.注重榜樣的力量。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讓孩子看到家長努力工作的情景,對培養孩子的勤奮品質會非常有利。

有這樣真實的例子:一個女孩當時已經上大學了,在一次聚會中,大人們忙碌了一上午,準備了一大桌豐盛的菜餚,酒足飯飽後,大家都七手八腳地收拾著碗筷,只有這個女孩像沒事人一樣,什麼也不幹,反而是四仰八叉地躺到了主人家的床上呼呼睡起大覺來。她的母親為此感覺很丟臉,很無奈地抱怨起來,說這孩子這麼大了還不懂事,每天都這樣,不知道從哪兒學來的毛病?怎麼“說”她都沒用。明白人指了指另一張床上躺著的女孩的父親說,你看看她的父親,就知道她是跟誰學的。

上面的例子中,女孩的父母之前沒有及時意識到懶散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當意識到時,女孩已經長大,想改已非常困難,加之她的父母自身沒有恆心和毅力以身作則,更無法幫她改,她已經帶著這個習慣長大成人,並且結了婚。這個已為人婦的女子,依然吃完飯抹嘴走人,每日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和她的丈夫一起打遊戲。時間長了,懶散的習慣致使她和他丈夫兩人相互看不慣,最後鬧得雞飛狗跳,以離婚告終。

孩子為什麼很難養成勤奮的優秀品質,很多時候,問題在家長。一個愛看電視,從不讀書學習的家長,幾乎不可能培養出一個愛讀書,愛學習的孩子。反之,一個貧窮但勤勞的家庭卻總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我和波波爸爸都是勤勞的人,無論工作、帶波波、做家務,都勤勞努力,波波在我們的帶動下也變得勤快。比如在週末會一起在家進行大掃除,過年之前也會一起動手打掃家裡衛生。波波學習上也努力勤奮上進,是個勤奮和追求上進的孩子。

3.提出口號利用積極暗示的力量。口號是心理暗示常用的手段。口號由於簡短有力,如果運用得當,就會“一切盡在不言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多重功效。波波在成長的過程中,我提出了一些簡短且積極的口號,比如:“不能老是靠媽媽,要靠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學會想辦法,相信我能行”、“要勤勞,不要懶惰”、“做事情要做到位,否則就別做”、“家務活兒人人有責,家庭不是哪一個人的,要靠大家共同維護”、“做事情要用心、專注、努力,就會不斷取得進步,就能把事情做得很好”、“很多事情都需要學習”、“學習就是將不會的東西學會”、“每天都要有進步,進步每一天,快樂每一天”、“及時分門別類地整理自己的東西”等等,經常把這些口號掛在嘴邊,就會對孩子形成積極的心理暗示,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和力量。

4.採用積分制與勞動付費制,使用激勵的力量。積分制與勞動付費制,可以運用外部的力量間接地激勵孩子熱愛勞動,幫助孩子們養成勤勞的習慣。波波六歲以後,有了自己的主見和堅持,有一段時間我說什麼他都不想聽,於是我就想出了積分制和勞動付費制,獎勵鮮明,極大地調動起他勞動的積極性。我還專門為此做了一個表格,粘貼到家裡的牆壁上。內容如下:

拖家裡的地一次 +3分

拖一次廚房的地 +1分

疊一床被子 +2分

擦家裡的灰塵一次 +3分

整理餐桌 +2分

整理沙發和茶几 +2分

整理房間 +3分

考試95分—99分 +2分

考試100分 +5分

一個積分就等於一元錢,可以選擇每天兌換,也可以一週兌換,兌換的錢由波波自由支配,可以買自己喜歡的玩具或故事書等。積分制和勞動付費制,目的就是讓孩子懂得,只有努力幹活才可以有收穫,懶惰的人是什麼也得不到的。

事實證明,效果很好,積分制和勞動付費制,極大地調動了波波勤奮勞動的熱情和積極性,使他從小就深深地懂得,唯有勤勞才有收穫。

總之,將勤奮的觀念從小就深深植根在孩子的心中,教育孩子養成勤奮進取的品質和習慣,孩子才會在今後的人生中,始終以勤奮進取的心態和習慣,對待學習工作和生活,對待人生,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更穩。

歡迎來“玲子智慧家教看招”來做客,並留下你寶貴的點贊和留言,謝謝!!讓我們一起在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道路上攜手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