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完世界的人不會告訴你這個“操蛋”世界到底如何

丁海笑 作者

第一次去巴厘島,是陪父母旅行,乘坐港龍與國泰航空公司的航班,在香港轉機後,飛機上的臉孔清一色地變成了西方白人。飛機降落後,熱氣也隨之下沉,熱帶島嶼的潮溼味道襲來。還在機艙內,跨國旅行的人們就迫不及待地紛紛褪去冬裝,換上沙灘衫、短褲甚至比基尼,露出曬得彤紅的肌膚,性感、熱情。著裝是我對每個國家的第一印象,譬如在去伊朗的飛機上,我看到的就是婦女們在某一刻突然像受到什麼召喚一樣,全都帶上了頭巾。

游完世界的人不會告訴你這個“操蛋”世界到底如何


Om Swastiastu(願神保佑,問候語)!走出飛機,當廟宇建築、雕刻、繪畫、音樂、紡織和歌舞的視覺、聽覺符號紛至沓來,讓人彷彿置身一處藝術作品現場。

走進入境大廳,每個遊客似乎都已經很熟悉入境的程序了,演練過上百次似的。我和一群中國人對入境的簽證費用產生了疑問,得到的答案卻是:“那是貴國的新聞,而我們並沒有得到上級通知。”那段時間印尼尚未對華實行免籤,依然35美金落地,除了這項硬性收費外,並沒有遇到像網上所說的索取賄賂的情況。

出機場後,我們卻又遇到點小麻煩,怎麼也找不到支持銀聯的 ATM 取款機,結果走到了國內航站樓外面,才找到一臺,如果想迅速換到當地貨幣,最好預先準備一點美金。

島上也許有一些所謂公共交通,但我們要住的酒店卻只可以出租車往返,巴厘島比我想象的要大,因為從小在內陸長大,我對島嶼的概念和對山一樣,以為都能步行即到。結果就是在地圖上不遠的距離,開車卻也要走很遠。機場的士都被Bule Bird Group的Bali Taksi壟斷了,一口價格,遠離機場才找到一輛願意打表的出租車,卻遇到了一個找不到路的司機,帶著我們繞來繞去,最後還多要了30%的返程費。出租車的車內空調一般會調到很低,對溫度敏感者最好在上車前多準備一件薄衣服。

游完世界的人不會告訴你這個“操蛋”世界到底如何


我們遇到了巴厘島第二大節日慶典——加隆安。一路穿過登巴薩市區,看到路上很多身著白衣的當地人圍在印度教寺院周圍舉行慶典。巴厘島有兩種曆法,一種是傳統的“沙卡歷”(Saka),一種是“烏庫歷”(Wuku)。當地人在每一個“烏庫”年裡會舉辦10天慶典——“加隆安”,加上前後活動一共是35天節慶(2014年12月15日至2015年1月17日)。節慶期間,每家每戶都會在門口擺放豐盛的祭品以及迎神驅邪的物品——一種被稱為龍尾(Dragon Tail)的掛件,在節慶結束後會燒掉龍尾。加隆安的最後一天被稱為“Kuningan”,這一天也是十天慶典中最最隆重的日子。

入住的Alila Villas Soori酒店遠離人煙,感覺與世無爭。前方是稻田和火山,後面是巴厘島觀賞日落最好的海灣之一。整個酒店設計充滿現代亞洲建築氣息,又融入了巴厘島的民俗特色——典型的度假別墅外觀,建築內歐式簡約、明亮的裝潢設計,細節上以黑白為主色調,又用當地熱帶植物作為建築景觀。酒店周圍則是當地民居,海灘也是公用的,如果住在烏布,可能到處都擠滿了遊客,但這裡幾乎只有當地人。面朝大海,聽蛙鳴、鳥叫和海浪聲,就像在聆聽巴厘島的傳統音樂。

游完世界的人不會告訴你這個“操蛋”世界到底如何


游完世界的人不會告訴你這個“操蛋”世界到底如何


第二天我們參加了一個酒店贈送的旅程,大概是參觀克蘭比坦皇宮和一些手工作坊,沿途還會路過無數的印度教寺院,多到我都分不清究竟那是寺院還是民居,據司機說這些寺院按種類和階級大致可以分為:農民寺院、家庭寺院、宗族寺院,有許多寺院就修建在家中。普通寺院每天都要祭祀,較大的祭祀是一月兩次:新月和滿月。印度教崇拜的三尊主神大梵天王婆羅摩、大自在天王溼婆和遍照天王毗溼奴的塑像和畫像在寺院中到處可見。

酒店還安排我們參觀了巴厘島的喪葬儀式——燒屍,其實和印度文化有些類似。死者的親友都會聚集在一起,將死者屍體抬至燒屍臺燒掉,親友在一旁拍照,在大樹下玩牌聚餐,氣氛並不悲傷。或許在當地人眼中,這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儀式完成後將骨灰裝在椰子殼裡,扔到海里,再裝上海水以作紀念,海上儀式被稱作“下半程”。通常這一儀式會花掉幾萬塊人民幣,這對當地人來說並不是一筆小數目,所以只有有錢人才會做完全程。

第三天我們包車去了一些標準的遊客景點,拍一些標準遊客照,於是這一天我們趕路似的去了很多地方——烏布猴林(聖猴森林公園)、烏布皇宮、德格拉朗梯田、金塔馬尼火山……當然這些你都可以在任何一篇巴厘島遊記上讀到。在海神廟,看到了令人窒息的壯美日落,我想這便是在巴厘島的短暫旅途帶給我最深刻的記憶。

游完世界的人不會告訴你這個“操蛋”世界到底如何


游完世界的人不會告訴你這個“操蛋”世界到底如何


同酒店裡面的每個人都很熟了,晚餐時旁邊的西方人說他已經是第6次來巴厘島了,每次都住在這裡。第四天我們練完瑜伽後,去了所在區域的長官家裡坐客,他是巴厘島為數不多的華裔之一,家中也有一些華人風格的裝飾,看得出來在巴厘島,華裔還是掌握著很大的話語權。除了他的車庫,他家給我印象最深是一個高高的吊腳屋,我本以為那是供神的地方,他卻說那是糧倉。他自豪地說自己擁有很多土地,把它們租給農民,最後再分配糧食給他們。過去他做生意去過很多次中國,對那裡印象不錯,自己的子女都在雅加達,他們喜歡大城市的生活,而自己就在這裡養老,順便管理一些地方事務。我很好奇到底有哪些事物需要管理,他舉例說如果兩家發生糾紛,他們就會過來找他,有事相求也會找到他,這非常像中國的宗族社會。

走過,來過,並未對巴厘島的風景留下太多印象,卻是巴厘島傳統音樂進入了我的記憶深處,神秘的巴厘島,正如Jalan Jalan的巴厘島音樂專輯描述得那樣:“巴釐看起就像是籠罩在一層溫軟的霧氣之中。當時是否正在下雨,或是水氣正在蒸騰我也分不清。巴釐就是那,被某種柔軟的薄膜包裹著。”

耳畔依然是海浪不斷衝擊堤壩的聲響,在暮靄厚重的小路上佔滿了歸家的人,旅途依然很長。許多人相信數年便可環遊世界,可游完世界的人不會過來告訴你,這個“操蛋”世界到底如何。也沒有人會像喜歡搖滾一樣的喜歡旅行,藝術是從現實去到理想世界,旅行是從理想世界回到現實。

游完世界的人不會告訴你這個“操蛋”世界到底如何


游完世界的人不會告訴你這個“操蛋”世界到底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