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解析:交易“小赚大亏”的原因

在交易市场上,“二八定律”永具威名,很多交易者都相信它,也有很多人想要挑战它,最终无果。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局面,因为大部分人都难逃小赚大亏的“魔咒”。


没有形成交易系统或者初步形成自己交易体系但没有严格遵守规则的交易者,面对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交易,不管是否已经交易多年,“赚点就跑,亏了死扛”,是一种常态。他们往往越是盈利越不敢让利润奔跑,赶紧落袋为安,越亏损越容易孤注一掷,期望逆风翻盘,最终越陷越深,直至爆仓。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解析:交易“小赚大亏”的原因

前景理论剖析交易怪现象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一生致力于研究这个问题:当人们面对不确定性时,将如何做出决定?交易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行情,交易者为什么会倾向于保护眼前已有的,而不是做出更加理智的选择?对此,丹尼尔·卡内曼用前景理论做了解释。

一、确定性效应。人们普遍厌恶风险,更喜欢确定性,本能地忽略概率性结果的影响。也就是当交易产生盈利时,人们会忽略掉获取更多利润的可能性,为了确保已有的盈利会早早结束交易。

举个例子,如果情况A——100%获得10块钱,而情况B——60%的可能性获得20块钱,虽然情况B的数学期望值是12块钱(大于10块钱),如果长期多次地选择情况B,收益平均数将是每次12块钱。不出意外,绝大多数人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情况A,因为人们更喜欢确定的收益。

二、反射效应。人们喜欢收益,而厌恶损失。当收益出现时,人们倾向于规避风险确保收益;当损失出现时,人们却倾向于追求风险以挽回损失。也就是说,面对不确定性,在收益和损失两种条件下,人们对风险的反应是相反的,这个效应又叫做“镜面效应”。

假如,情况C——100%要损失10块钱,而情况D——40%的可能挽回这10块钱损失、60%的可能损失20块,大多数人会去选择情况D。

三、参照依赖。人们对得失的反应并非来自具体的数据,而是来源于参照物对比。比如,盈利10元,如果是100块账户产生的,交易者会比较满足,但如果是10000块的账户,交易者就会非常不满。

当你没有一个合理的盈利做比对,就会放任亏损数字的扩大。如果你清楚亏损了50%,要用100%的盈利才能挽回时,就会更加重视亏损额度。当你想要提早获利了结时,想想之前亏损的额度,就不会轻易出场。这可以帮你更长久地呆在市场中。

四、损失效应。同样的收益带来的幸福感是弱于同样的损失所带来的不幸福感,所以人们在面对损失的时候反应会更强烈。等额的利润和损失,盈利时的满足感不足以支撑交易者去冒更多的风险,而亏损时的失落感足以让交易者继续承担风险。


如何战胜负面的交易心理

我们常说,交易是反人性的,就是因为要成功,交易者就要不断地挑战自己,以保证交易朝着正面的方向发展。战胜它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自身体验、记忆、习惯,重新塑造交易心理。

一、相信自己的交易系统

因为对自己构建的交易系统不自信,很多人在交易的过程中,在该进场的时候犹豫,错失大行情;在该止损的时候硬抗,导致巨大亏损。在验证了交易系统的正确性之后,交易者必须完全相信自己的交易系统,这样在面对市场时才会镇定,面对瞬息万变的行情才会冷静、迅速地做出决定,一击制胜。


二、正确看待亏损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不赔钱远比赚钱更重要,到交易市场来就是为了赚钱,不想付出成本。我们应该把止损看成是交易的必然成本、刚性成本,改变自身潜意识中对亏损的不好印象。这样面对亏损时你才能冷静果断止损。

三、制定交易计划

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交易者,不乏天赋异禀的人,但最终存活下来的,却是严格执行自己交易计划的人。交易计划就是在交易前把交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安排,比如买入信号、卖出信号、初始止损、移动止损、买入量、加仓量等等。严格执行计划,让它成为自己的交易习惯,交易者才能百战不殆。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解析:交易“小赚大亏”的原因

结 语

交易是一门科学的艺术。它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有艺术的独特性和魅力。交易者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交易亏损原因,通过实际行动扭转现状,并经历长时间的刻意修炼后,产生新的交易心理。如果我们坚持执行自己的交易计划,稳定的交易盈利也就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