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書畫圈的“潛規則”你瞭解嗎?

古人書畫圈的“潛規則”你瞭解嗎?


傳統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人情社會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做什麼事都要依靠關係,沒有關係可能寸步難行。關係和人情靠什麼來維繫呢?靠禮物。饋贈禮物既便於傳達人情,又可以拉近關係。禮物有很多種,書畫作品其一也。

以書畫作為“雅賄”由來已久。早在唐代,進獻書畫就是求官的捷徑。據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貞觀、開元之代,自古盛時,天子神聖而多才,士人精博而好藝,購求至寶,歸之如雲。……或有進獻,以獲官爵;或有搜訪,以獲錫賁。……時有潘淑善,以獻書畫,拜官。”元代的李秉彝,做過兩浙轉運使,“歷官有剛介惠績。傳稱有人求吏,以東坡、穎濱二先生手寫奏議三十冊賂之。”


古人書畫圈的“潛規則”你瞭解嗎?


沈 周(1427—1509) 行書落花詩扇面

明代不僅官俸微薄,而且還常常難以兌現。故有長物之好的官吏要獲取值高價昂的書畫,不可能花費自己的官俸,只可能用貪腐得來的灰色收入,或者依靠下級官史與商賈的直接饋贈。收受書畫比直接收受財物要安全得多,書畫價格的模糊性保證了它的安全性。再則,明代書畫是可以充當俸銀的,皇帝曾多次將內府所藏書畫折成俸祿,分封大臣,以補國庫之需。既然可以充當俸銀,自然也可以充當禮金。於是,名家書畫成為交通上官的利器,“雅賄”蔚然成風。

古人書畫圈的“潛規則”你瞭解嗎?

沈 周(1427—1509) 《聲光帖》

成化時,蘇州籍名臣吳寬位高權重,他與畫家沈周交誼甚厚。沈周經常有作品贈他,他也投桃報李,在沈的畫作上題詩,以為之延譽。一來二往,社會上都知道吳寬喜歡沈周的畫作。於是,沈家便求畫者踵門,讓沈周不堪其苦。可以說,正是因為當權者的愛重,沈周的畫作才獲得了廣泛的社會認可,“近自京師,遠至閩楚川廣,無不購求其跡,以為珍玩。風流文翰,照映一時。”

古人書畫圈的“潛規則”你瞭解嗎?

吳 寬(1435—1504) 行書吾愛孟夫子橫幅

嘉靖年間,嚴嵩官居首輔,位極人臣,權傾朝野,勢焰張天,又聚賄不止,時人謂之“錢癆”。他和養子嚴世藩嗜好書畫,下級官吏便窮搜宇內,投其所好。為了向嚴氏父子獻媚,中書舍人羅龍文不惜白銀千兩從文徵明手中購得唐代書法家懷素的《自敘帖》。浙江總督胡宗憲也以數百兩白銀的高價從仁和丁氏手中購得《越王宮殿圖》、從錢塘洪氏手中購得《文會圖》進獻。嚴世藩垂涎吳城湯氏收藏的李昭道《海天落照圖》,立即有官吏為他收羅。

古人書畫圈的“潛規則”你瞭解嗎?

張居正(1525—1582) 行草扇面

有明一代,張居正不算貪官。他死後兩年,萬曆皇帝抄了他的家,“所蓄不及十萬”,據說還是家屬所斂。遼帥李成梁封伯時,為了感謝他,送他萬兩白銀千兩黃金,被他婉拒。但對於書畫這種價格模糊的雅賄,他似乎並不拒絕。王世貞和他有同年之誼,想做尚書,送了他許多禮物,其中就有一件極為名貴的古人法書。

以書畫做禮品,為饋送行為塗上了文雅的保護色,送者安心,受者坦然。歸根結底,雅賄也是一種交易。來而不往非禮也,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回報的形式和內容因人而異,但求取回報是雅賄的出發點,更是雅賄的實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