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常見五大防治誤區

結直腸癌常見五大防治誤區

近年來,我國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趨勢。2018年中國癌症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分別位居第3及第5位,新發病例37.6萬,死亡病例19.1萬。其中,城市遠高於農村,且結腸癌的發病率上升顯著。多數病人在確診時已屬於中晚期。


誤區一:腸癌跟年輕人無關


眾所周知,結直腸癌多見於中老年人,但近年來我國年輕患者 ( ≤40歲) 越來越多,而且往往早期症狀不明顯、惡性程度高、進展迅速、預後極差。

根據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報告》顯示,男性結直腸癌發病率排名第四,女性結直腸癌發病率排名第三。過去結腸癌患者主要集中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但近年來臨床上30歲以下的青年白領罹患結腸癌的比例逐漸升高,目前已經佔總患病率的10%;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結腸癌患者的發病年齡也明顯提前,目前高發年齡已降到45歲左右,較歐美國家提前了12至18年。

因此,我國結直腸癌患者年輕化的趨勢日趨顯著,年輕人可不能再有僥倖的心理,需要提高警惕了。

結直腸癌常見五大防治誤區

誤區二:中晚期結直腸癌只光顧老年人


許多人認為,中晚期腸癌只出現在老年人身上,年輕人的腸癌都是早期的。事實上,我國年輕人的腸癌往往惡性程度更高、進展更迅速、預後更差。而老年人腸癌的進展速度則相對更加緩慢一些。因此,年輕可不是揮霍生命的資本,請珍惜生命。


結直腸癌常見五大防治誤區

誤區三:手術完整切除後不會再復發


隨著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腸癌手術根治效果得到大大改善。然而,即使是非常早期的腸癌,手術完整切除後也不能保證100%不會復發,並且腫瘤是否復發還跟手術後的調理及生活飲食習慣等多個因素相關。

結直腸癌常見五大防治誤區

誤區四:結直腸癌不會遺傳


遺傳和環境因素是誘發腫瘤的兩大主要因素,結直腸癌也不例外。據統計,遺傳性結直腸癌發病率約佔結直腸癌總體發病率的 6%,相關家族史主要有林奇綜合徵(Lynch syndrom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結直腸癌常見五大防治誤區

誤區五:結直腸癌只在晚期發生轉移


傳統觀點認為,發生轉移一般是“晚期”腫瘤乾的好事。然而,根據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研究結果顯示,高達80%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原發腫瘤在尚未有米粒那麼大前(<0.01cm3)就已經發生了遠處轉移!這項研究涉及大約3000例結直腸癌患者,研究結果於2019年6月17日發表在著名醫學期刊《Nature》的子刊《Nature Genetics》上。

據該研究結果顯示,絕大多數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原發腫瘤早在臨床檢查發現之前就已經開始發生轉移,這意味著癌細胞其實很早就已經獲得了轉移能力。因此,即便是診斷為早期結直腸癌,也不能掉以輕心。

結直腸癌常見五大防治誤區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參考資料:

[1] 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2020年版)[J].中國實用外科雜誌,2020,40(06):601-625.

[2] zheng Hu,et al. Quantitative evidence for early metastatic seeding in colorectal cancer. Nature Genetics. 2019. DOI: 10.1038/s41588-019-0423-x.


結直腸癌常見五大防治誤區!--- 蘭世亭醫學健康科普第2085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