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以智慧去生活、仁慈對敵手、睿智洞察風險、雙贏獲利益

前言:我以前從未接觸過股票基金等東西,對私募也知之甚少。讀了《私募》之後,對資本博弈有了淺層瞭解,並有所感觸

《私募》:以智慧去生活、仁慈對敵手、睿智洞察風險、雙贏獲利益
  • 一. 帶血的資本

股票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他使無數人一夜暴富,也使無數人瞬息傾家蕩產。操控好它,他便是無價之寶,反之,就是一堆廢紙。普通老百姓把它作為生財之道,把時間金錢投入其中,任由大盤上的紅綠線操控他們的血汗錢,殊不知,大盤背後暗流湧動,不同的利益集團正鬥智鬥勇,已賺得盆滿缽滿,運氣好的股民就從獲勝的股市大鱷嘴裡分得一杯殘羹,運氣不好的只能望洋興嘆,而背後操盤的輸家則跳樓的跳樓,坐牢的坐牢,消沉的消沉,隱姓埋名的隱姓埋名。有鬥志的則東山再起,樂此不疲的投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表面上看,坐莊只牽扯到資本的流通,擁有資本的私募憑藉自己對股市的瞭解和資本的掌控能力來進行投資,以獲取暴利。暗則牽扯到資金的募集方法,對手或者盟友身家背景和力量大小,國家政策。其中,銀行、企業、政府、地下錢莊等多個方面,大盤呈現的漲跌就是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廣大股民只能看到表象,隨波逐流。

《私募》:以智慧去生活、仁慈對敵手、睿智洞察風險、雙贏獲利益

在《私募》中,經濟學家趙雲迪可謂是一時叱吒風雲的操盤手,論資歷和能力都比王雨農深厚,但最後由於心不夠狠,在王雨農資金枯竭時,沒有下狠手砸盤,最後被王雨農買通了的地下錢莊老大“柴火棒”逼得跳樓,以私募界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資本世界的灰色地帶就是這樣,你技不如人,虧空了投資者的錢,自己負債累累,名聲掃地,再想扳回一局,又有誰會買你的帳,通過司法途徑,也不過是拆東牆補西牆罷了,除了了結生命,至少還能不拖累他人外,也別無它法了。林康也只落得在街邊賣盒飯,被對手痛打羞辱的下場,這就是成王敗寇的資本世界啊!就像書中人物譚援朝說的一樣:“我們是做資本的,而資本是帶血的,無論上市高管,還是基金經理、私募組織,哪個人手上沒有散戶的鮮血?沒有辦法,這就是資本界弱肉強食的自然叢林法則。”

《私募》:以智慧去生活、仁慈對敵手、睿智洞察風險、雙贏獲利益
  • 二、資本里的智慧

私募是經濟鏈條上的灰色地帶,因為它在法律上沒有明確的限制與約束,不像基金,必須在幾個月內建倉,建完倉後最低倉位和最高倉位都有法律限制,不可能滿倉,也不可能全部清倉。私募講求“來如風,去無影”,今天可以滿倉,明天可以清倉,比基金賺錢。但它卻不能向基金那樣去光明正大的募資,有的資金是私底下流通的,資金流通必然也牽涉到一些不能公開的關係,情色、竊聽、威逼利誘等成為特殊時刻獲取信息和資金的方法,高利貸、私挪的公款等也都成為資金的來源,想要在關鍵時刻生存,旁門左道的功夫必不可少。如果你是股市上的君子,那麼你遇到小人只能甘拜下風、避而遠之了。“散戶害怕技術派,技術派害怕莊家,莊家害怕惡莊,莊家害怕上市公司高管——這是資本界的生物鏈”,譚援朝說過“在股市裡要講究三個字:快、準、狠。

《私募》:以智慧去生活、仁慈對敵手、睿智洞察風險、雙贏獲利益

快,市場機會稍縱即逝,所以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對政策理解快,對消息反應快,思維快,買與賣不能猶豫不決拖泥帶水。

準,沒有把握的時候絕不輕易出手。做股票講究成功率,誰的命中率高誰就可能成為高手。真正的股市高手並不是每日頻頻短炒的炒手,頻頻短炒的炒手絕成不了股市高手。股市高手絕不留戀於平日的小打小鬧,高手講究的是蓄而不發,一旦出手疾如閃電,抓住幾次大行情足矣。

狠,就是當大行情爆發時,敢於全力以赴,重倉出擊,當行情到頂,即使你被套造成損失,也要敢於壯士斷臂,要有‘狠’勁及時割肉。”林康從前車之鑑和華爾街學到信息對於掌控股市的重要性,在自己的“鵬達投資”中組建了一支強有力的信息團隊,及時掌握到了財政部上調印花稅的消息,及時減倉做到了“快”、“準”、“狠”。而王雨農卻忽視了信息的重要性,道聽途說,最終虧損,孰不知,經驗與自負只會矇蔽雙眼,遵從資本的規律才是資本里的智慧。

《私募》:以智慧去生活、仁慈對敵手、睿智洞察風險、雙贏獲利益
  • 三、資本的合作與較量

在各行各業都需要合作,就連坐莊也一樣。坐莊的各莊家,主要是相互較量的大莊之間,各自是不會知道對方的身份的,他們註冊資金一般會用不知名的人的身份證,這些人從拾荒者到知名人士,身份跨度很大,就算查到也有名無實。而且幾億乃至幾十億的龐大資金都會分散參與流通。

《私募》:以智慧去生活、仁慈對敵手、睿智洞察風險、雙贏獲利益

所以大莊之間一旦拼到力不從心的時候就會相互調查對方的身份和資金數目,如果不想僵持下去,就相約談判,達成一致後共同拉昇股價,然後相互掩飾退出股市,所得利益按談判的比例瓜分。如果談判失敗,兩虎相鬥必有一傷,資金不足的一方最終破產,而另一方則賺得腸肥肚滿。就像《私募》中,趙雲迪和王雨農的較量,兩方為規避風險,一開始達成一致,可王雨農資金不夠,無法與趙雲迪分得同樣的羹,心有不甘,加之個人恩怨讓他心有不服,於是暗渡陳倉,偷偷出貨,最終使趙雲迪破產,他卻滿載而歸。而林康與譚援朝在坐莊時,互通有無,同進同退,相互合作,最後不僅收穫頗豐,而且使王雨農賠了一大筆錢,一雪前恥。這就是資本市場的規則,有較量也有合作,有時候勢均力敵的較量,風險大收益也大,合作比較安全但收益卻平平,對於幕後投資者,自然不滿與花了大量財力物力卻賺了幾個小錢,這就是為什麼一批又一批私募寧願冒破產之險也要選擇較量的原因。

《私募》:以智慧去生活、仁慈對敵手、睿智洞察風險、雙贏獲利益

一以概之,在資本的世界裡要有理性和對大盤的敏銳嗅覺,對於平陽之虎切勿窮追猛打,能夠在撫平自身傷口的前提下獲得雙贏才謂之大智,將資本握於手中,遊刃有餘的操控它而不受金錢的擺佈才是資本世界的霸者。同樣,與人修好、拿捏得當、掌控自如、命中要害的人在生活和社會中也必然是個贏家。想必以智慧經營生活、以仁慈對待敵手、以睿智洞察風險、以雙贏獲得利益就是這本書為我們的生活撰寫的箴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