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善良不傻、聰明不壞”的八字箴言

道德可以分三個層次:幫助人是第一層次,不幫人也不害人是第二層次,惡意算計是第三層次。“有道德”的評判起碼要達到第二層次,惡意算計就是無德了。才能有高中低,我們一般認為“有才能”,起碼要超過中等水平,簡言之,智商及格以上。

才有多種多樣,一般分對人、對事兩大類,對付人的才能多稱智謀,對付事的才能多稱本領。

一般來說,才是第一位的,沒有才,德就無從談起,因為太多的人自給自足就已經不錯了,何談幫助人。對一個沒有較高才能的人提出道德要求,正如對盲人提出射擊精度的要求一樣毫無意義。因為人性的惡是絕對的,只要“不害人”,道德方面就應該被肯定。

德才相配是最合適的。無才之德必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有才無德則是奸佞邪惡,這樣的人,經常惡意算計人,但實際破壞自己的情緒與健康、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樹敵、即招人不合作或報復即堵塞自己的道路,還扭曲自己事業成功正確的思維,最終身敗名裂,即俗稱聰明誤,這樣的人不懂得惡意算計實際是與己不利的。以為沾了光,實際做了孽。多少自視甚高的貪官汙吏,最終厄運連連、身陷囹圄,算什麼聰明呢,令人思而笑之:聰明到了把自己送進監獄的程度,真聰明呀!德才兼備之人不做壞事,並不是為了當什麼好人,是因為他們很聰明,知道幹壞事最終對自己沒好處。為當好人而幹好事是愚蠢的。最符合實際的要求不是幹好事,而是不幹壞事。邪惡一定是愚蠢的,愚蠢不一定是邪惡的,愚蠢是沒有才能,邪惡是沒有道德去管控才能,是高級愚蠢。普羅大眾最怕缺才,精英階層最怕缺德。沒有多少才能也別有太多道德,有較高才能也別沒有較高道德。才是發動機,德是方向盤。

因為才能是第一位的,有才無德要勝過有德無才,而不是相反,因為,儘管二者都造成傷害,但前者挖空心思算計人,可以逼人長智慧長志氣,又因為他不得善終,而為後人提供教訓——畢竟會使人有某些收穫,而後者善的動機更易使人不加提防而造成的損害更重。太正直善良即迂腐,以解除別人的痛苦為自己的快樂,卻認不清這種痛苦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是必然的、還是或然的。迂腐的人以為善因必有善果,但不知愛心氾濫,反而會造成惡果;邪惡的人,以為惡必增加自己的福利,但不知得到的短期利益是以犧牲長期利益為代價的。通俗而言,壞比傻好一點:迂腐的傻瓜只能讓人無奈。總之,德與才都很重要:惡有惡報,是提醒道德的重要;好人無好報,是怕道德不長眼睛。聰明的好人肯定有好報,不要做愚蠢的好人。

詳細列分一下現實中社會成員的處事方式:一、既利己又利人是對極少數精英的要求;二、利己不損人仍屬較高水平;三、損己利人是愚蠢的,因為總體福利並未增加,且因為“損己”而使得這種善行不可持續;此類的迂腐說教最悖逆人性,沒有任何好處,實際是以善名造惡果;四、不損己利人當然很好;五、損人利己是邪惡的,但還算聰明;六、損人不利己似乎是最不可取的,但現實中這樣的人最多。對自己沒有任何損害也不幫助人、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也故意損害人,這樣的人又傻又壞,既損害自己的人脈,又浪費自己的精力。善良不能達到愚蠢的程度,聰明不能達到邪惡的程度,即善良不傻,聰明不壞,則無往而不勝。不缺乏道德的聰明才叫智慧。

有才無德,其實並不具備最高才能。最高才能的人不可能不懂得損害他人利益,尤其是利益共同體者的利益是不利於自己利益的。也就是說,最高道德不一定有最高才能,但最高才能一定有最高道德。越是把如何增進自己利益的道理想得通透的人,越不會損害他人利益,因為他有智慧、目光長遠、深刻、全面,知道利益的相關性。絕對不害人、輕易不過分幫人是最佳的。輕鬆、善意、積極的心理暗示對健康、事業都有好處。得助人處不要不助人,不得助人處則不可胡亂助人。

才能智慧如何衡量?可以說:誰對自己的行為預後效應時間越長,則越有才能,否則則趨向於愚蠢:行為在很短時間內就會得到惡果的人最愚蠢——幾個鐘頭都維持不了的謊言不可能有什麼技術含量,比如絕大多數的刑事犯罪之類,目光長遠者,比如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後等,和珅、林彪之類非常奸詐邪惡,一直到幾十年後才得到報應,當然是有相當高的才能。最高才能的人永遠都能笑到最後,因為他們有智慧,不可能去做使人怨恨、留有隱患的事情。還可以這樣衡量:道理很簡單(大道至簡;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但事情有大小,誰能擺平何等體量的事情,誰就有多大才能。雞毛蒜皮的事情,絕大多數的人都能做好。一生事業、身家性命、生前身後、精神物質都能處理好的人,才具有超高智慧。太多的人,90%的小事很精明,10%最重要的事卻很糊塗。人人都說楊修聰明,但聰明到了讓自己身首異處的程度,不可能是真正的聰明。所以,“看結果”是衡量人聰明與否最簡單的辦法。是愚蠢、還是聰明,是真聰明、還是假聰明,是善良,還是迂腐,是小伎倆、還是大邪惡、還是大智慧,蓋棺論定,一覽無遺。總之,抓得住核心、想得全面、考慮得長遠,就是有才,最有才的人也不可能缺乏善意,就是有德。

善惡是對人性動機、手段、結果(意、行、果)全過程的評價;德才是對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全部本領素質的評價,是實現動機的工具條件,德與才的總和必與其慾望實現的結果成正比。但這個德與才的總和並不是德與才的簡單相加,超出才的德和超出德的才要減掉,因為有才無德、無才之德都會產生一定的惡果,德才搭配基本平衡才會產生好結果,德才高度兼備最好。簡單說明:一個人很善良熱情,狂熱追求公平正義,道德80分,但才能30分,不能二者相加110分,而是應該去掉道德50 分,德才總評60分,他的成就被世人的正面評價只能是60分。同樣,一個人才能80分、道德30分,總成就也只能是60分,其餘的損耗了——曾經擁有110分,但其中的50分被其揮霍了。短板決定總量。過分的道德說教會使人愚蠢。極善必缺才,極惡必缺德。

一個人一生痛苦的根源或基本矛盾就是慾望無限與智慧有限之間的矛盾。慾望實現的程度同擁有的智慧一致,認識到這一點可以減少痛苦,是成熟的表現。實在達不到目的,就降低自己的期望值,自己痛苦或怨天尤人都是錯誤的。風水輪流轉,就盼著下輩子重新投胎,老天爺在你腦袋裡多放點真金白銀的智慧吧。今天就好好幹,先修行好這輩子。愛信不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