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創優品近幾年迅速的火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根據其官網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名創優品在全球逾80個國家和地區構建了超過4200家門店的零售網絡,其中在中國市場開拓了超過2500家門店。在繁華的商業區逛街,每走幾步就能看見一家名創優品的加盟店,並不是誇張的說法。
9月24日,名創優品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IPO招股書,擬於紐交所上市,代碼為MNSO。這個中國最大的十元店是如何在“零售已死”的年代野蠻生長起來的?為什麼選擇在美股下跌,質疑中概股的情形下還要堅持上市?讓我們一起從它的商業模式中來尋找答案。
第三次衝擊IPO
公開資料顯示,這已是名創優品第三次衝擊IPO了。第一次是2018年1月,但被曝出彩妝產品重金屬超標。第二次是2019年7月,在臨上市之際,因加盟商同時經營其它品牌與其產生糾紛。
這次名創優品鉚足了勁,找了高盛和美銀證券做IPO承銷商。一般來說,股票發行的承銷商還是發行人上市的推薦人。在高盛和美銀證券這兩大強勢機構的背書下,名創優品此次對上市志在必得。
特別是,受到疫情的影響,線下門店數量眾多的名創優品經營受到重創,而此次上市融資對於緩解它的經濟壓力非常重要。
天眼查APP顯示,名創優品的關聯公司名創優品(廣州)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7年10月,註冊資本約1.47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日用雜品綜合零售;信息技術諮詢服務;化妝品及衛生用品批發;文具用品批發;醫療用品及器材零售(不含藥品及醫療器械)等。該公司由MINISO Development Hong Kong Limited全資控股。
招股書顯示,名創優品2019財年(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入達93.94億,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2020財年(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年收入達89.79億。
名創優品2020財年毛利潤為27.32億,相比2019財年25.11億增長8.8%;2019財年毛利率為26.7%,2020財年增至30.4%。
2019財年名創優品虧損2.9億元;2020財年虧損2.6億元。
IPO前,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持股80.8%,Minxin Li持股為5.1%,高瓴資本與騰訊均持股為5.4%。
IPO後,葉國富持股為72.5%,有82.2%的投票權;Minxin Li持股為4.6%,有3%的投票權。高瓴資本與騰訊均持股4.8%,有3.1%的投票權。
和融資數輪的同行相比,名創優品此前在資本市場的動作並不多。由於鮮少引入外部融資,創始人葉國富的持股比例高達80.8%,外部機構股東只有騰訊和高瓴資本(HH SPR-XIV Holdings Limited為高瓴資本旗下基金),兩者均持股5.4%。
聰明的讀者讀到這裡可能就要問了,名創優品這麼多年是如何做到在不融資的情況下仍然能扛得住連年的虧損呢?這個零售店背後的資金實力有那麼強大嗎?
其實無論這次IPO是否能成功,不得不說的是,名創優品儼然已經是零售界的龐然大物,葉國富也被無印良品和屈臣氏視為全球最可怕的敵人。那麼在很多人唱衰實體零售業已死的今天,名創優品是如何殺出了一條血路的呢?一切的答案都存在於它的商業模式裡。
名創優品沒有秘密
《名創優品沒有秘密》有這麼一段話:“葉國富和三宅順也創辦名創優品的初衷是,讓年輕人免受高物價壓迫,能夠消費質優質低價的產品。若干年後,回頭檢視名創優品的作為,也許人們會發現,它只是做了本應如此的事情吧!”
名創優品本該做的事是什麼?葉國富認為是給人們帶來幸福感,他在採訪中這樣說到:“讓消費者能花十塊錢,到我們店能買到,別的地方五十塊錢、一百塊錢才能買到的東西,消費者到我的店裡很幸福。”
從2013年末在廣州開第一家門店至今7年的時間裡,名創優品以驚人的速度蔓延開來,根據其官網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名創優品在全球逾80個國家和地區構建了超過4200家門店的零售網絡,其中在中國市場開拓了超過2500家門店。
葉國富曾經列出了一組數據:“大家知不知道,阿里巴巴從0到100億用了幾年?用了四年;京東從0到100億用了幾年?六年;唯品會從0到100億,用了七年;名創優品從0到100億,用了三年。”這也難怪作為掌門人的他敢叫板馬雲喊話董明珠。
支撐名創優品野蠻生長,葉國富口中可以帶來幸福感的商業模式,只是像他所聲稱的“極致的產品設計、極高的性價比、極好的購物體驗”這麼簡單嗎?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的分析一下。
商業模式大致由三個部分所組成:技術模式、經營模式以及合作模式。
1 技術模式
名創優品的技術模式說白了就是“十元店”,為什麼之前別的十元店沒有火起來,而名創優品火了呢?一是產品,二是服務。
名創優品靠著規模效應擠壓掉了很大一部分品牌溢價,雖然推出的部分商品上市後被指抄襲,但是從來沒有人質疑過商品的性價比。顧客都是用腳投票的,名創優品短時間內可以擴張如此多的店面,高性價比這一點功不可沒。
除此之外名創優品還有意營造了一種舒適的購買氛圍,與之前燈光暗淡擺放雜亂無章的十元店有非常大的不同。服務員也不再充當導購的角色,而是負責上貨和遞購物籃,這和傳統零售的“過度銷售”相比,讓顧客感到更加自在。
2 經營模式
經營模式處於三種模式的核心地位,其核心指標在於盈利點。名創優品靠什麼盈利?這就要追溯到它的加盟規則之上了,據官網上之前的資料顯示,合作商需要繳納給名創優品的費用包括品牌使用費,一次性繳納的貨品保證金75萬,以及統一裝修費用。在合作利潤方面,營業額的62%-67%是交給名創優品去覆蓋產品成本的,據葉國富在一次訪談中提到,其自身毛利只有8%。
那麼我們現在盤點一下名創優品可能的盈利點:
品牌使用費
名創優品的品牌使用費早期需要15萬元,後改為8萬元。
這個價格在業內是偏高的,據不完全統計,其他品牌的使用費比如7-11、today在5萬元左右浮動;有些名氣不足的品牌可能只需要一萬元的加盟費。但是由於國內暫時還沒有相同量級的同業參照物可供對比,這些數據也僅供參考。貨品保證金
雖然這部分錢在加盟商退出經營的時候可以原數返還,但是金錢具有時間價值,每家加盟店的貨品保證金75萬元都是聚集在名創優品總部的一筆流動資金。統一的裝修費用
為保證門店的一致性,裝修隊與貨架都是由名創優品公司直接提供,裝修費用按照2800元/平米計算,這中間是否存在超額利潤空間不得而知。-
產品毛利
如果按照葉國富接受採訪時所稱,產品毛利控制在8%左右,但是自2016年來名創優品開始進行IP合作的產品單價早已突破10元,其產品毛利也有所提高。
這些利潤還需要扣除名創優品總部的平臺費用以及其他支出,名創優品總部所需要承擔的最大的風險是什麼,其實就是貨品積壓風險,葉國富也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提到,為了拿到更低價的貨品,他會一次性買斷大批量,藉此作為籌碼與供應商談價格。所以現在有聲音說“名創優品這個模式是把所有的風險轉嫁給了加盟商,而自己旱澇保收”,其實是不準確的,名創優品承擔著供貨方面的風險的。
不過如果名創優品僅僅只靠上述的經營模式盈利,那麼就只是一家“改頭換面”的十元店,並沒有太大的新意,它的重頭戲在於合作模式這一塊。
3 合作模式
如果說前兩種模式關係到利潤如何產生,那麼合作模式就是解決利潤如何分配的問題。我們剛才盤點了名創優品的盈利點,那麼加盟商的盈利點在哪裡呢?
每天營業額的38%(食品的33%)作為加盟商收入,加盟商需要負擔的費用如有店鋪租金、人工、電費、工商及稅收等雜費,這種合作模式讓加盟商承擔了所有的營運風險。
據被採訪者透露前期投入在200-1000萬元左右,因地區的不同具體數據會有差異,這個前期投入可以算是比較大的了,很多加盟商一時間拿不出這麼多的閒置資金,名創優品背後的P2B平臺此時開始浮出水面了。
這個P2B平臺就是分利寶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該平臺現在的法人及執行董事是莫勁雲,最大股東為阿信金服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看似與名創優品並沒有什麼關聯,但是深挖背後的變更記錄不難發現,2015年4月該金融平臺成立之時法人及執行董事是葉國富,由他旗下的賽曼投資集團主要控股。
根據騰訊財經之前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分利寶頁面展示的200個店鋪融資項目中,投向名創優品加盟商的項目就有54個。李山(化名)是分利寶一位負責借款項目的員工,他稱,事實上,除了標有名創店鋪融資的項目之外,還有一些會根據公司運營的需求,將同樣的項目放在如“省心計劃”裡,據他估計,分利寶上融創店鋪融資項目在100—200家。按照一家店鋪保守估計平均借款80萬元來計算,加盟商在分利寶上的融資金額在0.8億元—1.6億元。[2]
分利寶早期的宣傳重點也放在“背靠名創優品,不缺資產端”上。名創優品的品牌總部也承諾,一旦發現貸款的連鎖店營業收入異常,會先扣下其營業額的38%。這聽起來似乎比別的投資項目多了一層保障,問題出在哪裡呢?
最大的質疑出現在是否涉及自融與關聯擔保。
根據定義,自融是指實體的企業老闆來線上開一個網貸平臺,從網上融到的資金主要用於給自己的企業或者關聯企業輸血。如果分利寶的實際控制人是葉國富,那麼就會涉及到自融。自融的風險性主要存在於名創優品的經營風險,如果加盟商經營的好,按時還本付息便不存在問題;如果加盟商經營的不好,個別情況還可以由擔保方名創優品來承擔這個損失,但是如果這種情況大量出現,平臺資金會兌付困難,風險性會加大。
關聯擔保是指利用具有關聯關係的企業為自己或其他關聯方進行擔保增信。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中並沒有對這種行為作出明確的限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分利寶上的名創優品融資項目的擔保方都是名創優品總部,如果名創優品與分利寶是關聯企業,那麼擔保的風險性會大大增加。
綜上所述,如果名創優品與分利寶具有關聯關係,那麼這種合作模式就像是增加了一個槓桿,關鍵點聚焦於名創優品是否能持續穩定發展。
如果名創優品的營業額可以提升或維持現有的量級,那麼加盟商可以順利在分利寶平臺上付息還款,該合作模式可以幫助總部更快的佔領市場份額,與供應商談判時實現更大的規模效應,拿到更低價的產品來吸引並留住消費者。
反之如果市場飽和,營業額逐步下滑,加盟商所分得的利潤可能沒辦法按時在分利寶平臺上還款,名創優品總部作為擔保方可以先從75萬的貨品保證金中抵扣,但是如果集中出現就會爆發平臺系統性風險,個人投資者的投資產生兌付危機,平臺會反過來影響名創優品的經營,此時這種合作模式無疑加速它的衰敗。
這正如經濟學中所提到的槓桿效應一般,當營業額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名創優品的發展/衰敗會出現較大幅度變動。
結語:
創立7年時間,名創優品就在全球開出4200家門店,並獲得騰訊和高瓴資本10億元投資。背後的操刀手葉國富,既深諳供應鏈高效管理策略、精於把脈不同層級用戶消費需求,也極其善於層層轉嫁風險。槓桿是一箇中性詞,合理的運用槓桿可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但是同樣應該把握髮展趨勢,有效的規避風險。
圖:葉國福曾經的商業版圖(來源:新財富財經)
除了持續深耕“十元店”模式,葉國富還曾以名下賽曼投資等開闢互金業務,並運營了網貸平臺“缺錢麼”、催收平臺“人人收”;風波影響下,葉國富摘清了與分利寶的關係,分利寶也在今年7月結清了所有通過分利寶平臺撮合出借項目;葉國富曾運營的“缺錢麼”平臺,也在名創優品上市的前夕被處置,由自然人劉桂香的廣東牛佰投資接盤,後者現在也是分利寶平臺的投資人。同樣,人人收也在2019年被轉給劉桂香和另一自然人井楠實控的廣州匯招力信用管理有限合夥企業,今年劉桂香將持股全部轉給井楠。目前,葉國富名下已無互金業務。
名創優品目前上市也許並非一個特別好的時機,特別是美股下跌,以及對中概股的不信任等因素存在下。但作為一家還在虧損的企業,互金業務又被全面叫停,上市融資讓遊戲繼續下去,恐怕是其必由之路。
資料來源:
[1]杜博奇.名創優品沒有秘密[M].中信出版社.2017年
[2]周純.《瘋狂的十元店:名創優品隱秘的40億金融轉盤》.騰訊財經
[3]程華秋子.《零售神話還是自融套路?騰訊投資的名創優品,如何用P2P槓桿撬動加盟把雪球滾大?》.新財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