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英雄之孫堅

提起三國時期的孫堅,只要有點三國知識的人都有印象,他真的是響噹噹的人物。尤其是在三國群雄割據初期,孫堅真的是少得可憐的仍以“漢”為天下的人(另一個則是曹操),熱衷於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來挽救已經瀕於傾覆的大漢天下。

首先要說的是他的勇猛。勇猛而不是莽撞,是勇敢與智慧相結合,這一方面主要體現在3個事件上,1是17歲的時候憑一人之力,在錢塘縣(今浙江杭州),趕走了海盜胡玉等,並從此進入官場。2是在討董的過程中,沒有大規模的火拼戰爭,僅僅靠計謀就得到了荊州王睿、南陽張諮的隊伍,讓自己隊伍擴大了N倍。3是公元190年冬天,孫堅正在魯陽城東與部下喝酒,董卓的步騎共數萬人突然出現,孫堅在判明所來軍隊是敵軍而不是友軍的情況下,仍在席間談笑風生,命令部眾整頓隊伍,後面騎兵越來越多,孫堅才慢慢撤座,引導部隊入城,對身邊部下說:“剛才我之所以不立即起身,是唯恐兵眾慌亂互相踐踏,這樣你們都進不了城了。”董卓軍見孫堅陣容整齊,不敢攻城,引兵撤退了。

其次是對大漢的忠心,首先是在成長過程中多次參加了朝廷組織的鎮壓黃巾起義、西涼叛亂等軍事行動,並貢獻了許多良策和成績。最大的亮點是在討董的諸侯聯軍組建以後,只有孫堅和曹操是真正的討董實力派和踐行派,雖然都經歷了慘敗,但都堅持了下去,尤其是孫堅,打得董卓只有逃跑的份,甚至想用“和親”來拉攏孫堅,但被孫堅拒絕了。最後還是孫堅收復了首都洛陽,不僅清掃了漢朝宗廟,用太牢祭祀,還在在城南的甄宮井中得傳國玉璽。

可惜就是這樣一個有勇有謀的人卻由於自身實力的差距不得不委身與袁術這樣的大軍閥集團,才能安身顧命,並最後由於自己輕視黃祖,死於軍閥的混戰中,不得不說是漢朝的一巨大損失。這也加速了漢末的混亂局面,試想如果孫堅不是死的那麼早,那麼他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的實力早早的就開啟“吳”的基業,以他對漢朝的忠心,也極有可能迎取漢獻帝,繼續維護漢朝的統治,也就沒有後續近百年“三國”的混戰。

難怪三國志作者陳壽評論說:“孫堅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然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實在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