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真正的舵手,是你內心根深蒂固的信念

一場大雨過後,屋簷牆角的蜘蛛網變得破敗不堪,掉落下來的蜘蛛想要爬上去重新織網。

由於被雨水沖刷的牆面很滑,那隻倒黴的蜘蛛每次努力地爬了一小段高度,就會從牆上滑下來,所以只能重新往上爬。

它一次次地往上爬,卻又一次次地掉下來......


第一個看到的人說:“這隻蜘蛛真有毅力啊,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人感動!”

於是,他學會了持之以恆,變得堅毅。

第二個看到的人說:“它真是太蠢了,這條道行不通,可以沿著窗戶邊乾燥的牆面往上爬嘛,這麼一根筋認死理,結果就是費了好大勁卻依然沒成效!”

於是,他學會了變通,變得靈活。

第三個看到的人說:“這隻蜘蛛真可憐,和我一樣總是做不好事情,再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什麼!”

於是,他什麼都沒有學到,反而變得更加悲觀了,最終意志消沉,碌碌無為。


面對同一個現象,我們因為自身不同的視角,產生了不一樣的解讀。

就像叔本華說的,“影響人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他們對於事物的看法。

而這些所謂的看法或是解讀,其實都來自於我們的信念。

我們相信什麼,就創造了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而在這個由信念構築的世界裡,我們所經歷的各種人生經驗又編織出了每個人不一樣的命運。

命運真正的舵手,不是那些顯而易見的人事物,而是潛藏在你內心根深蒂固的信念。

它們看不見,摸不著,卻時時刻刻指導著我們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式,進而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走向。


相同的信息,不同的故事


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有思想,思想會不斷創建各種各樣的故事和敘事,幫助我們解釋自己的生活,以及為什麼事情發生在了你身上。

我們的大腦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從一堆雜亂無章的事物中提取出某種關聯模式,即使事實上根本就沒有任何實際模式存在。

這就像一隻火雞看到每次主人打開雞籠都會給它餵食,它就形成了這樣一種信念模式——

主人來了--> 就有食物

結果到了聖誕節,主人打開了雞籠,然後把它放進了烤箱。


生活中一系列孤立的事實對我們沒有什麼意義,但是,當我們收集事實並試圖在事實之間建立聯繫的時候,我們便開始在心中建立起一個故事。

無論我們是試圖瞭解宇宙還是試圖瞭解自己,我們的大腦都喜歡以我們的經驗為基礎編造一個個故事。

下面的圖很好地描述了同樣的信息是如何產生不同的敘事邏輯的:


命運真正的舵手,是你內心根深蒂固的信念

圖片來自網絡

第一個圖代表孤立的事實和事件,我們的思想才剛剛開始理解它們或建立聯繫。

第二個圖所表達的,是我們的思維如何將不同的事情和事實建立聯繫,以便看起來符合理性邏輯。

比如,小明碰熱爐 → 小明被灼傷 → 碰熱爐會燙傷你。

第三個圖所表達的,是我們的思想如何處理彼此無關的事情和事實,即使事實上不相干的事情,我們仍然會讓它們之間的建立聯繫。

比如,小明穿著一件藍色襯衫 → 小明被女生拒絕約會 → 穿著一件藍色襯衫會讓你被拒絕。


事實上,我們對世界的大部分理解和解釋是第二張圖和第三張圖的結合。

我們不僅僅是通過我們的感官(視覺,聽覺,觸覺等)吸收現實,而是通過我們的思想積極地處理所有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並建立我們自以為有邏輯的信念模式,以便於我們更有效地處理周圍的人事物。

我們在物質世界中所經歷的一切都要經過「信念」這個過濾器,把人事物轉換成符合我們內心信念的故事,如此,我們才會感到安全,感到這個世界符合自己的期望,感覺自己能夠掌控人生。

所以,即使兩個人有相同的人生經歷,但是卻很大概率會得出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解釋。


心理學裡有一個著名的“ABC模型”。

A是當前發生的事件,B是我們對該事情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C則是事情引發的情緒和行為結果。

命運真正的舵手,是你內心根深蒂固的信念

激發事件A只是結果C的的間接原因,而真正的原因其實是信念B 。

就像開篇的那三個人,看到的都是蜘蛛一次次地來回往上爬,卻因為各自不同的信念,為自己的人生構建了不同的故事,最終的行為結果也大相徑庭。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套自己的信念拼圖,而這一塊塊拼圖,構建了我們的價值觀,從潛意識的層面左右著我們的選擇,讓我們看到的世界也千差萬別。

因為相信金錢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在每一次的消費面前都戰戰兢兢;

因為相信自己總是運氣不好,所以每一次的倒黴都成了我們的自證預言;

因為相信人都是險惡的,所以每一次的交流都隔著防不勝防的算計。

當我們被不合理的信念控制的時候,就容易產生不好的情緒,進而做出不恰當的行動和選擇。


人生的三種不合理信念


我們的許多信念能夠反映世界真正的運作邏輯,比如,如果碰到火,很可能會被灼傷;遇到壞事,首先要冷靜下來,等待。

但是,我們也有很多信念,並不能反映這個真實的世界,它們不符合真實世界的運行邏輯,反而會讓我們處處碰壁而不自知。

理解合理和不合理信念之間的差異,是重構信念的關鍵,如果我們想要開始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就需要改變那些不合理的信念。


事實上,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會有以下三種基本的不合理信念:

凡事絕對化

這個信念讓我們走向了極端,要求所有的事情都按照我們所期望那樣發展。可是這個世界的人事物,我們是沒辦法控制的,所以絕對化的信念會讓我們承受壓力,引發不良情緒。

以偏概全

只用一件事情或者片面的觀點來判斷當前的事實,比如,因為某一次的失敗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因為別人一個無意間的小舉動而產生芥蒂。這樣的信念,很容易引發自我否定的自卑情緒,造成一事無成的結果。

糟糕化結果

悲觀的人,認為一旦某件事情發生了,就會糟糕至極。擁有這樣信念的人,會刻意將負面影響無限放大,生活裡總是戰戰兢兢,陷入悲觀的情緒中。


這幾個基本的不合理信念,如果你仔細觀察過你的生活,就會發現它們無處不在,常常悄無聲息地影響著你的判斷,決策和選擇。

李欣頻老師在她的書裡說到了她的一個金錢觀——金錢就是一種資源交換籌碼,它是一種能量流動。

這樣的金錢觀背後的信念就是——

我們只要有高價值的能力資源,就可以交換到足夠的金錢。

基於這個信念,我們就不應該把精力放在金錢上,而是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這樣我們就不會有匱乏的感覺,而是安心於提升自己的能力價值,讓自身的高價值來吸引金錢流向自己。

可是,反觀我們很多人的金錢觀,就存在著下面這些限制性的信念:

  • 財源供給有限; ps: 這不絕對哦,要知道資本主義就是建立在財富不斷擴張的基礎上
  • 當你花錢時,你的錢就少了,你必須要減少支出才能擁有更多財富ps: 那花錢之後,你還會賺錢吧?
  • 為了增加個人財源,你只能苦逼地工作。ps: 除了工作之外,難道沒有別的增收方式嗎?

在這些的信念裡,或多或少都有著「凡事絕對化」,「以偏概全」和「糟糕化結果」的影子,這會讓我們花錢的時候自帶恐懼感,每一次的支出都是內心匱乏感的蔓延,每一次的消費都是對於生活不安定的焦慮。

我們的信念會對我們的思維,感覺和行為產生現實影響。

當我們在頭腦中持有不符合我們的利益或價值觀的信念時,這些信念就會擴散到我們的生活中,並損害我們獲得快樂或成功的能力。

所以,當任何一件讓你感受到痛苦、不安、失控的事情發生的時候,你都要試著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識別出它們可能來自於哪一類不合理的基本信念。

對自己的信念進行反思,會讓你跳出不合理信念的陷阱,重新去發掘更能讓你積極面對生活的想法和信念。


重構信念,才能改變命運


我們的信念很少僅基於事實和證據,而是基於我們對事實和證據的解釋。

事實的每個集合都以某種特定的方式構架,並通過特定的視角進行觀察。

重構信念,目的不是要欺騙自己或忽略現實。相反,我們的目標是從新的角度審視相同的事實,並以可以使我們保持積極性和啟發性的方式來解釋它們。

在任何情況下,總會有多種觀點。通過教自己如何改變觀點,你可以發現應對問題的最佳方法,從而展現出最佳的自我。


以下就是幾種比較常見的信念重構的示例:

  • 失敗是一種學習經歷

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信念重構,我們將生活中的特定失敗視為學習,成長和改善自己的機會。幾乎每個幸福而成功的人都會抱持這樣的信念和視角,無論他們是否意識到。

  • 站在更大的格局看問題

當我們陷入困境時,每一次小小的經歷似乎都是一件大事,但如果你縮小自己當前的狀況,站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五年十年之後),站在更廣泛的角度(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來看待它,你往往更能夠保持生活的平衡。

  • 每件發生的事情都有其價值

當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的時候,你可能會很沮喪,很痛苦,但是如果你願意去發現它醜陋的外表下蘊含的價值,那你的心態會變得更加積極,擺脫困境將是一件遲早的事情。

  • 換一種身份看問題

我們對人事物的看法通常侷限在某一個狹隘的視角,因此,當我們積極嘗試從另一個人的角度看待一種情況時,這會產生一些洞察力和從未注意過的信息,從而有利於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


以上只是一部分信念重構的示例,其實對於不同的情況,我們需要仰賴的信念也非常不同,從來沒有一種完美無暇的信念和想法可以應對人生中的任何情況。

關鍵在於你願意根據當下的情況,正視現實,把發生的事實重構成一種可以更好地為你和你的目標服務的信念。


而這種「信念重構」,往往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1. 挑戰你的不合理信念

重構信念的關鍵一步,是能夠識別出某一種信念何時是不合理的。

挑戰消極信念並質疑其真實性或有效性非常有幫助,因為通常你會發現它們根本上就是錯的。

比如,遭受社交焦慮或孤獨感的人可能開始形成一種不健康的信念,即“沒人會喜歡我”。

但是,這句話的真實性如何?

一個人可以通過問自己一些關鍵問題來挑戰這種信念:

信念:沒有人會喜歡我。

問題:你怎麼知道沒人會喜歡你?

信念:因為過去沒有人喜歡過我。

問題:沒有人喜歡過你嗎?

信念:沒有。

問題:連你的家人都沒有?還是朋友?

信念:好吧,也許有人這樣做過。


當你一步一步地去質疑內心那些根深蒂固的信念,它們就會在這個過程中慢慢被打破和消除,因為你會從理性邏輯的層面去識別和瓦解其中的不合理之處。

一旦你消除了不合理的信念,你就可以進一步思考出一種更現實更積極的信念來引導自己的生活。

就像上面的例子裡,你可以將信念從「沒有人會喜歡我」轉變成「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我,但這沒關係!」或「如果真的瞭解我,許多人會喜歡我的!」

重構自己的信念,並不是自我欺騙,相反,它讓我們以更積極的態度和更健康的思維來面對人生,讓我們直面現實卻依然熱愛生活。


2. 注意你說的話

當涉及到我們的思想和信念時,我們使用的語言可以在信念重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有一段時間,只要遇到不符合自己預期或者不順的事情,我就會下意識地跟自己說一句話——“慘了!”。

這種消極的語言刺激讓我心煩意亂,而且悲觀地認為事情會越變越壞,結果也驗證了我的設想,事情真的變得越來越不順利——而這其實就叫做「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從語言的表達上,我們就可以一窺自己潛意識的信念。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就刻意地去觀察自己的語言表達,一旦發現“慘了”這兩個字要喊出來的時候,我就會換一句話替代這兩個字——“我可以面對這件事情。”

一旦我把消極的語言表達替換成了一種積極的語言表達,我就更願意把精力放在如何處理當下這件事情上,進而重塑一種積極樂觀的信念模式,而不是被負面語言所激發的消極情緒所左右。

所以,我們要留意自己說過的話,避免使用消極極端的語言,如此,你才會保持一種開放性,願意去改進和改變。

你甚至可以給自己準備一本筆記本,把自己視為主角,積極地改寫你的生活故事——

你可以重新構想看到某些回憶和過去經歷的應對方式,並更深入地改變你看待生活的習慣視角。

無論你是改變自己的語言,或是著眼於重建你的生活故事,我們所使用的語言都在我們的信念重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會改變我們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式,讓信念在生活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也非常大,當你跟某一類人呆的時間越長,你的價值觀和信念往往會和他們趨同。

靠近那些優秀的人,觀察他們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式,你會發現潛藏於其中的某些對你來說也非常有價值的信念。

當你用那些更好的信念來重構你的人生,你其實就已經在改變自己的命運,因為你的眼光不一樣了,總是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因為你的行為改變了,總是可以得到和過去不一樣的結果。


是什麼決定了人的一生?

說到底,是你內心根深蒂固的信念,它決定了你在每一個人生路口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重構信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你不能急功近利,相反,你越能夠靜下心來審視信念,你就越有機會去思考它,改變它。


最後的話


吳軍在一篇文章裡說——

人一輩子的經歷,說的難聽點,其實就是不斷被人扇耳光的過程。而人的命運其實就在於對這一耳光的不同反應。

有的人,抱持著悲觀消極的信念,捂著臉就跑開了。

有的人,因為自身衝動的個性,抱持著絕不吃虧的信念,所以他會急著把耳光扇回去。

但是,還有一種人,他秉持理性思考的信念,找到被人扇耳光的真正原因,進而正面地去處理問題。


在職場中,面對自己不受領導待見,抱持不同信念的人,就會有不同的命運。

悲觀認慫的人,則在工作中得過且過,漸漸失去對職業的興趣,成為職場老油條。

急著把耳光扇回去的人,往往因為跟老闆對著幹,肯定也落不到設麼好處,反而關係更緊張。

而那些積極主動思考的人,則會在明確領導偏心和不公平的情況下,決定換一個更合適的部門來發揮自己的優勢,最終通過自己的能力取得跟之前領導平等對話的權利。


一個人的命運,在挨巴掌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

我們相信什麼,就會成為什麼;我們有什麼樣的信念,就會有什麼樣的命運。

我們從自身信念而來的為人處世越能夠符合這個世界的客觀規律,我們也就越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自我,甚至超越自我。

決定命運的,從來都不是所謂的占星算卦,而是由信念所引發的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式。

所以,改命這件事情,從來都緊握在你自己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