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連年征戰,單單與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資金從何而來?

漢武帝連年征戰,單單與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資金從何而來?

"漢興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內脩法度,封禪,改正朔,易服色"。人們總是習慣性的將秦始皇和漢武帝相提並論,因為他們都是開疆拓土,奠定基業的不世之君。

根據《諡法》"剛強理直曰武,威強澼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誇志多窮曰武",劉徹得孝武帝這個廟號,那是當之無愧

他將自己的一生,都放在了建功立業上。對內,推崇儒家,使得有教無類深入人心,同時又用推恩令和酎金奪爵,成功的化解掉藩王危機。對外,連年征戰,最大限度的開闢大漢國土。而漢武帝對匈奴用兵44年裡,這龐大的軍事開銷,他是怎樣解決的呢?

漢武帝連年征戰,單單與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資金從何而來?

(一)、拓土攘夷,創不朽之功績

"孝武皇帝愍中國罷勞,南滅百越七郡。北攘匈奴,降昆邪之眾,置五屬國,起朔方,以奪其肥饒之地。東伐朝鮮,起玄菟、樂浪以斷匈奴之左臂。西伐大宛,並三十六國"。

漢武帝的一生不是在打仗,就是在籌備打仗的路上。後世每每提及,那種民族自豪感都會不自覺地湧入胸口。

漢武帝連年征戰,單單與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資金從何而來?

1. 一甲子之恥辱,武帝一朝得雪

大漢初定,北方的匈奴蠢蠢欲動。高祖皇帝劉邦御駕親征,不料被圍困於白登。幸得陳平施以巧計,乃救主之危。冒頓單于此後屢屢興兵,並出言不遜,欲迎娶太后呂雉。群臣力阻,呂后終不予追究,並許以王室之女,締結姻親。

此後,西漢受制於匈奴良久而不得翻身。劉徹自幼耳濡目染,他知道匈奴人的可恨。上位之後,對他們更是深惡痛絕。他發誓,終有一天,自己的國家會打的匈奴落荒而逃;總有一天,自己將帶著國人揚眉吐氣。

漢武帝連年征戰,單單與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資金從何而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辛棄疾這首詞中提到的封狼居胥,說的就是霍去病受命於武帝,而北征匈奴,於狼居胥山祭天的故事。

在漢武帝這一朝,湧現出了很多的抗匈名將,除了霍去病外還有衛青,還有早在景帝一朝就名聲赫赫的"飛將軍"李廣。元狩四年的漠北戰役,打的"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自此大漢再也沒有了來自北方的威脅。

2. 南征北戰名永傳,不曉當年百姓寒

漢武帝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戰爭狂人",他執著於開疆拓土,並決議奮鬥終生。他的這份勇武,不僅僅是對匈奴,其他國家也是一樣的。武帝採取先攻後交的政策,與西域各國開戰,最終三十六國終於悉數歸附

漢武帝連年征戰,單單與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資金從何而來?

在東面的朝鮮,也一直是他覬覦的土地。元封年間,以水陸兩棲圍攻朝鮮半島,並在此劃設四郡,將其納入大漢版圖。秦朝趙佗建立的南越國,一直處於獨立狀態。武帝決議發兵,趁其內部動亂之際,一舉收復,而後又將戰線拓展到了交趾境內。

"及夜郎侯亦然,各自以一州王,不知漢廣大。使者還,因盛言滇大國,足事親附。天子注意焉"。一直在西南地區盤踞的夜郎國,也被西漢的軟硬兼施所降服。

漢武帝在位時,發起的戰爭,不計其數。擴大了疆域版圖,使得群陰懾服。單單是與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又不停的和其他小國打仗。不論是遠征還是近伐,那都得需要錢。那麼武帝的資金,從何而來?

漢武帝連年征戰,單單與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資金從何而來?

(二)、父死子繼承大業,不夠再問商人"借"

在漢武帝以前,西漢之所以對匈奴步步忍讓就是因為國力空虛。當時國家的政策方針,就是修養生息,以儲積蓄。前幾任君王們一方面推行黃老之學,另一方面又鼓勵開墾,減輕刑罰,甚至連呂后都是如此。

1.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人攢錢後人花

漢武帝能夠名垂青史,與其前幾任皇帝脫離不了關係。尤其是文帝和景帝在任時,將黃老之學,輕徭薄賦發揮到了極致。彼時,"吏安其官,民樂其業,畜積歲增,戶口寢息"。而且,這兩位皇帝都十分節儉,文帝穿的衣服都是粗布製成,從不奢侈浪費。

"漢興,掃除繁苛,與民休息。至於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黎民醇厚,周雲成康,漢言文景,美矣"。那時候的漢朝,大有成康盛世的風采。文帝立下節儉的規矩,景帝在此基礎上又加以創新,他們雖然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不過百姓們深受其益。

漢武帝連年征戰,單單與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資金從何而來?

漢武帝繼位時"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那是國富民強的時代。而這也是他敢於直面匈奴的資本,也是他建功立業的"第一桶金"。

打仗,最費的就是錢。需要給士兵們發軍餉,需要維持正常的補給,打了勝仗要犒賞三軍,遠征也要多發糧餉,還要不停的打造兵刃,甲冑等等。

這其中,哪一項都需要錢。和匈奴作戰,得在草原上到處找他們,需要長期的大量投入。如果只靠著前朝留下來的積蓄,這場戰爭不可能維持近半個世紀。

漢武帝連年征戰,單單與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資金從何而來?

2. 巧立名目剝商人,多收賦稅以充公

"鬻棺者欲民之病疾也,畜粟者欲歲之荒飢也"。商人重利輕別離,當然也是得錢最快最容易者。

文帝、景帝時,雖然賈誼和晁錯曾經提出過打擊商人的建議,不過都沒什麼實質性的行動。漢武帝在位時,不僅經常對外用兵,其本人也是非常奢侈,吃穿用度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所以,他把目光再度聚焦在了商人身上。在桑弘羊的建議下,算緡和告緡制度問世。算緡是強制性的從各個階層的商人乃至販夫走卒中收取緡錢,他們要向朝廷報告自己的存款,而後按照標準將自己的錢,交給官府。

漢武帝連年征戰,單單與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資金從何而來?

但是有很多人,都選擇了少報。這種問題,在當時十分常見。誰願意把自己辛苦賺來的錢,平白無故的被強迫捐贈出去。於是告緡應運而生,朝廷直接派人走街串巷的去調查各家有無隱瞞財產,一經發現,全部查處沒收,地方留一點,其餘的上繳中央。

這種搶劫式的橫徵暴斂,奏效很快。國家財政,立即得到擴充。大量的土地,金銀器皿,奴婢,也都成了公有財產,說白了就是漢武帝一人的。

漢武帝連年征戰,單單與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資金從何而來?

(三)、窮兵黷武民生苦,譭譽參半後人評

李世民曾說"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他站在君王的角度,自然該把此二位當成偶像。可若站在百姓的立場考慮,大多數人都是不願意國家殺伐的。

一旦開戰,稅收就會增多,而家中的子弟也要被迫上戰場。而打下來的疆域,和他們又有什麼關係。即使有萬國來朝出現,那跪拜的也不是漢朝的子民。在這偉大功業的背後,苦苦掙扎的百姓,又有誰去在乎。

漢武帝連年征戰,單單與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資金從何而來?

1. 賣官鬻爵擴來源,底層人民徒悲慘

"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那些年的劉徹就像魔怔了一樣,瘋狂擴張,本人也是奢侈無度。而從商人那裡搶來的錢,也並不能滿足作戰和生活所需。

因此,他又開始賣官職爵位。只要有了官爵,那就成了人上人。所有的官職明碼標價,只要你有實力,就能夠得到。本來官吏和三老還有軍官們沒有納入算緡制度,而他們都想著給自己的兒孫謀個好出路,所以爭相購買。

漢武帝連年征戰,單單與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資金從何而來?

而只有獲得了官爵之人,才能夠免於兵役,徭役。所以,百姓們還是要在底層苦苦的掙扎著。只要前方打了敗仗,就強制性的讓其上場補位。

他們買不起官,也購不起爵,只得去充當炮灰。而那些富商巨賈都對國家失去了信心,不再從事商業活動,就連小商小販都少了很多。如此一來,市場經濟遭受到了重創。雖然短時間內國家聚斂了大量的財物,不過後患無窮。

漢武帝連年征戰,單單與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資金從何而來?

2. 亡羊補牢悔之晚,大傷元氣留禍患

清朝的康熙皇帝和漢武帝有幾分相似,他們在位時不遺餘力的解決掉來自周邊的隱患,有些不能斬草除根的也使其大傷元氣,對自己不再構成威脅。

但康熙的接班人雍正,那是出了名的勤政務國,可漢武帝卻把江山傳給了不經世事的小孩子,他根本沒有那個力挽狂瀾的能力。

雖然以後出現了宣和中興的局面,但那不過是曇花一現,最後還是被外戚篡了權。漢武帝雖然打贏了匈奴,可他早年間近似瘋狂式的搜刮民脂民膏,致使國家經濟陷入了癱瘓狀態

漢武帝連年征戰,單單與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資金從何而來?

小農經濟,本來就脆弱異常,又怎能負擔的起連年征戰殺伐。很多人都在不假思索的吹噓漢武帝,可如果自己回到那個年代,又會以什麼樣的身份遭遇什麼樣的處境。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漢武帝時代,如果是底層百姓,那幾乎沒有活路,除了被強行徵兵,就是辛苦一生,什麼也得不到;如果是富商巨賈,財產悉數被罰沒,也沒有出路;倘若是高祖子孫,那整日只能生活在戰戰兢兢之中。

漢武帝連年征戰,單單與匈奴就打了四十多年,資金從何而來?

結語:

除了"吃老本"以外,他可以一刀切式的劫掠富人,也可以割窮人的韭菜。

整個國家都是漢武帝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隨便弄些政策,財富就會源源不斷的收入囊中。他的出發點是自己,而不是天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