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的人生精彩,用对爱的方式很重要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当年的神童魏永康,他两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四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八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并硕博连读。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如此神童却被中科院劝退了,而造成这一切的却是因为妈妈的溺爱。

原来,魏永康的妈妈对他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好好学习,家里的其他事都不让他插手,绝对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离开妈妈外出求学后,魏永康发现自己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也不知道如何跟人打交道,他失去了和社会联接的能力,成了很多人口中的高分低能者。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想让孩子的人生精彩,用对爱的方式很重要

一、溺爱,就是在亲手剪掉孩子成长的翅膀。

在百度百科中,对“溺爱”这个词是这样解释的:照顾者和儿童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特征,不公正的物质感情给予满足与保护,庇护孩子,同时也妨碍孩子试图作出独立行动的任何努力。

有些父母小时候吃了很多苦,在孩子出生后,就会暗下决心,绝不让孩子吃当年吃过的苦,就会无条件满足孩子,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

有些父母则是害怕孩子给自己添麻烦,比如,还不会吃饭的孩子,想要自己试着吃饭,妈妈看着桌上、地上被孩子弄得一塌糊涂,比自己喂孩子吃还要费时费力,干脆就上手亲自喂,而剥夺了孩子一次学习的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如果孩子第一次系鞋带打了个死结,父母就从此不再买有鞋带的鞋子;如果孩子第一次洗碗打碎了一只碗,父母就不再让他靠近洗碗池;如果孩子第一次整理床铺整整用了两个小时,父母就嫌孩子笨手笨脚;如果孩子大学毕业第一次找工作,父母动用关系帮他解决了。那父母最好一辈子帮他安排好一切,因为他已经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溺爱的起点是爱,落脚点却是害。父母以为为孩子安排了最好的一切,却不知道已经残忍地剪掉了他们的翅膀。

想让孩子的人生精彩,用对爱的方式很重要

二、真爱,就是在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给予不同的爱。

溺爱有害,那我们该如何给予孩子爱呢?那就是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中心,比如在孩子0-1.5岁时,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给他无条件的爱;在孩子1.5-3岁时,给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但又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出现在他面前,让他知道父母一直都在背后支持他。

有个小女孩,名叫高雅,是一位盲童,因为视神经发育不良,先天性失明。高雅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上学,学校离家只有386米,站在自己家就能看到学校。在高雅上学后,妈妈做了个狠心的决定:让孩子自己学着上学、放学。

当高雅颤巍巍地踏出第一步的时候,这位”狠心“的妈妈却悄无声息地跟在她后面保驾护航,女儿在前面走,妈妈在后面跟,妈妈就这样成了女儿的影子。

高雅个子比较小,横穿马路时,很多车辆不能及时发现她,妈妈就会默默地挡一下来往的车辆。

亲眼看着高雅踩进水坑,妈妈没有立刻上前帮忙,只在女儿到家后,才询问女儿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告诉她怎么避开水坑。第二次再遇到水坑,高雅就学会了如何避坑。

看着高雅走偏了方向,找不到路急着哭的时候,妈妈找了路过的一位阿姨来帮女儿,然后在下个路口故意跟女儿来个”偶遇“,再领着她回到正确的路上。妈妈担心自己一开始就上前帮她,会让高雅知道自己一直跟在后面,然后让孩子产生依赖感,而不自己去学着解决问题。

想让孩子的人生精彩,用对爱的方式很重要

妈妈说:她总会有离开我的一天,我希望她能够独立、坚强、自信,什么都能自己去克服。

作家简媜有句话说得很好:当上帝赐给你荒野时,就意味着,他要你成为高飞的鹰。

在妈妈的鼓励下,高雅尝试了很多事,她会弹钢琴、吹陶笛、唱英文歌,寒暑假跟着妈妈去图书馆看书(大的图书馆会有无障碍阅读区,有盲文书籍),她还去参加全国语文朗诵大赛,并获得了特等奖。

三、放手,给孩子尝试成败的机会。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了一个概念: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拥有高效能感的人,在追求一个目标时,会有坚定不移的信心,认为自己一定能实现这一目标。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成败体验。

在孩子第一次尝试吃饭的时候,他需要调动他的头脑、身体、心志等方面的东西,当食物送不进嘴里的时候,他可能会很着急。在一次次的尝试后,食物顺利被送进嘴巴并吃下去的时候,他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让他感觉到”我自己能行“,久而久之就帮助孩子形成了强大的自我效能感。

这也让孩子知道:尽管一开始不顺利,但经过我的努力还是成功了。以后在孩子遇到挫折时,他也能很快就能调节好自己的状态,并相信最终会靠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想让孩子的人生精彩,用对爱的方式很重要

总结

《为何家会伤人》里的这段话说的很多,送给各位父母:帮一个16个月的蹒跚学步的孩子拿一个十米外的球,父母可以很轻松做到;帮一个16岁的孩子交友、学习甚至恋爱,却是父母很难做到的事;帮一个26岁甚至36岁的孩子实现真正的价值感,则成了任何一个父母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父母不是超人,父母也不可能护佑孩子一生无忧,真正的爱,就是放手让孩子去尝试,不管成功与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