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种味道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每个人抚慰心灵的港湾,不管走到哪儿,不管干什么,我们总会被它独特的味道所迷恋沉醉,对于我来讲,这种味道叫做家风。

如果家是一处草地,家风就如滋润幼苗的雨丝;如果家是一座花园,家风就如吹开小花的微风;如果家是一片天空,家风就如点缀蓝天的云朵。

在每个幸福的家庭背后,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风。我的家风可以概括为“孝、俭、勤”三个字,虽然简单普通,但是让我家受益匪浅。在我的家里,“孝”所有成员潜移默化的法则。

小时候,尽管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还是坚持把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外公都供养在我们那两间半的土屋里。几乎每天都是爷爷奶奶先吃完,我们姐妹三人吃完,爸妈就只有喝洗锅水的份了。家里三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爸爸在队里当会计不算工分,家里就妈妈一个劳力,在那个年代,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没法想像的。但在我的记忆里,爸妈从不对爷爷奶奶说一句重话,摆一次脸色。父母亲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举动,都在影响着着我。工作以后,我也十分关心家中老人,现在我会每天给爸妈打电话,平时我都会抽空回家探望他们,陪他们聊天、散步。我儿子非常孝顺,家里有什么,第一时间不是想到自己,而是家里的老人和父母,是大家庭的开心果。

“节俭兴家,浪费可耻”,这是小时候,外公常讲的话。那时粮食不够吃,我们不小心掉地上的粮食都被外公捡起来自己吃,把在自己碗里不多的食物分拔给我们三姐妹,那个场景一直在我跟前。外公这个口头禅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养成了朴素、节俭,不浪费的好习惯,这也得益于我严格的家教;我家儿子也是受益者,很节俭,虽在名校读书却不受周围富豪同学的影响,几十块钱的衣服鞋子,穿得干净合体就特别高兴。

从外公那里,我还学到了“勤”。外公是一个好典范,在我的印象里,他总是忙里忙外,没有闲的时候。他是一个驼背,但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去田地里种菜收割,他勤勤恳恳从不叫苦叫累,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七十多岁了还在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的父母姐姐姐夫,他们也是非常勤劳的,忙月里侍弄着十几亩薄田,一有空闲,就去打短工补贴家用,或免费帮衬有需要的邻居,在村里威望很高;儿子也是勤的受益着,学围棋四年就获得业余五段。

以前小的时候,父母送给我的“勤能补拙”的话语我送给了袁家的后辈也包括我的儿子,在那个“读书无用”年代,我成了家族里第一个跳出“农门”的人。在我的“影响”下,我们大家庭接连跳出了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哈工大等多个名牌大学生。目前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奋斗,在大学里专心学习儿子。

这就是我的家风,一个家族所共享的味道,我相信我们家会好好传承下去,如紫藤萝一样绽放成绿色的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