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是一種味道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是每個人撫慰心靈的港灣,不管走到哪兒,不管幹什麼,我們總會被它獨特的味道所迷戀沉醉,對於我來講,這種味道叫做家風。

如果家是一處草地,家風就如滋潤幼苗的雨絲;如果家是一座花園,家風就如吹開小花的微風;如果家是一片天空,家風就如點綴藍天的雲朵。

在每個幸福的家庭背後,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我的家風可以概括為“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家受益匪淺。在我的家裡,“孝”所有成員潛移默化的法則。

小時候,儘管家裡窮得叮噹響,父母還是堅持把七十多歲的爺爺奶奶外公都供養在我們那兩間半的土屋裡。幾乎每天都是爺爺奶奶先吃完,我們姐妹三人吃完,爸媽就只有喝洗鍋水的份了。家裡三個七十多歲的老人,爸爸在隊裡當會計不算工分,家裡就媽媽一個勞力,在那個年代,沒有經歷過的人是沒法想像的。但在我的記憶裡,爸媽從不對爺爺奶奶說一句重話,擺一次臉色。父母親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舉動,都在影響著著我。工作以後,我也十分關心家中老人,現在我會每天給爸媽打電話,平時我都會抽空回家探望他們,陪他們聊天、散步。我兒子非常孝順,家裡有什麼,第一時間不是想到自己,而是家裡的老人和父母,是大家庭的開心果。

“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是小時候,外公常講的話。那時糧食不夠吃,我們不小心掉地上的糧食都被外公撿起來自己吃,把在自己碗裡不多的食物分拔給我們三姐妹,那個場景一直在我跟前。外公這個口頭禪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裡,在工作和生活中我養成了樸素、節儉,不浪費的好習慣,這也得益於我嚴格的家教;我家兒子也是受益者,很節儉,雖在名校讀書卻不受周圍富豪同學的影響,幾十塊錢的衣服鞋子,穿得乾淨合體就特別高興。

從外公那裡,我還學到了“勤”。外公是一個好典範,在我的印象裡,他總是忙裡忙外,沒有閒的時候。他是一個駝背,但不管颳風下雨都要去田地裡種菜收割,他勤勤懇懇從不叫苦叫累,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七十多歲了還在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的父母姐姐姐夫,他們也是非常勤勞的,忙月裡侍弄著十幾畝薄田,一有空閒,就去打短工補貼家用,或免費幫襯有需要的鄰居,在村裡威望很高;兒子也是勤的受益著,學圍棋四年就獲得業餘五段。

以前小的時候,父母送給我的“勤能補拙”的話語我送給了袁家的後輩也包括我的兒子,在那個“讀書無用”年代,我成了家族裡第一個跳出“農門”的人。在我的“影響”下,我們大家庭接連跳出了香港大學、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蘭州大學、西安理工大學、哈工大等多個名牌大學生。目前他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奮鬥,在大學裡專心學習兒子。

這就是我的家風,一個家族所共享的味道,我相信我們家會好好傳承下去,如紫藤蘿一樣綻放成綠色的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