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危機之下,如何保住你的財富不縮水?

意萬重


一:買入避險資產

避險資產指的是隨著市場變化,價格不會波動太大的一類較為穩定的資產,譬如黃金、美元等。

黃金是人們公認的最能夠避險的資產,“亂世買黃金”,黃金是對沖危機的最佳選擇,這是經過歷史千百次驗證的。

所以在危機來臨的時候,我們最好將資產換成黃金等避險資產,雖然不一定會上漲,但是至少能夠起到保值作用。

然後等到危機後期,再出手抄底。買便宜的房子,買股票,買指數基金,隨著經濟復甦,坐等賺錢就是了。

二:提前預判危機

如果能夠提前預判到金融危機發生的時間,肯定能夠讓自己及時的保全資產,減少損失。

但是這個判斷能力就得靠你自己個人的修行,普通人大多數都無法判斷危機的到來。

誰也不希望金融危機到來,但如果你能成功預判,及時逃頂,那真幸運。

03

儘管一兩年之內金融危機大概率不會發生,但是這兩年的情況也不會十分樂觀。

所以建議大家現在儘量少配置高風險的資產,也不要給自己背上過多負債。對於負債過多的人來說,金融危機很可能會讓自己債務破產。

也不要隨意投資房產了,不要以為房價會只漲不跌,不管房價現在如何堅挺,一旦真正遇到危機,也會損失較大。

我們還是多買些流動性好的資產,保持資金的良好流動性。

可以配置些銀行理財、國債和貨幣基金以及安全的P2P理財,基金定投也可以,就當強制儲蓄。黃金、金條這類避險資產可提前買一些。

同時也要降低收益預期,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高收益不符合實際,如果能夠有人保證給你高收益,就要警惕了


楊光的新生活


《汝之砒霜,彼之蜜糖》

很多老鐵對於2008年沒有太多經驗,因為那個時候可能都在讀中小學,感受不到2008年的蕭條的,2008年我已經出來工作了幾年了,在大街上面都可以很直觀看到店鋪關門,很多2007年喜歡玩股票的朋友也在那一年幾乎失聲,基本都沒有人怎麼談股票了,最多就是狠狠吐槽幾句,因為我那個時候還沒有接觸股票,只能從語氣來判斷,並沒有真正明白他們說的話。至於有多慘,大家可以從6000點跌到1600點去感受一下其中的勢如破竹,疑是銀河落九天。

那麼,我想說的是假如今年又來一次12年前的笨豬跳,當年不會像當年那麼厲害,因為二者的基點都不一樣,所以儲蓄的動能也不一樣,落差也會不一樣。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無論有沒有,但是心裡有一個預備方案也是好事,不用那麼手足無措。

先說結論吧:就算有困難總會過去的,不會拖個一二年,無論是2008年還是2018年,股市不景氣,但是最後還是崛起,對應來說的2009年和2019年都是小牛市,股民基民的收益都不差,起碼指數上面來看就很可觀。

講一個本人親歷的真人真事,以前也說過,但用在這個時勢卻是最好的詮釋。2008年6月,我一個經常玩茶葉的朋友帶我去買茶葉,之前我也沒有買過茶葉,啥經驗都沒有,但是有人帶路一下真的差很遠,茶葉也不貴,就是200元一盒,當時茶葉店老闆吹得天花亂墜,一個茶葉也和紀念2008年北京奧運聯繫上,其他就不太記得了,因為都過了12年,我朋友買了五盒,我們二個人共計六盒恰好湊夠一件(行業計量單位)。

隨後幾年偶爾聽朋友議論這個茶葉價格好像坐直升機上去了,一盒價格到了3000元,不過對於我來說沒啥用,因為我就一盒,在行業內想賣也賣不出去,但是這個品種是記在心裡了,偶爾也會上網查查價格,心裡暗喜一番。到了2012年左右,我有一次到茶莊和老闆聊天,恰好聊起這個茶葉,老闆滿臉的笑容蓋不住,告訴我當年他買了一百件,還在4500元的時候賣出去了五十件,然後開了茶莊,不過他也說了這個茶葉是最近幾年茶葉界的一個神話。前一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一盒漲到了6000元~9000元。

這個是很小眾的故事,別的城市都不可能的,但是東莞喜歡喝普洱茶,號稱7000茶莊,再加上深圳廣州,人一多可以把茶葉價格炒得很高。我講的這個故事只有珠三角的老鐵才會明白,其他地方的人只會覺得不可思議,珠三角的老鐵給個支持。

故事最後要說明的道理就是:汝之砒霜,彼之蜜糖!引用到股市股票基金,在熊市裡面,對於一些人是很痛苦的,但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卻是絕好的機會。引用週期天王周金濤說:第二次機會在2019年,最後一次在2030年附近,能夠抓住一次你就能夠成為中產階級。2019年過去了,並沒有出現很大的機會,但是誤差一二個月就是2020年,這點小誤差還是可以接受的。

拿伊利股份來說,前復權是-1.96元,現在34元。大家也可以用其他股票來看,比如貴州茅臺、格力電器、美的集團、恆瑞醫藥……這些漲幅太大,大家覺得我故意找些經典案例來說,伊利股份只能說一般般,但是也漲了很多倍,不是超級熊市往往拿不到超低進貨價,這個就是很實際的問題:折上折後面是漲上漲。

再從基金上面來看,成立以來淨值漲幅#排名前面的基金,比如華夏大盤(2400%),興全趨勢(1600%)、富國天惠(1100%)都是十年十倍基金,無一例外都是經過幾年熊市的2004、2005年發行的基金,手裡都是嶄新的子彈,可謂真正的贏在起跑線。同理,2008年、2013年、2016年成立的基金也是一樣道理,雖然沒有十年十倍,但業績也不錯。

當然,現在行情不穩定,等待幾個月或者一年後來抄底,坦白說沒有一次股市大跌是一個月就完成的,而從2.21開始算到現在只不過才過去一個月,最後關鍵是你手裡有現金。大家去翻翻股票的月K線圖和基金淨值走勢圖,準備好迎接我們的星辰大海!




笑裡藏貓貓


雖然疫情防衛戰已經進入了後半段,但這隻“黑天鵝”打亂的工作與生活並沒有立刻復原。月光族們不得不向父母、親友伸手,在這種情況下,不少人甚至將2020年的目標從升職加薪調低為堅強生活。

既然“黑天鵝”已是無可避免,那麼擁有一份投資理財產品無疑可以提高抗風險能力。近日,據騰訊理財通聯合騰訊財經、中國基金報發佈的《基民投資行為大調查》顯示,疫情期間,68%基金投資者比平時更加關注理財投資相關資訊,超六成基金投資者增加了投資理財的操作次數。理財通專家也建議,在經濟狀況較好的時期合理規劃理財與投資,將有助於遭遇風險變故時平穩度過個人的“經濟危機”。

用工資理財工具增值財富

理財通是多數人的選擇

由於疫情的肆虐,讓家住廣東的何女士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幸福的家庭會在一瞬間陷入不幸。

何女士在騰訊理財通“戰疫”理財故事徵集活動中介紹到,自己是一個二胎家庭的全職主婦,家裡的一切開支都靠在外打工的丈夫承擔。由於丈夫收入不錯,夫妻倆打算在2020年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讓倆娃娃都不再過著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生活”。何女士和丈夫有兩個孩子,一個已經讀四年級,一個剛剛2歲,由於家裡並沒有太多用大錢的地方,加上自己要照顧兩個孩子,所以並沒有刻意關注理財投資。

然而,疫情卻徹底改變了何女士一家的生活。丈夫失業讓一家人失去了生活費的來源,溫暖的生活瞬間滑入冰點。何女士感嘆: “我感覺今年的冬天真是特別得冷,目前只能吃老本。“

“但是,生活哪兒會離得開錢啊!大寶在家上網課可以緩繳學費,但小寶還是需要奶粉和尿不溼的錢。”何女士一邊嘆氣一邊說,又過了一年,孩子們都長高了,她現在才發現,倆娃都需要買衣服跟鞋子了,小寶才2歲,湊合著穿大寶的舊衣;可大寶去年的春裝已經短了好多;買房的計劃也要延後。“要是當初能抽一些時間在網上做些穩健的理財投資,我想現在也不會這麼難過。”

何女士並沒有意識到,用日常收入時進行理財投資已經是不少上班族們實現財富增值保值的方式。《基民投資行為大調查》顯示,在理財投資的資金主要來源方面,有61.3%的基金投資者以工資收入為主要來源;隨後為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分別佔比為14.17%和13.74%。

在投資理財平臺選擇上,騰訊理財通則是大多數人的選擇。3月18日,騰訊公佈了2019年財報。財報顯示,騰訊金融科技重要業務板塊“理財通”資金保有量同比增長超過50%,用戶數同比增長超過一倍。此前,騰訊2018年財報顯示,騰訊理財通資金保有量突破6000億元,用戶量突破1億。

顯然,面對這次疫情,對於失去工作的人來說投資理財將發揮巨大作用。理財通專家指出,工薪階層為了提高投資收益的預期,通常會使用工資理財工具規劃投資理財。如果還有房貸等有可預期性的資金需求,可以根據現金流匹配將日常開支放於貨幣基金中,還可以嘗試將部分資金投於固定收益產品獲取穩健增值,另一部分資金以定投方式參與到偏股型基金產品以換取中長期更高收益。

投資理財不可只看回報率

應關注平臺是否安全可靠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會是順風順水,總會遇到生病、受傷、失業等大大小小的突發事件。投資理財能讓人們具備抗風險的能力,降低意外帶來的損失;然而在選擇投資理財平臺上,則更需謹慎,否則便會雪上加霜。

這幾天,同樣參加了騰訊理財通“戰疫”理財故事徵集活動的河北人小呂悲痛欲絕。他說過去的這幾個月是這輩子最艱難的一段時間:投資P2P遭遇創始人跑路,購買的定期理財產品取不出來,還延誤了母親住院看病。“如果能重來,我會選擇像騰訊理財通那樣更安全、流動性更強的理財平臺。”

一直以來,小呂就有進行理財投資的習慣,而且深知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為了追求高額回報,他在一P2P理財投資平臺購買了2萬多元的理財產品,本想著接此機會賺一筆錢,美美地過個年。可沒想到,疫情在國內爆發,平臺創始人玩起了人間蒸發,自己投資的錢血本無歸。屋漏偏逢連夜雨,去年12月,自己的母親突發腦溢血住院急需用錢。可小呂剩下的錢卻買了定期理財產品和基金,急用錢的時候取不出來。無奈之下,小呂只好四處借錢,甚至在網上申請了網貸應急。幸好母親最終還是脫離險境。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規模從2013年的76萬億元增長到了2018年的147萬億元,截至2018年,中國的互聯網理財人數已經達到5.3億。不過,據天眼查公佈的數據顯示,理財和保險成為了維權重災區,僅有20.45%的消費者對銀行整體滿意,因此選擇安全可靠服務好的騰訊理財通等平臺進行理財投資將會成為一種趨勢。

以騰訊理財通為例,以穩健的產品策略,不做基金超市,堅持嚴格的基金評估篩選體系,精選出優質的金融機構和安全穩健的理財產品。同時,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風控等金融科技能力,為用戶進行資產配置。疫情期間,理財通還加強用戶投教,給用戶推薦穩健避險型的理財產品。

“我原以為自己對理財有一些瞭解,但實際投資時忽視了風險,忽視了流動性,連應對生活中突發事件的應急資金都沒準備。”小呂表示,通過他母親住院這事件,他以後會將一部分錢存在騰訊理財通等安全可靠的大平臺上,在確保資金流動性的前提保值甚至增值。“理財就是理生活,不能夠一味追求收益而忽略風險,不能瞎折騰,虧了本金”。

理財通專家:缺乏風險意識易致財務危機

建議穩健科學地進行投資

每年春節前後都是理財產品的銷售旺季。今年由於受疫情影響,許多人宅在家裡,在線理財也悄悄火了起來,然而由於互聯網理財平臺魚龍混雜,產品良莠不齊,才會引發諸多因為理財不當帶來的悲劇。

數據顯示,2010年-2019年間,全國金融業企業註銷數為105956家,吊銷企業數量也達到21127家。僅2019年,金融行業的新增失信違法條數就高達7909條,新增的法律訴訟也達到了2709件。而因為疫情理財投資帶來的不確定性又進一步增強,據調查,超7成受訪者都表示疫情後會增加疾病、醫療等保險產品的消費,而即便要投資也將選擇騰訊理財通等大平臺,以避免在風險來臨時陷入財務困境。

顯然,這些人之所以陷入財務危機,主要是對投資理財平臺缺乏甄別能力。騰訊金融科技智庫首席投資專家劉明軍表示,疫情之下,專業機構的服務顯得更有價值。以用戶利益為上,騰訊理財通根據用戶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及投資需求,做好用戶適當性的管理。同時,基於理財產品、大數據、宏觀基本面、行情等專業分析,以及與基金經理調研,長期跟蹤理財產品的表現。從中精選出波動率低、回撤低、基金經理投資風格穩健的產品推薦給騰訊理財通用戶,幫助用戶做好資產配置。

隨著居民儲蓄的持續增長,買理財、投保險、選基金、囤黃金……群眾的理財意識空前覺醒,不過,選擇合理的方式理財更加重要。

“很多明明財務狀況較好的年輕人由於疏於對投資理財的關注,往往選擇了與自己收入不匹配的理財方式,最終導致了實際財富的縮水。”劉明軍也指出,近期的行情波動,希望用戶能加深對產品風險的瞭解,以及清楚自身對於投資期限、資產流動性等安排。對產品、市場和自身需求的認知越多,就越能理解和承受風險,就更加有助於買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