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談:一文看清物流大世界』


『職談:一文看清物流大世界』

物流新聞大事件:【阿里巴巴46.6億元入股申通快遞】今日申通快遞發佈公告,阿里巴巴將投資46.6億元,入股申通快遞控股股東公司。2018年5月,阿里巴巴、菜鳥網絡等向中通快遞投資13.8億美元,持股後者約10%股權。2015年5月,阿里巴巴與雲峰基金曾聯合對圓通速遞進行戰略投資。

【阿里巴巴談投資物流行業的初心】1.物流行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阿里巴巴希望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將物流成本從目前的GDP佔比16%降低到5%。遠低於發達國家,從而提升整個製造業的效率。2.物流行業是新增就業的高發展領域,我們希望在增加就業的同時,增加物流行業的就業幸福感和成就感。3.不斷豐富並增強物流行業的生態系統,提升物流行業的智慧能力、技術能力和服務能力,能夠聯合眾多的合作伙伴去推進正在發生的變化和需求,是阿里巴巴的榮幸。

『職談:一文看清物流大世界』

一、物流起源論

在談論一件事物或一個概念,我們很多時候都會習慣性的先去了解它的過去,然後再看它的發展,進而通過對多個影響因素的分析,再結合行業的標杆企業案例,最後去預判它的未來;那麼談起物流的起源,在學術領域上最先見諸于軍事戰爭,在古代經常有號稱雄獅百萬,那這百萬之中,其實有很多也是用作後勤保障的,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也是這個道理,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就是我們的大物流世界的小分支,有人分析過莫斯科保衛戰,楚漢戰爭,諸葛亮北伐...等戰例,很大程度上都談及物流在其中的重要作用,2017年10月23日,順豐、德邦、中鐵快運、中國郵政速遞物流、京東物流等企業分別與空軍後勤部簽署合作協議並獲頒資質牌,在看到這一密切聯繫的同時,也足見我們中國物流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擔當精神。

看似這個不相關聯的話題,卻讓我們物流人意識到物流世界的寬廣,那麼回到我們經濟生活中,經常談論的物流必然是跟隨著商流的,有專家曾言沒有商流的物流是不長久的,這個現象以淘寶的迅速崛起為時間節點看的更加清楚,移動互聯網和電商時代的到來,幾乎讓每個人都走上了收包裹的道路,通達系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就依賴於淘寶的商流輸出,當然也可以說是互相成全,沒有通達的物流服務支持,淘寶的交付環節該如何實現呢?

商業的本質就是利益共享,無論是客戶還是商家,消費者享受帶來的便利和服務,商家享受消費者帶來的財富,那麼在相互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博弈,就是我希望你做的好還要比別人的便宜,而另一方則是在考慮到成本的同時讓你付出更高的服務費用;當然那時候通達系半條命都在阿里手上,有什麼也就只好聽著,隨著通達系逐漸的發展壯大,進行市場業務拓展的同時,也在試圖自我造血,圓通的媽媽店,順豐的嘿客,但自身所帶來的商流並不明顯。

二、物流演變論

物流作為第三產業,具備著明顯的服務業特點,那麼在整個物流生態的演變中,又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我們現在所接觸到的快遞快運都是近些年來崛起的,但在工業化時代中他們可能還只是某個角落的小門店,只是說在時代的發展下搭上了互聯網電商的列車,從全國搭建網絡到集體上市,這樣一個野蠻而粗放的方式。

在工業化的社會分工中,很多企業將物流服務進行外包,這也就是所謂的第三方物流的誕生,然後就有了合同物流的概念,但有區別與行業的特殊性和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這個市場顯得極度的散亂差,作為傳統的物流服務供應商,他們自身也不一定具備很強大的運力和倉儲資源,故而又對此項服務進行細分,出現了倉儲企業和大車隊,所以在很多企業的運力招標上面都會注重看你的自有車輛,因為企業對社會運力掛靠的車輛管控能力畢竟是有限的。

企業與物流服務商在合作的同時,也存在著相互的博弈,物流企業有著很多的客戶,在運力不足的情況下如何進行取捨?而很多企業的生產也伴隨著季節性和週期性,即存在一定的淡旺季,如同我們今天雙十一的爆倉現象,如果你擴充更多的閒散運力解決了這個問題後,那麼當企業生產進入淡季時,你的運力將會閒置浪費,運營成本也會增加,所以在經過一段時間雙方的博弈後,有的企業就開始選擇自建物流,為了滿足自身企業的服務要求,如海爾的日日順物流,當然這是製造業領域的,又比如蘇寧的蘇寧物流,國美的安迅物流,京東的京東物流,阿里的菜鳥網絡,都是在提高物流服務體驗的前提下建立的。

那麼為什麼需要自建呢?一部分原因在於現有的傳統物流無法滿足自身的服務要求,對上下游供應鏈環節有一個更好的管控,同時,也應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俗語;不管是京東的自建物流,還是阿里的整合物流,相比最終都有出於此方面的考量;在經過企業物流自身的孵化後,逐漸發展壯大成為物流企業不僅完成企業自身的業務,也可以面向整個社會,如京東物流的獨立。

這一條從企業物流向物流企業的轉型發展就清晰,在進行市場的競爭後,逐漸開始對服務產品進行細分,並對不同領域和業務板塊進行深耕,成為一家綜合性物流企業,這是一個整體的發展思路,都在致力於為企業打造一套完整的物流解決方案,可是如何在各個領域進行深耕,如何發揮企業的優勢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比如快遞跨界快運,順豐的重貨生鮮冷鮮的佈局.......等等都是尋找一個新的業務增長點,從而實現企業快速穩定的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也不是所有的物流企業都以大而全為目標,也有小而美做到專業極致的,這個就和各個行業的特殊性有關,也與物流各個環節有關,在物流大世界裡,人人可能都想成為王者,但也有人選擇活著,那就是在綜合實力競爭中更加專業,我沒有你強大,但是我比你更專業,在這裡舉個例子:一個大企業有很多客戶,但這些客戶有等級有重要性區別,在一個大企業可能是丙級客戶,但如果這個客戶選擇了小企業那麼他可能就是這家小企業的甲級客戶,在優先級的差異也存在著優劣性,更不談為了搶奪客戶的報價等方面的因素。

除上述角度看無疑小而美的企業具有一定優勢,那麼很多中小企業也就選擇了自己的核心壁壘,可能只做傢俱行業的物流配送如居家通,也可能只做生鮮冷鏈的如鄭明物流,還有比如說煤炭行業、醫藥行業、建材行業和危險品行業等等,在政策和技術性以及行業特殊性的面前,一個企業很難所有的領域都覆蓋到,這也就形成了物流企業的差異化。

這個是就行業的獨特性而言,那麼我們再對物流環節進行細分,從製造企業的採購,生產加工,倉儲,運輸,配送和售後等環節都需要物流企業的支持和配合,那麼也就產生了很多服務的物流企業,有專門做倉儲的,如鯨倉,也有專門做運輸的,由於運輸的範圍和產品比較廣,有可以細分成同城配送和城際配送,也可以細分為專線和落地配,前者如唯捷城配、貨拉拉、駒馬物流....,後者如壹米滴答、聯報萬象...等等;而到配送環節又有人人快遞、UU跑腿等等企業。

有句話說的很好,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場,在經過服務的不斷的衍生後,又有針對物流企業的企業,有做軟件系統開發的如唯智,也有做硬件智能產品如G7;那麼在對於物流企業網點的基礎設施,比如整個交付過程中的資金流動服務,比如移動互聯網下的外賣平臺物流的及時配送,比如實現車貨匹配的滿幫集團,比如提供快遞代收的熊貓快收和菜鳥驛站,再比如物流行業的媒體資訊管理培訓,這些所有的企業便組成了物流整個生態世界,或以政策驅動、或以市場驅動、亦或以資本驅動,亦或以技術驅動,很多新的需求點便相應產生對應的服務。

三、物流踐行論

近年來的快遞快運著實讓物流行業火熱了一帆,大手筆的投資,快速的上市造富,也將原本粗糙的物流行業逐漸進行革新,逐漸實現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變為科技型企業,各種智慧快遞櫃,無人車,無人機和無人倉的視頻也賺足人們的眼球,雖然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向好的趨勢,但在科技化這條路上無疑還需要繼續摸索。

有專家曾言未來的競爭不再是企業與企業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的競爭,在整個供應鏈中,從原材料到商品有很多參與者,但對於物流世界的我們,很多時候只能具體的去執行或踐行某個環節,所以在看問題的時候容易存在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現象。

作為物流人的我們可能置身於某個崗位職責,某個流程環節,但就崗位而言,再就企業而言,再放入整個供應鏈乃至物流行業中,再去做思考進行探索,比如汽車行業的精細化管理,那麼能否運用到物流行業?對於某項工作是否可以與相關的領域做結合,物流+投資,物流+媒體,物流+軟件........等等。

在小眾的範圍做創新,然後去孵化和內生成長,這個探索與踐行的路上反覆,應該是每一個物流人應有的一種專業態度;在進行碎片化知識學習的同時,也需要對知識進行甄別和梳理,從行業到企業,從企業到產品,從產品到流程,然後一步步進行歸類整理,這樣你的知識體系也便搭建起來了,在進行思考的時候,也會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思路,這就如同一家企業的商業模式的解讀,只有將學習過後的東西變成你的東西,才能達到學習的效果,並對學習的成果進行驗證及踐行。

『職談:一文看清物流大世界』

物流知識體系(物流人張子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