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無法逃避的一件事,是它

除了孩子的安全、健康,寶爸寶媽們最關心的,可能就是孩子的教育了。甚至孩子還沒出生時,不少家長就開始考慮孩子未來上學的問題了。學區房市場的火爆,就是優質教育資源爭奪的結果,相信很多家長都有感觸。

其實我們無法逃避的一件事,是它

教育是一筆長久投資。有句話說:孩子就像是戰場上的士兵,未來能走多遠、能到多高,都取決於家長的「糧草和彈藥」是否充足。芝加哥大學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貝克爾教授的研究表明:教育投資的回報是巨大的:在發達國家,投資一個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資金,投資回報率是15%;在發展中國家,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更高。雖然投資回報率很高,不過,投入在教育中的花費,也是不菲的。

根據《2017年中國家庭教育消費白皮書》,孩子大學階段教育支出佔到家庭年收入的29%,如果繼續深造,費用更多。 一家英國的調查機構益普索莫里,在2015年對世界15個國家或地區的大學教育費用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

其實我們無法逃避的一件事,是它

可以看到,即使在國內上大學,所花的生活費、學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由於教育費用是剛性支出,而且在持續升高,因此,這是每個家庭都需要提前規劃的。那麼,如何給孩子做教育費的規劃呢?

其實我們無法逃避的一件事,是它

任何一個品種,最多隻能滿足其中兩項,這就是投資的「不可能三角」。投資,其實是在收益、風險、流動性之間做平衡。那麼,孩子的教育費用,最看重的是什麼呢?

最重要的是「風險」,其次才是「收益」和「流動性」。有的家長擔心未來經濟形勢不好,影響工作收入和投資收益;一些家長生孩子比較晚,到孩子上大學時,自己也快退休了,擔心自己萬一有什麼閃失,孩子的教育費沒有著落。所以,給孩子唸書的錢,是未來一定要花的,這筆錢最重要的是要安全、沒有風險。

長期來看,孩子的教育費是水漲船高的,所以,給孩子的教育費用還要保證能穩定增值,才夠支付將來的開銷。目前利率處於長期下行週期,餘額寶的收益都跌破2%了,將來也會越來越低。生活中,除了遇到意外、疾病的風險,還有一種風險,就是:「未來,需要花錢的時候,沒有錢」。例如,年紀大了,勞動力下降,如果沒有錢,老年生活就過得很悲苦;孩子大了,需要錢上學,如果沒準備好,孩子的教育就會被耽誤。在給孩子規劃教育金的時候,確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不管經濟形勢、外界環境如何風雲萬變,這筆錢都是不會發生變化的。倘若你不想孩子跑輸,那你從現在起,就不得不多瞭解一些投資知識。

其實我們無法逃避的一件事,是它

除此之外,未來這個退休年齡肯定會增長的,並且越來越高。等90後到了退休的時候,估計退休年齡甚至可能到80歲。如果你去日本旅遊,會發現一個很有特點的地方,很多年齡很大的人還在工作。比如開出租的司機、或者飯店裡的服務員,都是一頭銀髮。這個年齡的老年人,在國內,應該是每天廣場舞、帶帶孫子孫女,享受天倫之樂的。為什麼日本很多老年人還在工作呢?

現在的日本養老金制度,是用「工作年齡人口繳納的費用,作為老年人養老金的支付來源」。到了80後、90後退休的時候,可能就是20後、30後工作所繳納的養老金,來支付80後、90後的養老金。每一代人領取的養老金,是由下一代的工作的人口繳納的費用來支付的。由此也衍生出一個指標“撫老比”,即每一個領取養老金的老年人,由幾個工作年齡人口來撫養。日本在2013年的時候,這個數字是2.33。也就是說,平均每2.33個工作人口,撫養一個老人。到了2040年,這個數字是1.63。龐大的老齡化人口,給年輕人背上了很大的負擔。怎麼辦呢?解決方法,就是延遲退休。

其實我們無法逃避的一件事,是它

其實最近這一代的退休老年人,估計是最幸福的一代了。因為國內70後、80後是目前繳納養老金的主力,而70後、80後人群,是最龐大的。90後、00後的人口數量已經下滑了。00後的數量比90後少,10後的數量比00後少,可能20後、30後就更少了。大家為什麼不多生呢?因為生活成本高。吃吃喝喝的成本、教育的成本、特別是房子的成本,都是壓力。

現在培養一個孩子的週期也越來越長。以前,可能把孩子培養到22歲大學畢業就行,而現在,孩子可能通常要培養到研究生畢業了。假如說我們把孩子看成是一個公司,那麼小學就是「天使投資階段」;高中就是「風險投資階段」;大學就是「預備IPO上市的階段」;找工作就是「上市階段」;找到了工作,孩子就可以自己養活自己了。現在找工作難度越來越大,而且孩子上學所投入到教育裡的資金也越來越高。看我上面分享的表格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也難怪會出現“新三座大山”的說法。如何擺脫這樣的困境呢?其實解決辦法,我們也都知道,努力工作,積累家庭資產。

當手裡優質資產的現金流,超過工資現金流,那對工作的依賴性就大大降低了。優質資產有哪些呢?優質的股票資產,一二線城市優質地段的房地產(重點是人口淨流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良好的城市的,優質地段房地產),優質的人力資產(特別是工作中,多做有複利效應的事情)。總而言之,不要拿自己的短視判斷投資這件事情,做好投資的重要性,會越來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