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死之前,讓我們好好活


在死之前,讓我們好好活


圖文作者 | 無憂


很早就想寫這篇文章了:1月26號聽到科比去世的消息;後來看了科比和他13歲的女兒Gianna的追思會“A Celebration of Life”——生命的禮讚;再後來陸陸續續聽到好幾個熟悉的人意外去世的消息.....


昨天,應好友邀請參加了一場ZOOM讀書會,討論電影《COCO》,於是決定把自己的一些心得記錄下來。


《COCO》的中文譯名是《尋夢環遊記》,是迪斯尼公司於2017年上映的一部3D電腦動畫歌舞奇幻電影。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了,也相信很多人看過後對生死、對夢想、對親情、對成功、對傳承......都有自己的思考。


記得曾經看到過一種說法,大概意思是人的死亡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醫生宣佈的死亡,這是生物學上的死亡,也是世俗意義的死亡;


第二個階段是葬禮的結束,代表著這個人社會身份、人際網絡的結束;


最後一個階段就是世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遺忘。這個階段的結束意味著這個人徹底的死亡和消失。


這和電影《COCO》中表達的有關死亡的概念異曲同工。


“When there's no one left in the living world who remembers you, you disappers from this world. We call it the final death.”(如果在活人的世界裡沒人記得你了,你就會從亡靈的世界裡消失。我們管這叫'終極死亡')。


所以人們常說,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在死之前,讓我們好好活


科比去世的消息是春節期間我還在國內時,早上從我媽家床上醒來後看到的。


因為是加州的好友發給我的美國八卦雜誌TMZ的新聞截圖,我的第一反應是惡搞,但很快確認消息的真實性。


那些天因為疫情影響淚點本來就很低的我,借這個機會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場。


這個在籃球生涯中聲名顯赫的男人,退役後也依然沒有離開眾人的視野。


他的那句“你知道洛杉磯凌晨四點是什麼樣子嗎?”激勵了無數年輕人勤勉奮進。


還有他的“If you’re afraid to fail, then you’re probably going to fail."(如果你害怕失敗,那麼你很有可能會失敗)的精神也鼓舞了很多人。


科比用自己短暫的一生詮釋了什麼是最偉大的體育精神:它幫助人們跨越了種族、跨越了性別、也跨越了國界。


一個光芒四射、一直活躍在我們視線中的明星就這樣離開了,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那句話: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到。


在死之前,讓我們好好活


那天看到一條新聞,江蘇一個9歲男孩因撞碎了學校的玻璃,擔心受到責罰,留下遺書,縱身從17樓跳下,自殺身亡。


在他那張用作業紙寫成的遺書上,歪歪扭扭地寫到:


nai nai(奶奶),我前天把學校的bo 裡(玻璃)zhuang sui (撞碎)了,我之到(知道)要chenfa(懲罰),suo(所)以我跳lou(樓)了。


在死之前,讓我們好好活


一個連“樓”字還不會寫的未成年孩子,用跳樓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眼裡,一塊玻璃、一聲責罰甚至超過了生命的份量!


曾看到英國著名雜誌《經濟學人》一份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居全球第一。


這讓我有些驚訝:中國現在普通家庭生活條件都很好,家長們對孩子都傾注了所有的愛,孩子們的要求絕大多數都能得到及時滿足,怎麼會有這麼多孩子想自殺呢?他們為什麼會如此不珍惜生命?


有人說,這是源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些中國家長教育上的極端——過度保護、過度寵愛、期望值過高等,還有就是中國人普遍對死亡的忌諱。


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死亡”諱莫如深,所以導致中國人的死亡教育普遍缺失。


殊不知,人只有清楚地認識死亡,才能更好地活著


在死之前,讓我們好好活


從小沒有接受過正確的生死觀教育的年輕人,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交友過程中,內心很容易表現地極其脆弱,在挫折和困難面前不堪一擊。


家長們除了在孩子小的時候適當進行挫折教育外,還應當從小進行深入淺出的死亡教育,讓他們知道死亡是人生無法逃避的自然規律,它並不可怕。但生命很寶貴,因為它只有一次。讓孩子們學會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


恰巧今天在寫這篇文章時,看到這樣一段英文:


Ships don't sink because of the water around them. Ships sink because of the water that gets inside of them. Moral of the story, don't let what is happening around you, get inside of you and weigh you down.


——船不會因為周圍的水而沉沒。船沉沒是因為水進入了裡面。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不要讓發生在你周圍的事情進入你的內心並壓垮你


讓出現在生命中的無論幸運還是不幸、快樂還是痛苦、友愛還是仇恨......都成為讓我們漂浮、前進的力量,而不要讓它們進入我們的內心,干擾我們、頹廢我們、並擊垮我們!


在死之前,讓我們好好活


記得美國著名幽默小說家及專欄作家Erma Bombeck在意識到自己不久將死於癌症時寫下過一首樸素的小詩,名字是《如果生命可以重來》:


在死之前,讓我們好好活


如果生命可以重來


我會在自己生病時臥床休息,而不是假裝整個地球將因我今日不在而停止旋轉。


我會在那個玫瑰形狀的粉紅蠟燭在地下室裡融化之前將它點燃。


我會少說多聽。


我會請朋友到家裡吃飯,雖然我的地毯滿是汙漬,沙發已經褪色。


我會在乾淨的客廳裡吃爆米花,而不是擔心當有人想點燃壁爐時會看到壁爐裡未打掃的灰燼。


我會抽出時間聽爺爺絮絮叨叨講他年輕時的往事。


我會替丈夫分憂解難。


我永遠不會在炎熱的夏天因為自己的頭髮剛剛梳理和噴好髮膠而堅持要求把車窗搖起。


我會坐在草坪上,即使綠草會把我的衣服弄髒。


我會把眼淚和笑聲留給生活,而不是電視。


我不會因為一件東西實用、耐髒、耐用而買它。


我不會盼望妊娠期早日結束,而是會珍惜孕期的每一刻,並仔細體會腹內奇蹟的成長,因為這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幫助上帝創造奇蹟的機會。


當我的孩子莫名地親我時,我永遠不會再說,“等一會兒。現在你要洗手吃飯。” 我會更多地說“我愛你”,“對不起。”


但是,更重要的是,如果生命可以重來,我將珍惜每一分鐘。凝視它,體會它,體驗它,不會輕易對它放手。不再為小事斤斤計較!


不要在意那些不喜歡你的人、那些擁有比你多的人,也不要管別人在幹什麼。


相反,讓我們珍惜與那些愛我們的人之間的關係!


去年我公公去世前,我有感而發寫了一篇文章《有一天,我們都會死》。


無論未來留給我們的日子有多少,有一天我們都會死。


所以,在死之前,讓我們好好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