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道上的萬科鬱亮:做最充分的選手

跑道上的萬科鬱亮:做最充分的選手
跑道上的萬科鬱亮:做最充分的選手

吧,醉翁之意不在酒,我想跑步是假,與鬱亮一起跑是真。

凌晨5:40,深圳大鵬新區,帶領媒體朋友做完充分熱身後,鬱亮為首,帶著大家沿著往返1.3公里的跑道,晨跑起來。

抬頭是微微泛紅的日出,兩邊是平靜的山海,一葉扁舟點綴在跑道和日出之間,瀰漫的是無盡的平衡、青春、力量,還有浪漫。

跑道上的萬科鬱亮:做最充分的選手

1、“萬科是一家很瘋狂的公司”

跑步開始,鬱亮身後,從最初的緊跟著幾十人,到後來跟著十幾人,再到幾個人,到最後只剩下他一人……

在大家陸續停下來或欣賞沿途風景或朝著酒店方向返回時,鬱亮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跑到頭、折返、再跑到頭、再折返,越跑越快,從日出跑到太陽高高升起,大概一共跑了9個來回、10來公里。綠水青山間,“私藏了一袋逆行者的浪漫”。

跑道上的萬科鬱亮:做最充分的選手

跑完,鬱亮輕鬆地說,今天只是跑了“一點點”。

“我記得有一次,我們三個退伍兵跟他一起跑,也被他跑趴下了,一般人真跑不過他。”跑道上一位退伍兵,望著鬱亮奔跑的背影說道。

如今,鬱亮成功地將個人意志轉化成了企業文化的一部分。“跑步”已不僅僅只是鬱亮的標籤,它還成了萬科文化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萬科員工健康要與管理層獎金掛鉤,江湖上甚至流傳著“千萬不要和萬科員工比跑步”的傳說。

幾年前,鬱亮曾發朋友圈說,當年自己還是個胖叔叔的時候,開始為自己準備五十歲的生日禮物:登珠峰、跑全馬和練出六塊腹肌。為了不給自己留退路,還選擇了從最難最危險的珠峰開始,後來這些看起來很遙遠的目標早已逐一實現。

曾經他還告訴女兒,他想成為國家級運動健將。女兒回答:不可能吧,你都是大叔了。沒想到,後來他真的收到了運動健將證書。

他開心地說,他都做到了,並總結: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只要心存夢想,堅守信念,勇於接受挑戰,青春隨時再出發。

後來,這些從跑全馬、登珠峰歷程中總結出的“人生精華”,鬱亮無縫地運用在了企業管理中,用鬱亮的話來說“個人如此,企業亦如此”。

“萬科是一家很瘋狂的公司。比如說我們做培訓,是要住在雪山上的,前面兩期5000米,第三期到6000米了,不到6000米的山上不發證書的。”這是萬科性格中“瘋狂”的一面。

緊接著,他又說,萬科的不甘平庸與勇於挑戰的精神在很多業務中都有體現:

比如說,做泊寓長租公寓是很艱難的,期間遇到的各種各樣的惡性突發事件比正常的物業管理小區要多很多,壓力很大,這時候你要活下來,必須是不甘平庸與挑戰,不能做成行業平均水平,要打破行業管理慣例。“這是運動、健康的文化帶給各業務口同事的積極向上的力量和態度。”

今天,鬱亮又啟用了一個時髦又不失堅定的新詞“一根筋”來形容萬科和萬科人。在萬科36歲生日之際,“萬事皆可,就是我們”的年度品牌主題似乎也在訴說著萬科乘風破浪的老故事,以及未來的新故事。

2、做最充分的選手:喊話給誰聽?

從2012年的白銀時代,到2018年的活下去,再到最新的“房地產進入管理紅利時代”,萬科似乎一直在充當著行業“吹哨人”的角色。

萬科在喊話給誰聽?自己還是行業?

鬱亮拿“活下去”的口號解釋說,其實作為對員工的激勵和提醒,他們是說給自己內部人聽的,因為萬科始終是一家危機感驅動的公司。

但到了大家嘴裡,就變味兒了,外界也只注意到“活下去”三個字,卻沒注意到後面還有“活得好,活得久”六個大字。時不時會出現說“萬科鬱亮非常不看好這個行業,房地產沒有機會了”,其實我根本沒說過,萬科未來還是準備在房地產一根筋地發展下去。

鬱亮還用他“鬱式的委婉”叫屈:萬科其實是一家很純樸的公司,農民嘛!我們從來不說假話;我們對自己說的話嚴厲;你們問起來,我們也說真話。

跑道上的萬科鬱亮:做最充分的選手

“萬科為什麼老是被人誤解?只是我們比別人準備得早一點而已。鬱亮也曾形容正因為萬科是準備最充分的選手,所以才能在房地產黃金時代時,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住宅企業。

比別人準備得早,就需要有長線思維。鬱亮這次提出了一個新概念“慢變量”。“大家總是更關注像宏觀調控這樣的短期變量,而忽略了慢變量。比如,人口的拐點變化,不同機構推測,2025-2027年左右,中國總人口會下降,這是基本上不可改變的慢變量,關注慢變量更關鍵。”當然,短期變化萬科也在留意著,但在過去的應對策略中,萬科已經把這個因素擺平過去了。

鬱亮說,管理紅利時代告訴我們,房地產行業是中國國民經濟中眾多產業的一個普通行業。這就對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一,靠全面競爭能力,和中國製造業一樣,有短板的企業都活不長久。鬱亮隨時會把製造業的故事掛在嘴邊,他還用他手機屏碎了被免費貼膜的故事,來說明好服務就是競爭力;無意間,看到我抽中的基於國博館藏十大青銅重器“燕侯盂”打造的茶具獎項,他也會感嘆中國製造的精神和魅力。

第二,做正確的事情,如果選錯了賽道,也有很大問題。

第三,有強大組織能力,怎麼把個人能力變成組織能力,這是事人匹配的問題。

第四,最後才是每一個環節的精細運營。同時,人越來越貴,所以要科技賦能。

“萬科要將團隊打造成冠軍組織。”鬱亮用電影《奪冠》舉例說,他要保證萬科每一個在場的人保持最好狀態,同時強調最好狀態組合的“排兵佈陣”。

交流中,鬱亮對“人”的因素尤為關注。“萬科泊寓店長,在之前我們認為一定要是本科學歷,後來發現錯了,本科學歷的大學生讓他去做這種服務人的工作,他會覺得屈才了,必然不會拿出100%的服務精神,後來我們轉變了思路,不再要求本科學歷,突然發現這個業務做得越來越好。”

可能這就是鬱亮一直在強調的“事人匹配”以及“何為人才”。

記得有媒體問王石,萬科已經是房地產性格,為什麼會選擇不是房地產行業出身的鬱亮作為接班人?

王石說,你不懂房地產,但你懂得用懂房地產的人去做事,不就行了?真正的班長是管理大家,團結大家,管理各方面的管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鬱亮做到了!

3、千億萬科&奔向萬億的萬科

2010年,萬科突破千億元,成為國內房地產行業第一家千億元級公司。

對於一家千億公司,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2013年萬科即將迎來而立之年,鬱亮接受《南方週末》採訪時說:給公司確立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最大難題,大公司走錯路會很難掉頭,越大越難。

“世界上為什麼沒有超過180米的大樹?不是被砍也被自重壓垮。萬科就是一顆大樹,已經長得很高了,未來還能長得多高?再找一棵大樹,還是培養一片森林出來?這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挑戰。”

如今,接近不惑之年的萬科,銷售額已突破六千億大關,正在邁往萬億的道路上。

當初千億大關之後的“難題”,已不是鬱亮現在的困惑。此次媒體溝通會上,鬱亮說,萬科目前的戰略已經穩定了一段時間,集團還剛剛進行了一輪的戰略修訂和檢討。他對目前選擇的賽道比較滿意。

當然,鬱亮對賽道的滿意,也有其足夠底氣。從2012年以來就開始探索多元業務的萬科,今年交上了一份具有行業價值的成績單。

根據2020中期報告,萬科首次披露多元化收入,包括物業、租賃、物流、商業等板塊在內的收入共116.3億。其中,物業收入佔比最大,且55%營收來自於萬科以外的項目。

那麼,當下奔向萬億的萬科,最大挑戰又是什麼?鬱亮從來只是一再強調,做好農民種好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唯有如此,天氣不管如何變化都不怕。對外也幾乎很少輸出萬科接近不惑之年的“焦慮感”。

跑道上的萬科鬱亮:做最充分的選手

是真不焦慮嗎?未必!最近鬱亮就輸出了他目前的一份真實的“焦慮”:95後年輕人居然對萬科無感。這讓鬱亮很“傷心”,也很“上心”。“討厭我都比無感好,討厭我至少說明他心中有我。”

鬱亮覺得這是一個大問題,所以今年以來,萬科開啟了品牌年輕化戰略:與新褲子樂隊一起打造《就是不妥協斯基》主題曲,首個潮流工廠“筋廠”落地重慶,聯合喜劇演員張子棟推出《就是一根筋》系列喜劇,就連36週年晚會上,來自全國各BG、BU和集團總部節目都透著濃濃“潮流感”。

鬱亮還做起了最瘋狂的事——“紋身”,也總穿著一件“筋廠製造”T恤對外亮相。一切的一切,都只為“討好”年輕人。

為什麼“討好”?通過鬱亮對上海南翔印象城,以及萬科北京區首劉肖對北京成壽寺長租公寓,各種創新潮流的描述,就可以知道,萬科產品很重要很大一部分客戶就是90後或95後。鬱亮還提到了一個數據:國內25歲以下的人比26—50歲年齡段的,少了1.39億。鬱亮說應該關注這樣的變化。這也是慢變量。

關注的意義何在呢?

其實,鬱亮搶95後,和如今各地搶人大戰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人”、尤其是年輕人,是消費主力軍,不討好他們討好誰呢?一個可能更嚴重的現實是,現在搶的人都是存量,如果未來中國長期維持超低生育率,或將出現無人可搶的局面。

所以,此時不變,此刻不搶,更待何時?這是萬科新故事的開始!跑道上的萬科鬱亮:做最充分的選手

跑道上的萬科鬱亮:做最充分的選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