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所要的,家長是否都要滿足,若沒有界限,反成為傷害

文/小袋鼠 (歡迎分享和轉發)


1、忽視與爆發

有位母親自認為“耐心”是她的美德之一,但是,這個美德經常在她教養五歲的女兒身上受到挑戰。

女兒天生就是個性很強的女孩,在商店裡,她會大聲地重複要求買玩具,母親認為不要去理會她的行為,她就會自動停止,哪知他的行為會變本加厲,更加難以控制。


孩子所要的,家長是否都要滿足,若沒有界限,反成為傷害

這位母親要麼順了他的要求,平息一切的混亂;要麼就是向孩子大發雷霆,自己在怒氣爆發之中給孩子帶來不小的傷害。

也就是說,如果你一開始想用忽視來對待孩子的無理要求,那麼孩子並不能準確收到你的意思,他會繼續他的要求,他知道只要他使勁要求下去,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可以成功,只是他不知道你哪一次會爆發。


孩子所要的,家長是否都要滿足,若沒有界限,反成為傷害

但是因為你的忽視而不直接面對,不告訴他具體的界線,那麼他也就沒有機會從這樣的情形中學習正確地表達自己的需要,以及操練節制。

有時候我帶孩子去超市,孩子也會看到一些東西就想買,他會要求我們停在貨架前,然後他就去拿那件東西,一般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覺得這件物品對他沒有益處,或者我們認為他沒有這個需要,那麼我們就會請他一起離開。


孩子所要的,家長是否都要滿足,若沒有界限,反成為傷害

如果他不想走,還想要,我們就會跟他說:爸爸不打算給你買這個物品,因為我覺得他對你沒有益處,而且你也沒有這個需要,如果你很喜歡他,那我可以陪你在這裡看他2分鐘,我們2分鐘之後再走,你想摸摸它也可以,但是我們不會買它。

越小的時候訓練他,他就越容易順服父母的要求。


2、認識自己的界限


如果父母不知道自己的界線在哪裡,那就無從下手去給孩子設立界線。

不過,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界線,只是我們從來沒有表明出來自己的界線,人與人的關係總是處在模模糊糊的狀態,發生了衝突只知道壓制和發怒,卻並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孩子所要的,家長是否都要滿足,若沒有界限,反成為傷害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界線比較明確,那麼如果發生了衝突,我們也知道從哪裡著手來處理衝突,而不是莫名其妙的生氣,有時候你氣不打一處來,但是問你為什麼生氣,你只能說我不知道,反正我就是很生氣。

孩子所要的,家長是否都要滿足,若沒有界限,反成為傷害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時候也要不斷自我學習,尋求認識自己,有一本書《過猶不及》,如果你覺得自己對自身的界線不清楚,那這本書一定可以幫助到你。

3、設立界限的益處


如果我們給孩子設立清楚的界線,你就可以引領孩子朝向你要帶領他的方向成長。


如果界線很清楚,孩子就會培養出以下的特質:

· 對自己是誰有清楚的認知

· 知道自己該負什麼責任

· 有抉擇的能力

· 知道如果自己做了很好的選擇,事情就會順利;如果做了糟糕的選擇,就會吃苦頭。

· 有自主的能力,這是獲得愛和幸福的基礎


孩子所要的,家長是否都要滿足,若沒有界限,反成為傷害

心理學家克勞德博士在《為孩子立界線》一書中說:

“界線的要素是自制、負責、自主和愛心。做父母的人,有什麼比看到孩子具有這些品德而更欣慰呢?”


親愛的父母們,希望你不要忽視或憤怒地對待孩子的要求,而是堅定地給孩子建立良好的界線。


孩子所要的,家長是否都要滿足,若沒有界限,反成為傷害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這方面的內容以後會持續更新,

邀請小夥伴們關注小袋鼠,讓我們一起守護孩子的成長吧!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