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漸入佳境 估值已近千億美元

阿里雲漸入佳境 估值已近千億美元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胡群8月24日,中國銀行與阿里巴巴、螞蟻集團在杭州簽訂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在當前合作的基礎上,中國銀行、阿里巴巴、螞蟻集團將在傳統金融、個人數字金融、金融科技、綜合化經營、市場創新等領域升級合作,尤其是將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勢,共同開展金融科技合作和創新。包括數字化轉型和互聯網場景融合、網點智能化轉型等,雙方將籌建聯合實驗室應用於智能化的場景。

阿里巴巴、螞蟻集團致力於推動數字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希望通過雲計算、數據智能等新型技術和金融的深度結合,服務金融行業走向智能化,讓金融服務更加普惠、安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近年來,隨著中國銀行、阿里巴巴、螞蟻集團在數字技術、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5G應用、區塊鏈等創新技術領域合作日益深入,將為包括小微和大眾金融消費者在內的所有客戶,持續提供優質、領先的金融服務。

8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表示,目前,全國小微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比例超過2/3,這一比例居世界前列。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改善,不僅因為銀行服務理念轉變,更關鍵的是銀行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大幅提升小微金融服務能力和風險控制水平。

受益於國內各行業科技轉型進程加快,阿里雲步入發展快車道。

8月20日,阿里巴巴公佈2021財年第一季度業績,雲業務季度營收123.45億元,同比增速高達59%,2020年上半年,阿里雲總計實現245.62億元營收,相比去年同期的155.13億元呈顯著增長。對比最近5年數據,在2016上半年時阿里雲營收為23.09億元,到2020年的245.62億元,五年間增長超過10倍。截至本季度,阿里雲已連續三個季度營收超過百億元,該季度營收達123.45億元,同比增長59%。在全球雲計算3A(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阿里雲)陣營中,阿里雲增長持續領跑。

權威市場研究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DC)數據顯示,作為中國最大公共雲服務商,阿里雲已實現連續四個季度實現市場份額增長。

財報顯示,本季度阿里雲營收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公共雲及混合雲業務,並反映來自每位客戶的平均收入增長。多項機構數據顯示,在金融、零售、公共服務和互聯網領域,阿里雲均獲得市場第一的領導地位,且份額在持續增長。以金融行業為例,IDC統計,阿里雲位居中國金融雲市場第一,覆蓋60%保險企業、50%證券公司和數百家銀行客戶。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上半年,阿里雲收穫7億元金融雲大單。

6月1日,中華保險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全面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全新保險核心系統建設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加速“數字中華”建設。根據合作協議,阿里雲將為中華保險集團旗下中華財險構建新一代全分佈式保險核心系統,助力中華保險數字化加速轉型。雙方在核心繫統層面的合作,開啟了保險行業數字化創新的先河;合作金額近7億元,這也成為國內金融雲領域迄今為止的第一大單。

“對比國外保險行業發展,中國的保險行業還有很大的一個發展空間。”阿里雲智能新金融事業部首席架構師張翅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希望與中華保險合作,打造保險行業新的數字化能力標杆,進而影響保險行業。

“我們期望未來中華財險能夠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科技和創新驅動的一家公司。”中華財險總經理助理王永祥稱,希望應用阿里的one ID技術,從底層把整個客戶資源全部打通,以後客戶不管做承保、理賠或其他中間服務過程中,都能把客戶的全景呈現出來,通過一次服務,就能解決掉所有問題,而不是讓客戶再去準備很多份資料。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預計,未來3至5年,中國雲和數據中心市場平均年增長達到25%至30%。其邏輯在於當前國內,雲科技支出僅佔國家信息技術總支出的6%,中國企業的雲採用率也相對較低,約在50%左右,而發達市場的雲採用率在70%以上。

CIO同時預計內地雲市場仍然由市場佔有率前幾名主要參與者主導。當前國內公有云市場相當集中,前6名企業總市場份額接近80%。

阿里雲一方面在雲服務市場上縱橫捭闔,一方面則加快構建生態。

今年4月,阿里雲宣佈未來3年再投2000億元人民幣,重點投資新技術和新基建。這被市場解讀為,阿里雲的數據中心和服務器規模將再翻3倍,有望衝刺全球最大的雲基礎設施。6月阿里雲宣佈未來一年投入20億專項資金,助力50傢伙伴雲上營收過億。目前,阿里雲與合作伙伴已發佈500多款聯合解決方案,覆蓋30多個重點細分行業,一批夥伴在阿里雲上已營收過億。

6月,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在一年一度的雲峰會上提出了其戰略生長的三大方向:“做深基礎”,從飛天雲操作系統向下延伸定義硬件;“做厚中臺”,將釘釘這樣的新型操作系統與阿里雲進行深度融合,實現“雲釘一體”;“做強生態”基於雲和新型操作系統,構建一個繁榮的應用服務生態。其中,阿里雲將“雲釘一體”視為新型操作系統,不單為企業提供算力基礎設施,更像電腦上的Windows操作系統一樣,降低了企業使用雲計算的門檻,讓企業可以快速開發企業應用,使用AI等新技術。

在基礎設施領域,7月阿里雲宣佈新增三座超級數據中心,將新增超百萬臺服務器,輻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經濟帶。截止目前,阿里雲在全球22個地域部署了上百個雲數據中心,其中規劃建設了5座超級數據中心,分別位於張北、河源、杭州、南通和烏蘭察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數據中心集群。未來阿里雲還將在全國建立10座以上的超級數據中心,支持新基建發展。

近期,多家機構密集上調對阿里雲估值,其中高盛上調至930億美金。中信證券近日發表研報稱,結合目前阿里雲收入體量,以及在雲計算領域戰略佈局、資源投入等,參照市場對於AWS的估值並給予適當折價,中信證券認為阿里雲合理估值為10倍PS,樂觀情況下有望衝擊15倍,中長期價值均應在千億美元量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