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公佈芯片進展,稱已出貨2萬片,阿里華為亞馬遜開啟自研芯片

文| AI財經社 牛耕

編輯| 趙豔秋

12月18日,在百度雲智峰會上,百度CTO王海峰確認:百度崑崙1芯片量產已超過2萬片,並實現了應用部署,預計崑崙2芯片將在2021年上半年量產。

在今年9月,百度曾宣佈崑崙1芯片已在百度搜索引擎和雲計算用戶部署了2萬片,相比英偉達T4 GPU的性能提升了1.5-3倍;而即將發佈的崑崙2芯片,採用7nm工藝,性能相比百度崑崙1又提升3倍。

不僅百度,近幾年,並不擅長芯片的一批互聯網巨頭上演了一出“拳打英特爾、腳踢英偉達”的大戲。

國內如百度、阿里,紛紛推出自研AI芯片崑崙和含光,替代美國英偉達GPU芯片;在國外,谷歌早早推出自家AI芯片TPU,而亞馬遜不僅推出自研AI芯片Inferentia,來挑戰英偉達,還推出自研CPU芯片Graviton,目標直指英特爾。除了互聯網巨頭外,華為也自研了CPU芯片鯤鵬和AI芯片昇騰,一家單挑英特爾和英偉達。

百度公佈芯片進展,稱已出貨2萬片,阿里華為亞馬遜開啟自研芯片

雲計算公司海雲捷迅聯合創始人兼CTO對AI財經社說,伴隨人工智能、物聯網的發展,業界有一個明顯的趨勢,專用芯片在數據中心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軟件定義數據中心”正在向“軟件和專用芯片定義數據中心”發展。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巨頭紛紛投入巨資開發芯片。

百度智能芯片總經理歐陽劍此前也從技術架構角度分析:IT的每個發展階段都有獨特的芯片處理架構,例如大型機和小型機時代,芯片是定製架構;PC+互聯網時代,是X86架構佔主流;移動+雲的時代,主流架構變成Arm和X86共存,其中Arm佔領移動端,X86佔領服務器端;AI+智能雲的時代,則出現了全新的芯片架構,即AI芯片。

自研芯片可以根據巨頭自家算法特長進行優化,提升性能、降低功耗和成本,解決英特爾、英偉達芯片價格居高不下的難題,這對一年採購量巨大的巨頭而言十分划算;與此同時,巨頭還能不受制於芯片供應商的步伐,讓業務根據自己的節奏突飛猛進。

百度公佈芯片進展,稱已出貨2萬片,阿里華為亞馬遜開啟自研芯片

AI財經社獲悉,百度芯片相關技術起源於2011 年起開始基於 FPGA 芯片研發 AI 加速器,目的是運行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算法。

除了百度,在2019年9月,阿里發佈了自研的含光800AI芯片。在阿里雲展示的杭州城市大腦的業務測試,1顆含光800的算力相當於10顆GPU。拍立淘商品庫每天新增10億商品圖片,使用傳統GPU進行識別需要1小時,使用含光800識別,可縮減至5分鐘。

百度公佈芯片進展,稱已出貨2萬片,阿里華為亞馬遜開啟自研芯片

在2019年8月,華為推出了服務器CPU鯤鵬、AI芯片昇騰910,在全國推廣自研芯片生態。AI財經社獲悉,由於美國的打壓,目前華為鯤鵬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

在海外,亞馬遜Graviton將亞馬遜的成本降低45%,雲端AI芯片Inferentia則將人工智能推理成本降低75%。面對微軟、谷歌在雲計算上的追趕,通過芯片大幅降低自家成本,提供差異化服務,是亞馬遜雲計算目前的主要策略之一。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