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中與國內高中教育體制差異

美國高中與國內高中教育體制差異

眾所周知美國高中體制與很多國家都不同,在美國高中很少有國家標準化課程,美國各州都是對於本州高中的課程設置以及學生獲得高中畢業證書的要求有很大自主權。美國大多數州由9年級進入高中四年的課程,9、10年級是高中基礎階段;11、12年級為升學準備階段。下面小編就詳細為大家介紹一下美國高中與國內高中教育體制的差異,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學校畢業要求的構成

第一部分是對核心課程和體育、藝術、健康等基本學科的修習年限及學分的要求,核心課程為必修課,既有學分數的要求,也有涉及範圍及修課時間的要求。如數學,一般規定要包括代數I、代數II、幾何,並詳細規定各個學期修課的安排。非核心課程如健康教育、體育等也被列為必修課,但具體修業內容往往要求不甚嚴格,留給學生相當大的選擇餘地。

第二部分是對選修課的要求。學生既可以選修學術類課程,也可以選修職業技術類或實用類課程,學校對此只做學分數目的要求。各校選修課學分在全部畢業要求學分中所佔比例各不相同,有的低至10%以下,有的接近50%,具體規定視學校的辦學理念而定。

第三部分是附加要求,不記學分,往往只規定時間,但每位學生又必須達到方可畢業。如有的學校規定學生在高中四年中必須參加100小時以上的社區服務,還有不少學校規定學生必須通過美國憲法和州基本法的考試。這一部分要求完全由學校控制,州教育委員會對此不做任何限制。另外,達到畢業基本要求但沒能通過畢業資格考試的學生只能拿到結業證書。

學年學分制管理模式

學年學分制既規定修業年限又規定修習學分數,學年學分制可以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某段時期負擔過重或過輕,確保其整個高中階段比較均衡、全面的發展。同時,它有利於知識學習的連貫性、系統性。美國各高中對核心課程都具有學分數和修習學期數的要求。但這只是一般性原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學校可靈活操作,儘量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

美國高中學術類必修課的內容對學生而言並非是固定、唯一的,學校大多會把它們分為不同水平,如“基本”、“一般”、“先進”、“高級”四級或“一般”、“先進”、“高級”三級。所謂AP課程就是歸屬於高級水平。學生可以在指導教師和家長的幫助下,根據自己的學業水平和發展意願選擇不同層次的內容,各種水平的教學內容所包含的學分值是相同的。

學術類必修課還包含多種門類的課程,例如,閱讀課程不僅包括語言、美國文學、寫作等學科,還包括世界文學、新聞、雜誌、演講、辯論等學科,五花八門,形形色色。學校會在名目繁多的必修課中指定少量的必修科目,其餘則由學生任選,只要達到該門課程規定的學分即可。如果所選課程的學分超過畢業要求中的規定,可以計入選修課學分中。

走班制教學管理模式

美國高中選課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課程安排注重因材施教,所以學生的課程表可謂千人千面,單是種類繁多的課程的開設時間及教室的安排就是一件極為複雜的工作。更為重要的是,學校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學校採用了走班制教學管理模式。所謂走班制,就是不給學生安排固定的教室,而是按學科劃分教室,學生上什麼課就到什麼學科的教室去。

學校的教學管理者必須制定兩種課程表,一種是全校教師課程表,是在對全體學生學習計劃進行認真分析的基礎上統籌排列的;另一種是學生個人課程表,根據其個人所制定的學習計劃及教師課程表規定其每週上課時間安排和教室安排。

通常,每位教師上課的教室是固定的,上課時間也是固定的,如果每位教師只擔任一門同年級、同水平的課程,他一天所上的數節課內容就完全一樣。這樣,選修這門課的學生就可在多種聽課時間裡進行選擇,避免它與自己學習的其他科目發生時間上的衝突。並且走班制既可以提高教室的利用率,又為教師節省了時間和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