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之彌高 鑽之彌堅

仰之彌高 鑽之彌堅—— 讀《論語賞析》

說孔老夫子,不能不說《論語》。孔老夫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們所編著的《論語》,“五四”前一直是中國的初學必讀書,流傳很廣,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

仰之彌高 鑽之彌堅

中國古代,由於社會分工和學術分類的侷限,文、史、哲均被包容在所謂“內聖外王之道”,“天人性命之學”的龐雜體系之中,沒有獨立文學作品。歷史上,對《論語》註釋、考證的書可謂汗牛充棟。然而從文學鑑賞的角度來論《論語》卻並不多見。

《論語》一書,從內容性質上說,屬於一部語錄體的思想學術著作。但它的精湛的語言和修辭技巧,井然有條的說理和敘事,以及生動的故事性等等,都為後世許多文學作品所吸取。

《論語》是先秦時期的第一部諸子散文。在創作方面,先秦的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都不同程度地受其影響。漢代的董仲舒和辭賦家們也都喜歡改造和引用《論語》的詞句;魏晉唐詩歌的創作又與之有密切的聯繫;宋詞元曲創作也喜引《論語》之詞句為典;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真可謂是“垂輝映千春”的“舉重勸力之歌”。

《論語》之所以贏得人們的特別喜愛,之所以能廣泛地流傳於世,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學價值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的內在因素。“君看蕭蕭只數頁,滿堂風雨不勝寒”,《論語》以其短小的篇幅,甚至是微不足道的筆墨,便造成了強烈的藝術效果。它在藝術形式上具有“簡約美”,在思想內容上具有“真實美”,在章節之間又具有“對稱美”。

仰之彌高 鑽之彌堅

近年來,對《論語》的研究愈趨深廣。董連祥所著的《論語賞析》(90年出版)可說是從文學角度評說《論語》的佳作。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流暢的文筆,資料的翔實和引證的恰當,都使人們在閱讀時,充分享受《論語》藝術的優美、別緻。從書中,我們認識了許多的“仁以為己任,任重而道遠”的志士;分辨了“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齷齪邪佞之徒;從書中,我們領略了古人的教學、學習和生活場景,從而對“誨人不倦”、“學而不厭”有了形象的認識。透過濃厚的文學色彩,聽著作者緩緩敘述,《論語》短小精悍的片斷,猶如“一間間小巧玲瓏的屋舍”其內容之豐富,藝術之純熟,哲理之深邃,實使人有“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之感。

寫於:2008-10-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