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晚年都登上岳陽樓,寫出流傳千古的五律,誰的水平更高?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岳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南朝宋元嘉三年(426),中書侍郎、大詩人顏延之路經巴陵,賦詩一首《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詩中有“清氛霽岳陽”之句,“岳陽”之名首次見於詩文。李白賦詩之後,始稱“岳陽樓”。此時的巴陵城已改為岳陽城,巴陵城樓也隨之稱為岳陽樓了。

李白杜甫晚年都登上岳陽樓,寫出流傳千古的五律,誰的水平更高?

岳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歷史上經過多次的重修,最著名的就是北宋慶曆五年(1045)春,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因范仲淹寫下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使岳陽樓更著稱於世。

中國詩歌史上兩大高峰李白和杜甫都曾經登上岳陽樓,寫下千古名篇,而且都是在他們的晚年,詩藝爐火純青臻於造化之際,這種殊榮在江南三大名樓中,唯有岳陽樓獨享!

李白登上岳陽樓,是在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李白因為在“安史之亂”中站錯隊,被流放夜郎。走到白帝城,傳來唐肅宗大赦天下的消息,李白也被赦免,重獲自由。李白迫不及待地登舟返回江陵,狂喜之下寫出《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李白沿長江順流而下,先是到江夏拜訪了老朋友江夏太守良宰,在此遊玩了一陣。然後在好朋友夏十二的邀請下,南遊洞庭,同登岳陽樓。

李白杜甫晚年都登上岳陽樓,寫出流傳千古的五律,誰的水平更高?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唐】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夏十二是誰,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姓夏,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此時的李白已經59歲,一如既往地翩翩如仙,毫無暮氣。詩中的瀟灑疏狂,豪放浪漫,讓我們完全覺不出這是一個剛剛歷險的59歲老人的精神面貌。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首句氣勢頓開。天嶽山、洞庭湖,無限的風光景色盡收眼底,極寫樓之高。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詩人徘徊良久,流連忘返,直到傍晚,大雁南飛,月色降臨,不忍離開。玩興高,詩興亦高。遇赦的輕快心情仍縈繞心頭。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臥高樓,把酒望月,彷彿人間天上融為一體,李白正與眾仙飲酒言歡,飄飄欲舉。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最後回到現實,涼風忽起,高處不勝寒,詩人盡興而歸。

李白登樓賦詩,使岳陽樓更添一層迷人的色彩。三年之後,一代詩仙,李白然長逝。

李白杜甫晚年都登上岳陽樓,寫出流傳千古的五律,誰的水平更高?

唐代宗大曆三年(768),在李白登樓賦詩九年之後,另一位大詩人57歲的杜甫登場了。

巧合的是,李白登上岳陽樓那年,正是杜甫命運的轉折點。同樣是在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的秋天,杜甫棄官到秦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天水,並輾轉甘肅成縣等地。第二年的春天,杜甫在好友的嚴武的資助下,來到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在這裡,杜甫度過了一生中最安逸閒適的時光。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八月,杜甫的茅屋遭遇一場風雨,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詩人由自身遭遇聯想到戰亂以來的萬方多難,寫下膾炙人口的詩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好景不長,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嚴武暴病死於成都。杜甫的生活又沒了著落。杜甫離開浣花草堂,一路漂泊,來到夔州。這時候,中國唐代最偉大的兩個詩人李白和杜甫的晚年蹤跡重合了。夔州就是今天的重慶奉節縣,而白帝城就在奉節縣東面的白帝山上。在這裡,李白寫下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杜甫寫下千古絕唱《登高》,李白高唱“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杜甫悲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李白杜甫晚年都登上岳陽樓,寫出流傳千古的五律,誰的水平更高?

在夔州短暫停留,杜甫也像李白一樣,沿長江順流而下,最後流浪到岳陽城。這時已是大曆三年(768)冬,杜甫先是創作了一首《泊岳陽城下》:

江國逾千里,山城僅百層。

岸風翻夕浪,舟雪灑寒燈。

留滯才難盡,艱危氣益增。

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

這時候,杜甫正可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表達的仍是自己飄蕩千里而來,泊舟於浩渺的洞庭,傍臨高達百層的巍巍山城。在這風雪之日,雖然留滯異地,才華難以施展,但越是艱難的時候,我的意氣反而倍增。說不定我南下乘風破浪,還能像扶搖直上的九天鯤鵬有一番作為。

李白杜甫晚年都登上岳陽樓,寫出流傳千古的五律,誰的水平更高?

隨後,杜甫終於登上嚮往已久的岳陽樓,為岳陽樓再次題下流傳千古的詩篇:

登岳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起句直接敘事,看似平凡,實則蓄勢待發。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寫過許多讚美李白的詩,如“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等等。如今終於如願以償地登上了偶像曾經賦詩的岳陽樓。自然心情為之一振。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一句最顯氣象。登上岳陽樓遠眺,望著煙波浩渺的洞庭湖,杜甫視通萬里,思接千載,放言是洞庭湖將吳地(江蘇浙江一帶)遠遠地推向東邊,將楚地(湖北湖南一帶)衝到西南邊,好像吳地和楚地本來是連在一起的,想象奇特。“乾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萬物。“乾坤日夜浮”是說彷彿整個天地萬物都被湖水漂浮起來,彷彿天地萬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動漂游。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詩人因壯景而生壯懷,因壯懷而傷身世。詩人渴望像鯤鵬展翅一樣大展才華,但現實情況是自己年邁多病,與親朋好友音信斷絕,苟活在一條小船裡。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憑欄遙望,想到關山以北國家戰亂未平,深感無能為力,唯有老淚縱橫。

寫下《登岳陽樓》,兩年之後,一代詩聖,杜甫溘然長逝。

李白杜甫晚年都登上岳陽樓,寫出流傳千古的五律,誰的水平更高?

同樣是登岳陽樓,同樣是五律體裁,同樣是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同樣是生活困頓不得志,同樣是極寫樓之高、景之壯,李白和杜甫帶給我們的感受完全不同。相同的是,這兩首岳陽樓詩都流傳千古,受到人們的喜愛。不過如此多的機緣巧合,兩首詩難免會被人拿來比較。

宋代唐庚在《唐子西文錄》裡說:過岳陽樓,觀杜子美詩,不過四十字爾,氣象宏放,涵蓄深遠……太白、退之輩率為大篇,極其筆力,終不逮也。也就是唐庚認為李白、韓愈都不如杜甫。宋代劉克莊在《後村詩話》裡說:岳陽城賦詠多矣,須推此篇獨步,非孟浩然輩所及。劉克莊認為連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都不如杜甫。

其實杜甫在寫下《登岳陽樓》的次年,又寫了一首《陪裴使君登岳陽樓》,與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在題目上似乎更接近。如果以《陪裴使君登岳陽樓》比《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杜甫不如李白。如果以《登岳陽樓》比之,則李白不如杜甫。杜甫之所以勝出,關鍵在於一句,即“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句氣象太雄偉了。若無此句,杜詩立即顯得平平。總之,在氣象上,李白屬於正常發揮,杜甫屬於超常發揮。關於李白和杜甫的登岳陽樓詩,究竟孰優孰劣,你怎麼看?

@顏亭月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