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會端午——離鄉第一次的悲涼

再會端午——離鄉第一次的悲涼

粽葉再厚,裹不住思念,五彩繩再長,纏不住童年。

——題記

又是一年端午時,汨羅江水依舊悠悠,屈原經典依舊傳唱,我卻身在遠方。

你做的粽子讓我在離家千里之外仍然牽掛,就像思念彼時的你,就像千百年來中華民族裡刻的基因鏈條,那時還未有現在通信的發達,彼時的你只能通過一輪圓月,來向我報以思念之心,思念之情,而這時的我彷彿在接受遲到的溫柔。可你知道嗎?在我去到另外一座城市時,我竊喜終於可以遠離你,遠離故鄉,遠離那來自故鄉的粽子。後來在一場雷雨中,將我驚醒,我開始輾轉反側,開始失眠,我甚至日日夜夜都在做同一個夢,夢見我在端午回被遺忘的故鄉,遺忘了來時的方向,遺忘了那你親手為我做的粽子,我一輩子都忘不了,那兒時的味道。當然如今的我在端午時,還是向你報一生平安,希望你健康幸福,等我回去吃你親手為我包的粽子。

再會端午——離鄉第一次的悲涼

我記得小時候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那時的記憶是刻在時空膠囊內,雖然已被封塵,但永遠不能忘記,你用故鄉的糯米,讓我吃在嘴裡,甜在心裡.再用幾粒紅豆點綴出節日該有的喜慶,我記得你會用家鄉的筍葉包出我故鄉所有的夢。我謝謝你,讓我童年裡有著彩虹般絢麗的花。

那時的你待人友善,鄰居們多有幫忙,都會在端午節時互相幫助,我們家鄉有一個傳統在端午節時互贈粽子,來傳遞情誼。你就這樣與我幸福地度過了無數個春夏秋冬。往往在端午時,我會纏著你,不停的問你,在端午時為什麼要包粽子,你會沉下心來,摸著我的頭告訴我,那是在千年前,無數英豪湧現在中華大地上,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有一位詩人,他所在的國家,國君貪得無厭,日益驕橫,貴族們只是一個人為中心,在各自領土內故步自封,百姓怨聲載道,國家危機四伏。只有一個人挺身而出,他雖然愛國愛民,但只憑一人之力無力迴天,終國破家亡,在汨羅江揮下最後一滴淚,投河自盡。這個端午,窗外夜色茫茫,彷彿幾千年前的汨羅江水靜靜流淌。

再會端午——離鄉第一次的悲涼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端午是紀念詩人屈原而生的節日,如今在我心裡卻又無端增加了鄉愁。同學朋友一起過的端午和家人過的相比到底是不同的。既然是節日,那麼我就望你安康。我收起回憶,翻開《離騷》,再次品讀這個與端午密不可分的詩人。有人說屈原不是無路可走,而是走下去也沒有了任何意義,即使沒有小人的讒言,河對岸依舊會傳來秦軍的馬蹄聲,即使楚王讓他運籌帷幄,依舊阻擋不了歷史的車輪,因為時代必會翻篇。屈原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他的選擇讓後人記住了他的志向,傳唱了他的精神,也理解了他的未竟之語。

又到端午,又聞粽香,又見龍舟,又祭屈原。逝去的時光已不可追,願我們珍惜當下,珍惜每一個和家人一起度過的端午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