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滿洲里:草原萬里滾綠浪,一城演繹萬般風情


八月,是個旅遊的季節。人們候鳥似的趁著夏涼一齊湧向北方城市,使得滿洲里這個內蒙古東北端的邊陲小城各大賓館酒店一下子爆滿起來。若不是當地政協事先安排,我們來後真是一鋪難求!

滿洲里,鄂倫春人稱霍勒金布拉格,意為終年不凍的旺盛泉眼。滿洲里這個名字,是俄羅斯人叫出來的。因這裡是中國和俄羅斯的邊界,是中俄陸路交通的最大樞紐。當年中東鐵路勘測時,俄羅斯人稱此地為滿洲里,意為來到這裡便到了滿洲的範圍。因歷史上的偽滿時期,這裡是屬於偽滿洲國地界。

邊城滿洲里:草原萬里滾綠浪,一城演繹萬般風情

滿洲里


負責接待我們的市政協馬秘書長對我說:"你們千里迢迢來到滿洲里真是不容易,鑑於你們只有一天的時間,安排上午看看呼倫湖,下午看看國門,你看如何?"

我說:"客聽主令,由你們安排吧!"

出城以外,便是丘陵地帶,山不大而坡度平緩,山上稀疏地長著一些半枯的淺草,還有一些半裸的沙丘。山凹間,偶而看到一兩片半乾涸的水窪。這裡是呼倫貝爾的西部,古時候曾先後是匈奴人、鮮卑人、契丹人、女真人和蒙古人遊牧部落的棲息地。記得小時候唱的一首歌《草原晨曲》:

我們像雙翼的神馬,

飛馳在草原上,

啊哈嗬嗬咿,

草原萬里滾綠浪,

水肥牛羊壯。

……

但現在已看不出當年"草原萬里滾綠浪,水肥牛羊壯"的美麗景色,沿途倒是看到了大片大片的露天煤礦開採區和煤礦工人的住宅區。這就是近年來新發現的扎賚諾爾煤礦,滿洲里的財政收入大半來自於這片煤礦。

馬秘書長介紹說:"滿洲里位居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深處,歷史上曾是水草豐茂,牛羊成群的天然牧場。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氣候乾旱,降雨量減少,散佈在草原上的大小水泡子逐漸乾涸。再加上這些年人口增多,載畜量過重,還有修路、建房、採礦、種糧等因素,使得草原逐年萎縮,許多地方已經嚴重裸露沙化了。不過,近年來政府號召植樹造林,退耕還草,並採取限量養畜,圈地輪牧等措施,草原生態已在開始慢慢恢復。"

正說話間,馬秘書長忽然停止了介紹,伸手向前一指,說:"呼倫湖到了!"

順著馬秘書長手指的方向,我看到在那漫無邊際的草原中間,果然現出一片煙波浩淼的湖泊,似一面巨大的寶鑑,仰面鑲嵌在呼倫貝爾草原上。

汽車在一個叫"小河口"的地方停下。"小河口"是呼倫湖與一條小河的連接處,這裡是近年來新闢的風景旅遊區,建有許多賓館、酒店和大大小小的魚館。

邊城滿洲里:草原萬里滾綠浪,一城演繹萬般風情

呼倫姑娘


我們下了車,來到呼倫湖岸邊。岸邊廣場上,有一座金色的少女雕像,稱"呼倫姑娘"。那少女身體前傾,苗條修長,彩裙及地,秀髮飄飄。少女右手前伸,手託一顆燦爛的明珠。雕像倒是塑得栩栩如生,但我一直沒鬧明白:這呼倫姑娘到底是蒙古姑娘呢,還是漢族小姐?

湖岸邊一塊巨石上用紅漆寫著"達賚湖"三個大字。我正感詫異間,馬秘書長解釋道:"呼倫湖當地人叫達賚湖。'呼倫'在突厥語中意為'湖';'達賚'在蒙古語中意為'海',在不同的民族語言中稱謂不同,其實意思是一樣的。"

邊城滿洲里:草原萬里滾綠浪,一城演繹萬般風情

呼倫湖碑


關於呼倫湖的歷史記載,《魏書》稱為"大澤",《唐書》稱"俱輪泊",《元史》為"呼圖澤",《明史》為"闊連海子",《清一統志》則稱之"庫楞湖"。呼倫湖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曾有過"盛衰榮枯"的幾漲幾落。唐時,其"泱泱大澤,方園600裡"。至18世紀末成一片沼澤。上世紀初僅剩一些小水泡子。1906年,克魯倫河水暴漲,哈拉哈河與烏爾遜河相連注入呼倫湖,湖長達30公里。在以後的半個多世紀,湖水繼續上漲,到1965年湖面已達2330平方公里。但到了1978年以後,湖水開始下降,至今已下降15米,湖岸退水面長達一百餘米。

我們來到水邊,只見湖水盪漾,無邊無際,鷗鳥低翔,涼風習習。湖水略呈黃色,並不碧綠。近湖邊的水很淺,水下無淤泥,全是細細的白沙,踩上去感覺軟軟的、柔柔的,很是舒服。湖岸邊遊人如織,許多人脫了鞋襪,挽起褲管,朝湖心走去,走了好遠,那湖水尚未過膝。還有人索性脫掉外衣,浸泡在涼涼的湖水裡,一洗路途的風塵,頓消夏日的暑熱。

邊城滿洲里:草原萬里滾綠浪,一城演繹萬般風情

呼倫湖


湖水中有幾條用木板搭起的長長引橋,從岸上一直通向湖心。在湖水中的一端,停靠著幾艘遊艇,一些遊客在木橋上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著乘船遊湖。坐滿遊客的遊艇,隨即離開碼頭,箭一般地向那茫茫的藍天浩水間衝去。

午間,我們在小河口旅遊飯店就餐。共上了8道菜,全是魚。飯店的小姐每上一道菜必報菜名,有白魚、鯽魚、鯉魚、鯰魚、白蝦和狗頭魚等。

馬秘書長說:"這些魚都是呼倫湖產的,魚是這裡的特色。遊呼倫湖,吃魚宴,才有紀念意義。"

我笑著說:"這些魚既然都是呼倫湖產的,何不在每道菜名前冠以'呼倫'二字,如呼倫白魚、呼倫白蝦、呼倫狗頭魚等,豈不更有特色!"

馬秘書長一聽,十分認真地說:"你這個建議很對,我立馬告訴飯店老闆,讓他立即更改菜名!"

下午,馬秘書長另有接待任務。據他說,今天市政協共要接待五起來客。我十分抱歉地說:"都趕到一塊來了,你們真是夠累的。"

馬秘書長笑著說:"也就六、七、八三個月累點,到九月下旬,天氣冷了,來的人也就少了。再說,天下政協是一家,說不定哪天我們就轉到你們湖北隨州去了。"

我連忙說:"歡迎!歡迎!我們隨州雖然沒有大草原,但卻是炎帝神農故里,古樂編鐘之鄉!"

馬秘書長一聽,忙說:"哎喲,這麼好的地方,那可一定要去!"

我說:"一言為定,我可等著你來喲!"

邊城滿洲里:草原萬里滾綠浪,一城演繹萬般風情

國門


下午陪同我們的是一位姓孟的中年女士,她是市政協接待科的科長。河南平頂山市政協的賈主席一行也來了,正好我們同行,兩臺車同時向"國門"駛去。

"國門"離滿洲里市區不遠,汽車西行9公里便到了。

到"國門"必先到中俄邊境貿易區。這裡規模很大,嶄新的樓房建得都很高大氣派,做邊貿生意的人和來往車輛也很多。這與邊界那邊一片荒蕪冷清的景象相比形成極大的反差。邊貿大廳裡很是熱鬧,生意櫃檯一眼望不到頭,貨架上的貨物琳琅滿目,俄羅斯的套娃、望遠鏡、漆盒、鍚壺和軍用小刀等比比皆是。

孟科長說:"現在的邊貿生意比過去已經冷清了許多,要是在十年前,這裡的人多得連擠都擠不動呢!"

邊城滿洲里:草原萬里滾綠浪,一城演繹萬般風情

中俄邊界


邊界上的參觀景點有三處:一是界碑,二是瞭望塔,三是國門。界碑用漢白玉做成,豎在一塊四四方方的大理石基座上。界碑上方有鮮豔的中國國徽,國徽下有"中國"兩個硃紅大字,許多旅遊者都在界碑前合影留念。瞭望塔約有七八層樓房那麼高。登上塔頂,極目遠眺,可以看到兩國邊界以外很遠很遠的地方。俄方的瞭望塔可沒有中國的高大氣派,只有一副用鋼材搭成的鐵架子,有點類似高壓線塔。但俄羅斯那邊的草原卻比中國的好,不僅茂密而且草很長,遼闊得一望無際。草原上沒有村莊,也沒見到放牧的牛羊。

最為壯觀的要數"國門"了。一座既像"國"字,又像"門"字的巨形建築,高高地矗立在中俄邊境線上。"國門"的上端懸掛著中國國徽,國徽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一行鮮紅大字。一條通往中俄兩國的鐵路線從"國門"下通過。據孟科長介紹,整車整車的鋼材、木材、石油等重要物資從這條鐵路上源源不斷地運往中國。國家每年從這個海關獲稅多達40多億!

邊城滿洲里:草原萬里滾綠浪,一城演繹萬般風情

套娃廣場


回城的路上,路過新建的"套娃廣場"。套娃廣場面積很大,極有特色。整個廣場上像巨形彩色蘑菇似的,分佈著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各種套娃,共有299個。套娃上塗繪著少女臉譜和各種動物的圖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廣場正中央高高地聳立著一個30米高的巨形套娃,套娃上一位美麗的少女雙手交叉於胸前,正笑意盈盈地歡迎天下賓客。

入夜,孟科長帶我們出來散步。在我的印象中滿洲里似乎是一夜之間建成的一座新城。街道馬路寬敞筆直,樹木花草鮮豔茂盛。所有房屋俱帶俄羅斯建築風格。每家商店門前的招牌上都有用霓虹燈組成的中俄兩種文字。

邊城滿洲里:草原萬里滾綠浪,一城演繹萬般風情

中國界碑


晚上,孟科長帶領我們在國門國際飯店西餐廳用餐。餐廳很大,裡面已經坐滿了人。我們剛一落坐,服務生便端上俄式西餐。菜餚很豐富,有面包、香腸、西餅、牛排、果品、魚子醬和土豆蕃茄湯,外加香檳啤酒,長條桌上排得滿滿的。這比我在俄羅斯的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吃的西餐豐盛多了。

酒正酣時,演出開始了。幕布拉開,七八位盛裝的俄羅斯女郎款款走到臺前。他們邊唱著俄羅斯歌曲,邊向坐在前排的客人一一敬酒。俄羅斯歌舞是出色的,俄羅斯女郎更是出色的。她們身材修長,皮膚白皙,面目清秀,輪廓分明,一個個勝似雕鑿出來的維納斯,堪稱絕色美女。

過去,我常聽人說巴黎的法國女郎很是美麗。我到巴黎呆過幾天,這種印象便被打消了。我覺得,法國女郎與俄羅斯女郎,特別是遠東地區的俄羅斯女郎相比,要遜色多了。

有一點我鬧不明白:俄羅斯包括整個歐洲的女郎美是美,但他們的青春期也太短了。漂亮的歐俄女郎,一旦結婚,特別是生育之後,便迅速發胖,體態變形,由美女變成了肥婆。猶如美麗的薔薇,嬌豔的花朵尚沒待人欣賞夠,便迅速枯萎凋謝了。不如中國女士,儘管大都身材小巧,但隨著生活水平和文明素質的提高,再加上節育、護理和精心保養,青春期越來越長。有的女士已屬四月黃花,但仍然身段苗條,肌膚白嫩,披肩長髮,黛眉朱唇。不仔細辨認,你分不清她究意是少女還是少婦。(文/熊宗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