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信朋友圈新功能——思考時間管理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01—微信朋友圈新功能


從微信朋友圈新功能——思考時間管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功能,最近我的微信裡面出現了這個新功能。“跳到還沒看的位置”。我問了周圍其他朋友,目前都沒有這功能。估計這是微信灰度測試。


功能初衷,是想讓用戶閱讀朋友圈更多內容。從而增加在微信停留更長時間。我猜測產品功能出現有二原因:

其一,估計是微信從信息閱讀數據能看到,朋友圈消息閱讀數據下降。有了這個功能後,至少能從閱讀行動角度多一個入口。

其二,之前朋友圈信息流都是按照時間維度倒序排列的。信息只有時間屬性,用戶喜好屬性、標籤屬性都沒有體現出來。

比如說,你經常看某個人的朋友圈,那麼微信會不會就主動將這些你常看的信息,通過這個新入口鏈接起來呢?再比如你主要看朋友圈的內容分類屬性,微信會把朋友圈裡面相同屬類的內容通過這個入口連接起來。總之,這個新入口背後的想象空間很大。限於自身,只能猜測一二。


02—時間去哪兒?


其實各種APP產品,想法設法推出新功能就是想多佔用用戶時間。無奈我們凡人一天也只有24小時。這麼多時間能花在這些app產品上面的時間能有多少呢?我們來分析下,24小時都花費在什麼地方。


第一,工作生存因素。指我們賴以維繫生活的時間消耗。90%的人這部分時間都在正常工作。一般工作時長是8小時。對於我們碼農來說,加上加班時間,這部分時間可能會超過12小時。 ̄□ ̄||。我們暫且按正常8小時計算。

第二,輔助生存因素。這部分指,消耗在上下班途中的時間。一般上、下班時間消耗差不多2個小時。有些人由於地理因素影響可能更長,我們也暫且按2小時計算。

第三,中午飯時間。一般公司中午飯時間會有2個小時,是想著大家在吃飯後能休息一會,下午工作效率會更高。


以上三部分時間共計12小時是沒法壓縮的。對於程序猿來說,這三部分時間可能會更長。


下來就來看看很彈性的時間消耗了。

第一,睡覺時間。普通人一般需要8小時睡眠。牛逼的人可能僅需要,5個小時或者更少。據史書記載,清世宗雍正皇帝每天休息不到4個小時。看來皇帝這工作也不好乾呀,我們普通人沒這個體魄,兩三天可能就掛了。

第二,晚飯時間。這部分時間能幹的事情就比較多了,花費時間跨度也很大。有孩子的可能從回家後,邊吃飯,邊給輔導作業開始的。活動結束有時候很愉快,有時候就會雞飛狗跳,輔導作業雞飛狗跳的不僅影響孩子和家長雙方感情,主要影響家長正常睡眠(作業做不好,家長夜不能寐的)。o(╥﹏╥)o。

沒有孩子的,可能利用這個時間約幾個朋友,喝個小酒,聯絡聯絡感情。也有的回家後,早早準備學習,用來提升自己。也有人估計今天不爽,直接回家躺屍。不一而論。


有人說,為啥沒早餐時間。從我自身來說,工作這麼多年就沒有早餐時間,都是在上班路上解決的。

從微信朋友圈新功能——思考時間管理

上面這個表格,紅色部分是不能壓縮的時間紅線。正常人,這個時間都必須完成正常工作內容。藍色部分,暫定7個小時睡眠時間。13,14點吃飯,估計會花掉1個小時,有一個小時彈性時間。20-24共5個小時,彈性時間。有人用來輔導作業,有人用來唱歌,有人用來喝酒聚餐,有人看電影。以我個人為例,留給各種APP的時間,每天也就1-2個小時。由此可見,每個人的時間就那麼多,所以互聯網產品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大家都激烈的競爭用戶空閒的彈性時間。


那麼為什麼工作時間長了,同學之間,朋友之間,同事之間會有很大的差距呢?差距大就在於大家對彈性時間的對待上面,對時間管理方法上面。


03—時間管理


從微信朋友圈新功能——思考時間管理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管理時間呢?時間管理大師史蒂芬·柯維提出過四象限時間管理法則。四象限法則,主要用緊急性,重要性標準來做區分。定義認為:重要性--你個人覺得有價值且對你的使命、價值觀及首要目標有意義的活動。緊急性--你或別人使你認為需要立刻處理的緊急事件或活動。


從微信朋友圈新功能——思考時間管理


工作在第一象限,一直在救火,容易讓人壓力大,精疲力盡,忙於收拾殘局。

工作在第三象限,感覺非常忙碌,但是對個人一直沒有效果提升。忙於在別人打擾下工作。

工作在第四象限,沒有成就感,不被人需要,依賴他人生活。

工作在第二象限,工作有計劃,人生有規劃,有成就感。

由此可見,我們要規劃好第二象限的工作,只有做好了第二象限的工作,才能避免第一象限的救火。用流程約束第三象限的打擾,儘量不做第四象限行為。


經過這麼一分析,就能很清晰的知道我們要將時間花費在哪些事情上面。花費在哪些事情上面,對我們來說,才不算浪費時間。願我們都能把握住時間,在有限時間裡面幹更有價值的事情。


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