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合科技丨如何防範化解尾礦庫安全風險

晶合科技丨如何防範化解尾礦庫安全風險

晶合科技丨如何防範化解尾礦庫安全風險

應急管理部、自然資源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防範化解尾礦庫安全風險工作方案》,明確指示:自2020年起,在保證緊缺和戰略性礦產礦山正常建設開發的前提下,尾礦庫數量原則上只減不增。

今天我們來進一步瞭解防範化解尾礦庫相關的問題。


Q1:尾礦庫的主要安全風險是什麼?

尾礦庫是一個由尾砂堆積形成的具有高勢能的危險源,一旦發生潰壩會產生泥石流,可能對下游居民和設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易導致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國內外歷史上都曾發生過特別重大的尾礦庫潰壩事故。2008年9月8日,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新塔礦業有限公司980溝尾礦庫發生潰壩事故,造成277人死亡、4人失蹤;2019年1月25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尾礦庫發生潰壩事故,據媒體報道,該起事故約造成350多人死亡或失蹤。

Q2:我國尾礦庫的現狀怎麼樣?

目前,我國共有尾礦庫近8000座,總量居世界第一。尾礦庫數量居前10位的省、自治區分別為河北、遼寧、雲南、湖南、河南、內蒙古、江西、山西、陝西、甘肅,佔總數的75.1%。其中,“頭頂庫”(初期壩坡腳起至下游尾礦流經路徑1公里範圍內有居民或重要設施的尾礦庫)有1112座,數量排前10位的省份為:湖南、河北、河南、遼寧、雲南、江西、湖北、甘肅、山西、山東,佔總數的73.9%。

Q3:我國在防範化解尾礦庫安全風險工作方面已開展哪些工作?

多年來,有關部門在尾礦庫安全生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持續健全法規標準體系。出臺了《尾礦庫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尾礦庫安全規程》等部門規章和安全標準。

二是持續強化安全監管。將尾礦庫納入重點監管執法對象,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三是持續開展綜合治理。2007年-2018年間,相繼組織開展了尾礦庫專項整治和綜合治理行動,以及“頭頂庫”綜合治理,中央財政給予了必要保障,帶動地方和企業加大投入,對無主庫、廢棄庫、“頭頂庫”和危、險、病庫進行了治理。

四是持續推廣先進適用技術。三等以上尾礦庫全部建立在線監測系統,一次建壩、乾式堆排等技術工藝得到廣泛應用。


晶合科技丨尾礦庫在線監測及預警系統

晶合科技丨如何防範化解尾礦庫安全風險

威海晶合數字礦山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尾礦庫在線監測及預警系統,是綜合傳感器技術、遙感技術、電子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多學科手段進行自動監測及預警的系統。可以完成尾礦庫監測信息的自動採集、存儲、網絡分發、預警顯示等功能,實現信息化、實時化、網絡化,使得尾礦庫生產、安全管理人員,可以及時直觀的掌握尾礦庫安全參數的實際動態,進行安全評價、預警預報,並指導生產,為加固工程設計、管理及消除隱患提供依據,為尾礦庫的安全監測與管理決策提供有力支持,為確保壩體安全,充分發揮工程效益,實現安全生產,提供一個良好的高新技術平臺。

系統嚴格按照《尾礦庫在線安全監測系統工程技術規範》(GB51108-2015)建設,滿足並高於國家標準。系統採用雲端架構,模塊化設計,便於安裝,穩定高效。

監測細節

晶合科技丨如何防範化解尾礦庫安全風險

軟件界面

晶合科技丨如何防範化解尾礦庫安全風險

應用案例

晶合科技丨如何防範化解尾礦庫安全風險

尾礦庫是選礦廠生產必不可少的設施,尾礦庫在線監測及預警系統是防範化解安全風險的重要舉措。

威海晶合尾礦庫在線監測及預警系統具有以下優勢:

01.可靠

系統主要技術和產品具有成熟、穩定、實用的特點,可充分滿足實際應用、技術開發及信息管理的需要。保證在惡劣氣候條件下,能進行準確的監測。傳感器經過國家計量部門計量許可,並且有相關的計量證書。

02.先進

使用成熟的先進技術,各項設備選型上考慮市場上技術支持好、服務力量強、設備性能穩定、擴展性好的品牌,確保設計具有先進性及前瞻性。

03.可拓展

在系統建設時不能一味追求高配置,而是應在保證系統在一定時期內的先進性的前提下,設計具有良好擴展性的系統結構,選擇具有良好擴展性和升級能力的產品。系統結構模塊化,以保證整個系統的可擴展性;監測系統的總體設計考慮到隨著尾礦庫的升高逐步實施。

04.高性價比

我們一直力求最優的性能價格比,在保證系統高性能的同時儘量減少用戶的投資。


Q4:防範化解尾礦庫安全風險還存在哪些問題?

目前,我國尾礦庫安全保障水平得到較大提升,已連續11年沒有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但尾礦庫安全生產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部分尾礦庫安全管理粗放,加之近年來大部分尾礦庫所屬企業處於虧損或者微利狀態,安全投入不足。

二是源頭准入不嚴格,閉庫銷號不及時,尾礦庫數量仍然偏多。隨著土地徵用政策收緊,企業只能在原有尾礦庫的基礎上不斷加高擴容,甚至未經批准擅自行動,導致安全風險加大。

三是尾礦庫尤其是“頭頂庫”安全風險仍然很大,而尾礦庫企業安全風險管控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全國共有“頭頂庫”1112座,涉及下游居民40餘萬人,一旦防控不力發生潰壩,極有可能釀成重特大事故。尾礦庫安全風險監測預警機制不健全,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尾礦庫安全風險監測預警信息平臺不完善。

四是監管執法力度有所減弱。對一些尾礦庫動態變化情況掌握不清,治理措施和監管執法力度有所減弱,尾礦庫企業違法違規行為屢禁不止。

Q5:《防範化解尾礦庫安全風險工作方案》有哪些亮點?

方案結合當前我國尾礦庫現狀,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有了更明確的新要求。

一是進一步明確夯實了地方人民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及企業在推進防範化解尾礦庫安全風險工作方面的責任。

二是首次提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對本地區尾礦庫實施總量控制,自2020年起,在保證緊缺和戰略性礦產礦山正常建設開發的前提下,尾礦庫數量原則上只減不增。同時,各地每年年初要將上年度尾礦庫數量、名稱、地址等信息向社會公開,接受全社會監督。

三是提高尾礦庫准入條件。特別強調嚴控新建獨立選礦廠尾礦庫,嚴禁新建“頭頂庫”、總壩高超過200米的尾礦庫,嚴禁在距離長江和黃河干流岸線3公里、重要支流岸線1公里範圍內新(改、擴)建尾礦庫,嚴禁審批“頭頂庫”、運行狀況與設計不符的尾礦庫加高擴容項目。

四是強化閉庫治理和銷號,建立健全尾礦庫退出機制。五是進一步防範化解“頭頂庫”安全風險。六是進一步健全完善尾礦庫安全風險監測預警機制,提升安全監管信息化水平。

Q6:如何實現“自2020年起,全國尾礦庫數量原則上只減不增”的目標?

一是“控增量”。各地要對本地區尾礦庫實施總量控制,自2020年起,在保證緊缺和戰略性礦產礦山正常建設開發的前提下,做到尾礦庫數量原則上只減不增。鼓勵新開發礦山項目優先利用現有尾礦庫;對於確需配套新建尾礦庫的,有關部門嚴格新建尾礦庫項目的審查,對於不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和政策要求的,一律不予批准。

二是“減存量”。各省級人民政府要組織制定尾礦庫閉庫銷號管理辦法,對已完成閉庫治理的尾礦庫實施銷號,不再作為尾礦庫使用。鼓勵尾礦庫企業通過尾礦綜合利用減少尾礦堆存量乃至消除尾礦庫。

Q7:如何強化監管對現有尾礦庫的加高擴容?

尾礦庫加高擴容會導致其安全風險相應增大。

從政府層面講,一是嚴禁批准“頭頂庫”以及運行狀況與設計不符的尾礦庫加高擴容項目。二是要強化該類項目工程勘察、安全評價、水土保持、環境影響評價、工程設計、施工監理等工作,凡不滿足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和政策要求的,一律不予批准。三是要加大工程實施過程中的監督檢查力度,督促企業嚴格按照審批文件施工。

從企業層面講,一是在工程實施之前要進行充分論證。二是必須委託具備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安全設施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加高擴容帶來的安全風險,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並報應急管理部門審批;水土保持方案報水利部門審批。三是必須嚴格按照批准的安全設施設計、環境影響評價和水土保持方案等組織施工。四是加高擴容工程施工完成後,尾礦庫企業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要求,認真組織進行安全設施竣工驗收,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以後方能投入正式生產。

Q8:為什麼特別強調嚴禁在距離長江和黃河干流岸線3公里、重要支流岸線1公里範圍內新(改、擴)建尾礦庫?

嚴禁在距離長江和黃河干流岸線3公里、重要支流岸線1公里範圍內新(改、擴)建尾礦庫,就是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進一步嚴格尾礦庫准入,從源頭上控制距離長江和黃河流域水體較近的尾礦庫數量,切實降低長江和黃河流域安全生產和生態環境風險。

Q9:針對尾礦庫潰壩事故和環境事件有哪些應急響應機制?

一是尾礦庫企業要切實完善潰壩、漫頂、排洪設施損毀等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環境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並向從業人員和下游居民公佈,在下游居民區建立應急警報系統,儲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和物資。嚴格執行應急值班、專人巡查和事故信息報告制度,確保一旦發生險情,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並迅速報告。

二是地方政府與企業應急預案要合理銜接,切實增強應急聯動響應能力。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和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要將尾礦庫事故救援納入重點設防範圍。

三是強化應急管理、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多部門聯合應急搶險機制,有效減少人員傷亡、環境汙染和財產損失。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