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卦」上六爻辭“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無人”破解

上六: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無人。三歲不覿,兇。

象曰:豐其屋,天際翔也;窺其戶,闃其無人,自藏也。

「豐卦」上六爻辭“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無人”破解

(一)釋字(詞)

“屋”是“幄”的本字,本義指帷幕,古代車蓋亦為帳幕狀,故屋又指車上之傘蓋。“黃屋”就是古代帝王專用的黃繒車蓋,亦借指帝王之車。《史記·秦始皇本紀》:“子嬰度次得嗣,冠玉冠,佩華紱,車黃屋。”“黃屋”亦代指帝王或帝位。杜甫《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詩:“中原消息斷,黃屋今安否?”《說文》:“屋,居也。從屍,屍,所主也。”《說文·段注》:“屋者,室之覆也。引申之凡覆於上者皆曰屋。天子車有黃屋。《詩·箋》:‘屋,小帳也。’”徐灝曰:“古宮室無屋名。古之所謂屋,非今之所謂屋也。”

“屋”在這裡指車蓋。

這裡用作動詞,障蔽的意思。

闃讀qù。《說文》:“闃,靜也,從門狊聲。”“狊”讀jú,犬視貌。闃的本義是寂無人聲,只有看門犬在暗中注視著。指家無人聲。

覿

覿讀 dí,《說文》:“覿,見也。”《韻會小補》:“於君謂之覿,於卿謂之面。”

(二)釋象

「豐卦」上六爻辭“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無人”破解

《豐卦》上六在震體,“震為龍”。龍曲折如北斗,故《易》以震為鬥。古以北極星為天帝,以北斗七星為帝車。夏曆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轉所指的方向來確定月份和季節,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為夏;斗柄西指,天下乃秋;斗柄北指,天下成冬。從春到冬,就是帝乘斗車從東順時針方向巡視一週。《乾卦·彖傳》就說:“(帝)時乘六龍以御天。”所謂“夏曆得天”就是說夏代以斗柄所指方向確定月分和季節的歷法比較正確地反映了天象。《豐卦》天時為申,季節為孟秋之月,北斗星柄指向正西偏南。孟秋之月,正是草木盛極而始衰之時,故豐。

「豐卦」上六爻辭“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無人”破解

震為鬥,鬥為帝車,這裡引申而泛指那種曲轅車。《豐卦》上六為震體上爻,故《豐卦》上六有車蓋之象,故曰“屋”。“屋”是“幄”的古字,帳幕也,這裡指古代的車蓋。 《豐卦》是由《遯卦》變化而來,《遯卦》先變為《離卦》,然後《離卦》再變為《豐卦》。《遯卦》是消息卦,根據消息卦特點可知,《遯卦》及其所變之卦的上面,其消去的為兩個陽爻,故《豐卦》上六與這兩個陽爻組成一個巽體,“巽為木”,泛指草木,這裡取象為草蓆,即“蔀”。用草蓆把車蓋遮擋起來,故曰“豐其屋”。《離卦》變《豐卦》時,《離卦》上九隱去,遂成為《豐卦》上六。《豐卦》上六隱而不現,象把車蓋遮閉起來,悄悄乘車雲遊去了,故《象傳》釋曰:“豐其屋,天際翔也。”這裡的“天際翔”形容雲遊之遠,難以找到,很有“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意境。

「豐卦」上六爻辭“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無人”破解

《豐卦》上六與六五以及上面消去的一個陽爻組成一個艮體,“艮為門闕”,上六為艮體中爻,象在門內,門內為家,故曰“家”。又《豐卦》上六為巽體主爻,巽為蔀,上六之家也象被蔀遮蓋起來一樣,故曰“蔀其家”。《離卦》變為《豐卦》時,《離卦》上九隱而不現,成為《豐卦》上六,同時離體變成震體。“離為目”,“目”隱而不現,故曰“窺”。窺者,隱目而視也。《豐卦》上六與六五以及上面消去的陽爻組成一個艮體,“艮為門闕”,故曰“戶”。戶者,門扇也,半門曰戶。隱目視門,故曰“窺其門”。又“艮為狗”,換言曰“犬”,門、目、犬,三字合而為闃,故曰“闃”。《豐卦》上六為《離卦》上九隱而不現之狀,其隱而不現,故曰“無人”。《豐卦》上六為人隱而不現之狀,只有看門犬在門內警惕地注視著,故曰“闃其無人”。“闃其無人”,非無人也,人藏於內,以犬護門,不與外人相見也。故《象傳》釋曰:“窺其戶,闃其無人,自藏也。”

「豐卦」上六爻辭“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無人”破解

《豐卦》有天下二主之象,而“夷主”當位也。《豐卦》上六作為舊朝老臣,不願事“夷主”,故避而不見,閉門自藏也,故曰“不覿”。覿者,見也。《禮記·私面覿注》:“於君謂之覿,於卿謂之面。”臣不見君,故謂之“不覿”。《豐卦》上六或駕車雲遊,或閉門自藏,以示永不覿“夷主”,故曰“三歲不覿”。天下易主,天命乃變,舊臣不事“夷主”,知義而不知宜也,故“兇”。

(三)義理

「豐卦」上六爻辭“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無人”破解

“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是統治者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強加於人的一種禁錮思想。這種思想是術不是道。儒家並不提倡愚忠思想。四時變化,天道輪迴,這是自然規律。人類社會也是這樣,“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處之”(姜尚《六韜》)。“忠臣不事二主”,小義也;敬天畏命,順天行道,乃大義也。墨守小義而不顧大義,知義而不知宜也。昔夏后氏王天下,以王權世襲製取代原禪讓制,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為大義。有扈氏只知墨守舊義,而不能順應時“宜”,“為義而亡,知義而不知宜也”(《淮南子·齊俗訓》)。

「豐卦」上六爻辭“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無人”破解

伯夷叔齊被樹為抱節守志的典範,但他們只做商臣,恥食周粟,最終餓死在首陽山的行為,實是愚腐之極,也是“知義而不知宜”的典型。子貢曾問孔子“伯夷叔齊何人也?”孔子的回答是“古之賢人也。”又問:“他們對所做的事不覺得後悔嗎?”孔子說:“他們求仁而得仁,還有什麼可後悔的。”可見,孔子對伯夷叔齊的評價並不是很高。“求仁得仁”,一個“求”字,反映了伯夷叔齊的格局並不高,只是為了博得一個虛名而已。“求仁得仁”只是成就了二人道德層面上的虛名,而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並沒有起到任何積極的作用。孔子的意思就是,二人追求仁德之名,並得到了這個仁德之名,求而得之,還有什麼可後悔的呢?孔子的話外音就是,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沒有人逼他們這樣做,他們這樣做只是為了博取虛名,其實並不值得這樣做。

「豐卦」上六爻辭“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無人”破解

《論語·微子》曰:“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微子作為商紂王的長兄,去商而事周,卻被孔子列為“三仁”之首,說明微子之仁才是順天應人的大仁大義。若非微子,不可能去暗就明,也不可能被封於宋以承商祀。“三仁”之首,當之無愧,這才是大格局的仁名。

「豐卦」上六爻辭“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闃其無人”破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