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後的巴黎聖母院如何修復?

據彭博社報道,在當地時間週一,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後,法國總統馬克龍宣佈,將於週二發起國家籌款活動,為重修巴黎聖母院籌集資金。

馬克龍承諾,將重建巴黎聖母院的損毀部分,並表示他正在尋求國際幫助。“正如巴黎人民所願,我們將重建巴黎聖母院,”馬克龍說,“這是我們的歷史所需要的,巴黎聖母院象徵著我們的歷史命脈。”

據外媒報道,包括法國路易威登集團CEO伯納德·阿爾諾、法甲俱樂部雷恩的老闆弗朗索瓦·亨利·皮諾在內的一些法國企業家宣佈將捐款,幫助重建遭大火重創的巴黎聖母院。

釋疑1

聖母院如何修復?

大火後的巴黎聖母院如何修復?

16尊銅像“逃過一劫”:因為教堂正處於維修期,環繞著教堂尖頂的16尊銅像被拆下送往法國西南部維修,因此“逃過一劫”。

“看到巴黎聖母院大火的新聞,馬上想到,如果火災前用三維激光掃描採集建築幾何信息,將有助於修復。”新加坡國立大學建設系助理教授王騫的主要研究領域就是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土木工程的應用,“值得慶幸的是,2015年,藝術歷史學家安德魯·塔隆對巴黎聖母院進行了激光掃描,獲取了其三維模型。”

王騫介紹,三維激光掃描測距,是利用激光在物體表面反射原理,以機器發出激光和接收激光的時間差計算距離,機器可以不斷旋轉,向不同方向發射激光束,現在的技術水平可以達到每秒鐘發射幾十萬束,獲取幾十萬個數據點。

王騫稱,在獲得數據點後,就可以以三維模型去復原受損古建築。這種技術已經很成熟,國內故宮、兵馬俑都已使用,對於古建築保護領域來說,是一個可行性較高的保護措施。

上海交通大學建築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表示,對於建築遺產來說,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的成本還是可以接受的,好點的設備100多萬元,在國內沒有非常普遍地使用。另外,使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產生的數據量比較大,後期處理很花時間,對電腦的要求也比較高。

釋疑2

修復有哪些難點?

大火後的巴黎聖母院如何修復?

中世紀屋頂被燒燬過半:巴黎聖母院的屋頂被稱作“森林”,從13世紀保留至今,因為它是用一整片森林的木材來建造。火災中三分之二被燒塌。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築系副系主任、歷史建築保護工程專業負責人張鵬表示,現在很多人在說巴黎聖母院主體保住了,這還有待進一步檢測和勘查。

張鵬稱,哥特式建築的結構特點一方面是高聳,另一方面是整體的力的微妙平衡。現在修復的難點就是在哥特風格的石質建築部分,雖然看上去石頭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害,但是過火後,石材的強度有沒有衰減,有沒有出現裂縫,結構構件之間力的平衡是不是還能很好地保持,這個很難說。而且對這種複雜的歷史結構,還沒有成熟的結構模型可以進行模擬。怎麼評估遭遇火災的結構體系的安全性,會是個難題。所以,可能還得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診斷才能有結論。

相對而言,木屋結構部分的恢復不是最複雜的部分,相關的研究部門對這一塊一直有詳細的數據記錄。

至於尖頂部分,除了技術方面的問題,還會涉及修復理念的爭議——是尊重其建築價值,恢復原貌,還是從遺產真實性角度,採取一種當代的、可識別的方式進行恢復?這兩種理念都有道理,所以可能會存在爭議。

此外,張鵬表示,建築遺產保護是一個跨學科的綜合性工作,涉及文化藝術、建築、材料、城鄉規劃、社會學等學科,同時還要用到各種各樣的技術手段,整合這些不同領域的知識是非常難的。

釋疑3

修復需要多少錢?

大火後的巴黎聖母院如何修復?

塔樓得以保存:巴黎聖母院的主體結構得到了保存,包括兩座塔樓和建築四周的石制結構。

相關人士稱,修復重建巴黎聖母院預計需要1.5億歐元(約合11.4億元人民幣)。法國總統馬克龍宣佈發起國家籌款活動,為重修巴黎聖母院籌集資金。法國兩大億萬富翁響應總統號召,分別承諾捐款。

據CNN報道,法國奢侈品巨頭開雲集團(Kering)董事長兼CEO弗朗索瓦·亨利·皮諾表示,將捐款1億歐元用於巴黎聖母院的重建工作。法國路易威登奢侈品集團CEO伯納德·阿爾諾表示,他的家人和公司將捐出2億歐元,以幫助重建。此外,法國道達爾石油及天然氣公司也表示,將為巴黎聖母院的重建工作捐款1億歐元。巴黎市長安妮·伊達爾戈聲稱,她正在策劃一個“主要國際捐款人會議”來為重建巴黎聖母院籌集資金。她還說,將調動她在2015年為巴黎設立的一項基金,並指出巴黎市原本就有8000萬歐元用於修復教堂的預算。

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也通過推特呼籲歐盟28國共同參與巴黎聖母院重建。

法國傳統基金的網站上出現了“拯救巴黎聖母院”相應欄目,開始為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的修復籌集資金,呼籲其客戶捐款。網站註明:“所有捐款將全部用於巴黎聖母院大教堂。”

釋疑4

完成重建要多久?

大火後的巴黎聖母院如何修復?

失火前的巴黎聖母院夜景。

法國總統馬克龍承諾,將重建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發言人表示,修復巴黎聖母院需數年時間。然而,來自俄羅斯和美國的專家認為重建工作並不樂觀。

據俄羅斯通訊社報道,俄羅斯東正教會首席古蹟保護負責人列昂尼德·加里寧認為,從火災的規模來看,損失十分巨大,不僅要恢復大教堂的外部環境,還要檢查結構要素,“這是一項細緻複雜的工作,首先是在評估方面,然後是恢復方面。考慮到這是在法國發生的,一切都將一絲不苟地完成,我認為大教堂將在10-12年內修復,不會再少。”

哥倫比亞大學藝術歷史學家默裡對美媒表示,重建巴黎聖母院無疑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能修復到什麼程度取決於具體燒燬了多少面積。雖然建築師擁有巴黎聖母院非常詳盡的設計資料和數據,可以進行精準的修復和重建,但是從建築工藝上來說,不可能使用800年前的技藝修建。比如過去的磚塊都是石匠手工打造的,如今則是機器化生產。此次被焚燬的中世紀屋頂木材的年齡有400多歲,現在不太可能找到類似的木材用於重建。

默裡說,巴黎聖母院重建之後,再也無法像從前一樣。不過他指出,法國的歷史文物修復產業非常龐大,有許多公司具備能力來修復。

■ 延展

古建防火勤查勤維護

大火後的巴黎聖母院如何修復?

祭壇在火災中倖存:火災過後,有媒體記者在推特上發佈了數張教堂內部的照片,畫面顯示教堂內祭壇和十字架完好無損。

3面13世紀玫瑰花窗倖免於難:據CNN報道,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發言人表示,教堂內3面13世紀的玫瑰花窗全部被拯救,倖免於難。這3面玫瑰花窗中,北側和南側的兩個面積最大,直徑達到13米。

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耗時180餘年才最終建成。每年有近1300萬遊客前去參觀遊覽。巴黎聖母院的損毀是全人類文明的重大損失。

國外古建消防設施老舊致救援不利

據不完全統計,從1992年溫莎城堡火災到2019年巴黎聖母院火災,近30年內,10座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出現損毀,除戰爭、地震等原因外,有6次都是由火災導致。

2018年9月2日,巴西國家博物館發生大火,造成館內2000多萬件文物被燒燬,佔總館藏的90%。直到今年4月,才查明火災原因,是位於博物館一層會議室內的一臺空調在安裝過程中沒有遵守廠商要求,導致空調超負荷運轉後開關未能自動切斷,引發火災。

紐約約翰傑伊學院一位消防科學副教授認為,明火、焊工產生的火花以及其他腳手架上的易燃材料帶來的危險都是古文物建築潛在的隱患。

梳理6次火災,記者發現,古文物建築年代久遠,消防設施老舊,部分甚至失靈;建築形體十分高大,滅火時消防水槍的射流難以直達火點;周邊建築密集、道路狹窄等是造成救援不利的主要原因。

巴西消防部門發言人曾表示,在巴西國家博物館大火中,由於最接近博物館的兩個消防栓發生故障,消防員需從附近湖泊取水,阻礙了救援。2008年韓國首爾崇禮門大火,火災報警系統和灑水器等基本火災裝置根本沒有配備。2016年印度新德里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發生火災,雖然該建築建成僅有幾十年,但參與救援的消防隊長表示,博物館內火災安保機制“沒起作用”。2018年英國格拉斯哥藝術學院發生大火時,其消防系統正在安裝,消防噴淋系統所需的大型水泵在火災前一天才剛剛抵達工地。

另一方面,博物館自身結構和藏品特性等也是造成救援不利的原因。巴西國家博物館建築老舊,使用木材等易燃材料建成,加上館內保存大量文件及檔案等紙張,令火勢迅速蔓延。巴黎聖母院的屋頂及尖頂為木質結構,高度很高,地面救援存在極大難度。

同時,為保證建築的完整性,消防救援也會更加謹慎。2008年韓國崇禮門大火,由於消防人員擔心古建築在救火行動中受到進一步破壞,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將城樓內的火苗徹底撲滅,導致火勢突然擴大,燒燬了城樓。

我國今年將制定文物電氣火災防護標準

大火後的巴黎聖母院如何修復?

標誌性尖頂燒塌:巴黎聖母院的主體建築建成於13世紀,其標誌性的尖頂建成於1831年的翻修工程中。15日晚上8時左右,被火焰包圍的尖頂在圍觀者的驚呼聲中向側面緩緩倒下。

去年9月,國家應急管理部、文化和旅遊部以及國家文物局三部門聯合開展博物館和文物建築消防安全大檢查,首輪督查發現的火災隱患和問題中,電氣故障佔比近40%。今年1月,在國家文物局對部分省市文博單位文物安全的隨機突查暗訪中,電氣火災隱患仍然突出。

據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介紹,文物建築裡電氣老化、私搭亂建、超負荷運轉等現象嚴重。由此引發的事故率逐年上升,去年佔比達到50%。

此外,我國古文物建築大多采用木構架為主的結構方式,火災荷載大,耐火等級低,防火間距小,如果發生火災,破壞性將比國外磚石建築更大,救援也將面臨很大困難。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築。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就曾表示,“自紫禁城於1420年建成以來,火災就是其面臨的最大威脅。”

古建築如何防火?宋新潮表示,今年,國家文物局將對去年大檢查中的重點督辦單位進行檢查,確保整改到位,不留隱患;近期還將針對今年前幾個月中發生的文物單位火災進行通報。此外,國家文物局將於今年制定文物建築電氣火災防護標準,開展火災隱患專項整治,防止文物火災事故發生。

除行政部門的監督檢查外,文物建築自身也應該拿出具體措施。以故宮為例,故宮自行搭建了高壓供水管網保證消防管道內隨時有水,打開隨時能用;擁有自己的發電設備,故宮內共有94座地下消火栓,4866具滅火器具,55個滅火方案;實行網格化管理,將故宮劃分為8個區域,有專人檢查;故宮消防中隊每天對故宮進行巡查,定期對故宮內的消防栓維護保養。

“人治”方面,為保護文物,館內無法配備噴淋系統,關鍵時刻故宮工作人員變身消防員,及時處置火情。2013年,故宮開始實行全面“禁菸”。在古文物建築防火方面,已經49年“零”火災的故宮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