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取個有文化、有風骨的字號!淺析中國古代名、字、號區別

今天為大家講講關於如何取“名”、“字”和“號”的問題,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字號對我們的意義不是很重要,不過生活嘛,不就是不斷提升自己,不斷髮現自己,如果可以,學著古人一樣,為自己取一個字號,不為其他,自己肆意,隨性而活,這同樣很有意義。

給自己取個有文化、有風骨的字號!淺析中國古代名、字、號區別

所謂若欲取之,必先予之,要想給自己取字號,先要從瞭解開始:

區別

古人的"名",是社會上一個人的特稱。古代早期的人名一般取得很樸素,後來,隨著文字和文化的長足發展,人名才開始變得越來越深奧。社會通用名和字來全方位識別一個人以及詮釋這個人。而"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相表裡的,故又稱"表字"。名和字在傳統的古代,是有嚴格的先後順序,也非常有講究的。

名和字的區別在很多古代文獻上解釋得很清楚,如

《顏氏家訓》說:“古者,名以正體,字以表德。”

《禮記·檀弓上》說:“幼名,冠字。”

人在出生的時候無名無字,出生三個月之後,會起名字,這就是“幼名”。

成年之後,《禮記》曰:“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行冠禮。

從周代開始,男子年二十行冠禮,通俗說就是結髮加冠,表示成年,所以,"字"是男女成年後才加取的,表示他們已經可以成為獨立個體受到人們的尊重了。古代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齡盤發插簪,同樣需要取“字”,後來習俗稱女子許嫁為“字”,如“待字閨中”就由此而來。

給自己取個有文化、有風骨的字號!淺析中國古代名、字、號區別

古代成年之後,父母長輩起的名就不適和在正式場合直接稱呼了,這就需要一個新的對自己的稱呼,就有了字。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比如:稱呼杜牧為杜牧之,曹操為曹孟德,朱熹為朱元晦等。

"號"是別人的稱號,即人的別稱。古人有時候又經常以號來稱呼一個人,比如李白號青蓮居士,蘇軾號東坡居士,納蘭性德號楞伽山人等。最早從周朝就開始使用號,《周禮》所述“尊其名而又美稱焉”,是對一個人的尊稱,也是一個更佳讚美的美稱。

由此可以看出,號是繼名、字之後的對成年人的另一種別稱,有號的人多是聖賢雅士。先秦魏晉南北朝取號的人還不多,到了唐宋時期,文人墨客多了起來,號也就多了起來。在名著《水滸傳》中,108個好漢都有自己的號,可見在宋朝已經廣泛應用,不論身份地位。到了明清時期,更是把號當作自己的雅稱,已經到了氾濫的地步。

給自己取個有文化、有風骨的字號!淺析中國古代名、字、號區別

取字號規則

古人的名是為孩子在成年之前所取的,可稱為乳名,名是父母終生對孩子具有愛意的稱呼,父母會稱呼到老。名一般字數1-4個字,而現在最多的就是2-3個字的名字。

字是成年以後正式場合使用的一個人的尊稱,一般字數也不是太多,2-4字居多,有時候和姓一起使用。

號因為是對一個人的尊稱,是一個更佳讚美的美稱,字數一般沒有限制,有取1-4字的,有取十個字,二十個字的,也有更多字的。

給自己取個有文化、有風骨的字號!淺析中國古代名、字、號區別

取字號方法:

由於現在取號的少,所以就只列舉取字的方法:

①同義反復。如蜀相諸葛亮,字孔明,屈原名平,字原,廣平為原。孔子學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顏回字子淵,陶淵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屬此類。

②反義相對。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趙孟頫(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晉大夫趙衰(減少意)字子餘(增多)。曾點(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績字無功。

③連義推想。趙雲字子龍(雲從龍);晁補之,字無咎;岳飛字鵬舉。

既起名,又取字,是中國姓名文化的獨特傳統之一,直到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依然如此,當今依然如此。

給自己取個有文化、有風骨的字號!淺析中國古代名、字、號區別

現在也有一些人對號也比較感興趣,也給自己取了別號,這些人都是喜歡中國文化,喜歡舞文弄墨、吟詩誦詞之類,都是一些有才華之輩。取號這事,在傳承優秀文化的同時又讓自己多了些仙風道骨、風騷雅韻。

給自己取個有文化、有風骨的字號!淺析中國古代名、字、號區別

人的一生就像一篇文章,只有經過多次精心修改,才能不斷完善。

關注本頭條號,評論區留下姓氏,生辰八字,或者其他信息,小編來幫您取名字!

PS:(關注之後才會回覆,請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