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攻秦有四條路線,為何每一次都走函谷關?

hugh007


函谷關,因處於險要之地,西居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深險如函而得名,乃大秦第一堅關,易守難攻,自古以來乃兵家必爭之地。六國5次攻秦,2次攻入函谷關,兩次失敗,一次未交手。可為什麼六國每次都走函谷關呢?

六國攻秦有四條路線

第一條是從運城盆地向西度過黃河。這條路線看似沒多大阻攔,能夠快速進入秦國,但是這條路線渡口十分小,六國幾十萬大軍很難快速度過黃河,對面的秦軍也很容易守住,所以這條路線十分不利。

第二條路線是從蜀地翻越秦嶺進入秦國。可是大家都知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對於幾十萬大軍來說,很難跨過蜀道翻越秦嶺,而且冷兵器時代,後勤保障也很難跟上。而在後期,秦國已經攻佔了蜀地,六國軍隊更無法從這條路線進攻秦國。

第三條路線是從武關翻越秦嶺,從南陽進入關中。這條路線雖然很適合,但唯一缺點就是路線太長,士兵承受不住如此長的路途疲憊,而且後勤保障也無法跟上。

第四條路線是從趙國境內北上河套平原然後南下進入關中。這條路線是趙武靈王想出來的,可是趙武靈王死得太早,就未曾實施,但實際上這條路線也不大可能,因為這一時期的河套平原還掌握在外族手中,蠻夷很多,一是趙武靈王,不可能讓六國軍隊從本國境內過去,這樣有被其他五國瓜分的風險,二是河套地區隨時都有可能遭受蠻族的進攻,同時秦軍也可北上伏擊,這樣就是風險太大。

因此,六國攻秦,每一次都選擇走函谷關,是因為函谷關比其他的路徑要方便,而且風險較小。但六國由於各懷鬼胎,而且沒有亡秦之心,都想維持現狀,不讓一家獨大,六國軍隊沒有統一的指揮,一遇事便軍心渙散,所以最終被秦國滅掉,正如賈誼的《過秦論》所說:“滅六國者,非秦也”


我兜裡有糖糖喲


函谷關是大路,是坦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