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農村苦麼?農民累麼?在豐收節這天,聽老農俺說說心裡話

俺是回村歇歇,請點右上“關注

”在下。俺是一個留守在河北農村生活的老農,是真老農民,城市裡沒有房產,在農村居住,戶籍在農村,種著四畝耕地,分為兩塊,一塊五分在村邊,因為鄰居們建房,這五分地不能種糧食,就栽上樹了;另外一塊三畝半,重壤土,屬於高產田。說這些是誠實地向朋友們彙報俺是真農民。

今天是第三個農民豐收節,蝸居在村裡,早晨一起床,聽村裡大喇叭廣播了兩件事:一、沒交養老保險的,抓緊交了,再不交,就怎麼怎麼了;二、誰家有散煤有煤球的立馬交公,燒煤球只能到縣裡定點廠去買,後面就是怎麼怎麼。村裡大喇叭早晨不到七點就開始廣播了,可見村官們為民操勞之心多麼令村民感動。

李昌平:農村苦麼?農民累麼?在豐收節這天,聽老農俺說說心裡話

閒言少敘,話歸正題。在今天農民豐收節的日子裡,立下這個題目,是想和三農專家@李昌平 對話,可李昌平是名動三農的響噹噹的專家,俺只是一個農民,沒有資格和李專家對話。因為李昌平專家上書提出:農村最苦,農民最累,引起全國轟動的上個世紀90年代,那時不能上網,想反駁一下李昌平提出的農民苦累的說法,只能站在俺家的巷子口和鄰居說,可鄰居們不關注新聞,才不知道誰家的孩子叫李昌平。

李昌平提出農村真苦,農民真累,當時他是湖北一個鎮書記,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農民,這種提法有點居高臨下,可以說他根本就不瞭解農村和農民。其實只要不折騰,讓農民自由發展,當然必須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自由發展,這樣的農村並不苦,這樣的農民並不累。雖然李書記你認為農村苦農民累,那是你個人的認識。什麼叫苦?什麼叫累?農民是自願的,怎麼就苦了,怎麼就累了?雖然農民自己感嘆:種地真苦,種地真累,你仔細聽聽農民說這話時候的語氣,看看農民的表情,就知道,這是中國農民對幸福和滿足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只有真正做過農村的才能體會到。

李昌平:農村苦麼?農民累麼?在豐收節這天,聽老農俺說說心裡話

李昌平,圖片來源於李昌平自媒體賬號

就拿俺來說,俺是一個標準的60後農民。從15歲真正參加自家責任田勞作時,俺跟著父親學習農活,十七八歲,就成了當地的農把式,套著牛耕地,搖著木樓播種,一木鍁一木鍁把麥粒從麥糠裡揚出來。當親手把種子播下土裡,伺候著幼苗長高,眼看著開花結果,這簡直就是一種藝術享受。今年這塊地的農作物,沒有長到自己滿意,是咋回事,自己找原因,明年修正今年犯下的錯誤。只要自家的莊稼沒有鄰居長得好,那是萬萬不能的;看見誰家農田地頭有草,就會笑道:這個傢伙真懶。說著彎腰花幾分鐘時間幫地鄰鋤掉。

看著是為鄰居地頭鋤草,其實是幫自己,害蟲是活的,從鄰居地頭草叢中一樣可以飛爬到自己的地裡為害,這種道理只有種過地的農民才知道。咋當農民就不快樂了?

李昌平:農村苦麼?農民累麼?在豐收節這天,聽老農俺說說心裡話

從少年到青年,俺手握鋤把子,鋤頭遊走在莊稼苗壟間,就像長著眼睛,遇苗躲閃,遇草鋤掉,還不耽誤和一起鋤地的地鄰調侃打趣取樂。如果一個農民在農田鋤草,苗根下的草還得彎腰手拔,那肯定是半路出家的農民,不是從少年開始學習農活的科班出身。這種與莊稼苗一起生長的勞動的快樂,只有一個真正的農民才能體會。勞動一天,嘴裡喊著累,但還笑嘻嘻的。收穫季節:谷上垛,麥入倉,棉花包背到脊樑上。豐收不再是一個抽象的詞語,豐收變成了摸得著看得見香噴噴暖烘烘的實物,這些實物都是自己親手像變戲法一樣,由一粒種子變出的結果,這叫豐收的快樂!

俺追問李昌平專家:一個人把農民做到這種份上,農村怎麼就苦了?農民怎麼就累了?您有過這樣的勞動體驗麼?

李昌平:農村苦麼?農民累麼?在豐收節這天,聽老農俺說說心裡話

咱再進一步說,農村生活單調,農民勞作千篇一律。那是你還沒有深入瞭解農村和農民,更沒有了解土地。同樣一塊農田,每年和每年的農作物長勢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年同一天的風不一樣,因為每年同一天的雲不一樣,因為每年同一天的雨不一樣。這些自然狀態農民無力改變,但農民可以通過農作物品種改變,播種時間早晚調節,施肥澆水改變,來和自然對話交流,以期能每年得到最好的收穫。

俺固執地認為,一個作家詩人,搖著筆桿在紙張上寫寫畫畫的,寫畫出的所謂的藝術,和農民把種子變成食物的這種實踐藝術相比。作家詩人創作出的藝術真是輕得虛無縹緲,而農民的實踐藝術力透土地,因為農民用的是真力氣,發的是真功,所以雙手上的老繭,抓住火蛋子,也不覺得燙手。

李昌平:農村苦麼?農民累麼?在豐收節這天,聽老農俺說說心裡話

年復一年,不知不覺在農村生活了五十多年。種地的功夫已經爐火純青,腳尖上都長出了眼睛,仰著頭都不會踩死田間剛出土的幼苗。棉花打杈,雙手飛舞,指尖有眼,不會碰掉一個花蕾,只對和花蕾爭奪養分的杈子下手,當你瞭解樹枝了農民的雙手在農作物上游刃有餘,你忽然明白,原來彈鋼琴的藝術家,也不過如此。

在田間勞作,一個人並不覺得孤獨。因為俺生產的農產品,要通過市場,通過經銷商送達到需求者的餐桌上,需求者的褒貶,就是和俺通過感知在交流對話。誰不喜歡被讚美?好聽話是人們一種天然的喜歡的,能讓你傲骨變軟的一種利器,所以,秦皇漢武唐宗宋王還是康熙乾隆,也會被好聽話轟炸得暈乎乎的唯我獨尊。何況一個凡夫俗子的農民呢?把自己的農產品種好,不僅自己可以多一點收入,還能得到遠方的不知道是誰的讚美,這種奇妙的感覺,只有一個人迷戀了農民這個職業,才會有深入骨髓的體驗。

李昌平:農村苦麼?農民累麼?在豐收節這天,聽老農俺說說心裡話

李昌平,您上書“農村真苦,農民真累”,出發點肯定是好的,是引發各界人士重視三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俺這個老農民個人認為:只有假農民才會覺得農村真苦,農民真累;而一個真農民,不會覺得農村苦,更不會覺得農民累。

今天是第三個農民豐收節,專門為農民設立節日,這充分體現出領導對農民的重視。雖然俺村裡鎮裡沒人組織農民過節,俺自己去採辦點酒菜,割一塊豬肉,小酌兩杯,與全國人們同慶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來吧!在咱農民的節日裡,咱們一起舉杯同慶:祖國好!農村更好!農民更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