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是想著成功,根本就沒經歷過失敗!知行方始終,功名自有成

為何我們做事總是很難成功?或者很難達到自己心中的理想目標呢?是沒有詳盡的計劃,還是沒做好放手一搏的決心呢,還是都覺得只要行動就能馬到功成呢?也許我們都存在僥倖的心理,看著別人成功的模式,覺得也不過是複製粘貼那麼簡單而已,只是說一句,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的確,對於有心人,這世上是無難事。可這個有心,卻不是說說而已,也不是隨便做做就能夠的。萬事開頭難,難的不是因為外物的困惑和干擾,而是我們本心是否堅定,知行合一,這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我們只是想著成功,根本就沒經歷過失敗!知行方始終,功名自有成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合一,可以很好的去理解,卻不一定能真的做到。這其中不是我們不懂含義,也不是無法勇敢的邁出第一步,而是我們的心無法清澈純明,在立志的時候,是可以為之去奮鬥,但也只是保持了那一刻的本心,在之後呢,我們肯定會受到很多私慾的干擾,知行之間逐漸偏離,然後各種的拖延埋怨,在懷疑中我們失去的不是對這件事物的堅持,而是對自我的一個磨礪。

可能有人覺得,此事不成,在起爐灶就是了,又啥大不了的呢?失敗乃成功之母,難道我們都能保證每一件事都能成功?

事物成功與否,我們先不談,之說一個失敗是成功之母,絕不是說失敗的越多,越能成功,這是一個荒謬的說法,不在失敗中去總結經驗教訓,不在失敗中去認清自我的問題,只是單純的覺得一件事情不失敗個幾回是不能成功的,這已經不是本末倒置了,簡直就成了為失敗的開脫詞。

於本心而言,失敗成功,這是結果,但結果是又過程完成的。而這個完整的過程,就是我們需要下功夫的地方,不去外求,自然不存在任何的理由和藉口,只是從自我內心出發,失敗了,就要去思考為何失敗,成功了也要去總結成功的經驗,不管好與壞,這其中的過程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穫,也是我們“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我們想著功成名就,鮮衣怒馬,於本心就無法保持清明,而是更多的去追逐物慾的滿足,並不是真的為了這件事去做,只是想通過這件事的成功,去滿足自己的物慾,可不管這個慾望是好是壞,我們都有了動力,這樣說來,是不是私慾也不是毫無用處呢?

事物的存在都有兩面性,私慾的存在也是對自我磨礪的一個驗證,沒有了獵物的獵手什麼也不是,相互依存,卻又必須有所剋制。畢竟我們不是聖人,做不到明心見性,摒除私慾也不現實,就像我們每日想吃的好一點,想穿的好一點,這些都算是私慾,可你又能說這是不應該存在的嗎?

顯然不是,這就是我們普通人,甚至是所有人的共同想法,沒什麼高尚可言,卻也不低下,就是這麼樸實簡單,我們的知行也只是去為了更好的滿足這個慾望,這就是我們的“知行合一”,可能不是聖賢所言的大方向,卻也是“下學”中的知行,也更加貼合我們每個人的內心。

所以沒有“上達”的知行,也無“下學”的知行,只有致良知的知行,也就是我們能在良知下,對所言所行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就已經足夠了,不是學了聖賢經典,就要教化眾生,做那通天神明,我們只是在這些聖賢經典的指導下,能夠好的去學習,去認知,去做事,去做人,在日常的事物上能夠保證自己少出錯,可以讓自己活的更有意義一些。

這也是屬於個人的看法,大家都有不同的認知和見解,不管對與錯,我們多看一些聖賢經典,對自己多一點自省自查,這總不見得是壞事,可能大家對於成功的定義不同,但我們可以努力去“成功”,至於結果如何,自然由我們的“惟精惟一”去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