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渤在《這就是街舞》炸場,“當‘第四’是最好的”

文/林小白


上週六晚,《這就是街舞》太炸了!


不僅參賽選手的《“囍”》衝上熱搜榜第一,張藝興教王一博跳Krump引發熱議,連特邀嘉賓的開場街舞秀也成了一大亮點。

黃渤在《這就是街舞》炸場,“當‘第四’是最好的”

節目一開場,戴面具的特邀嘉賓就用4位隊長的經典舞蹈片段high翻全場。


開場秀結束,節目組給出嘉賓線索——“中國街舞破圈第一人”“90年代巡演破千場”“教舞七年,弟子過千”“流量和顏值並存”


每一個詞條都讓人愈發期待面具下的那張臉是誰。


最後,答案揭曉,特邀嘉賓是黃渤,全場驚呼!

黃渤在《這就是街舞》炸場,“當‘第四’是最好的”

王嘉爾不禁問,“哥,你這個練了多久了?”訝異的情緒寫滿了整張臉。連彈幕上也是一片誇獎,甚至還有人說“這是被演戲耽誤的dancer。”


但在那個當下,我腦子裡想到的卻是黃渤的那段著名採訪。


面對鏡頭,黃渤說:“以前在劇組裡邊做小演員,包括去(演)各種小角色的時候,誰搭理你啊?以前總能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小心機啊什麼的。現在(成名了),身邊全是好人,每一張都是洋溢的笑臉。”

黃渤在《這就是街舞》炸場,“當‘第四’是最好的”

曾幾何時,黃渤就是一名舞者,但是他當時得到的並不是這樣的鮮花與掌聲,而是一次又一次有夢想卻不可得的失落。


01

在成名之前,黃渤一直是一個不受待見的底層小人物。


但對一個小人物來說,更為煎熬的不是底層生活,而是懷揣夢想在底層苦苦掙扎。


1993年,還在讀高中的黃渤,懷揣成為“郭富城”的夢想,走進歌廳,成為了第一批在歌廳駐唱的歌手。

黃渤在《這就是街舞》炸場,“當‘第四’是最好的”


然而就在歌廳,黃渤第一回學到了“底層”兩個字怎麼寫。


有一次,黃渤剛準備唱一首歌,臺下的大哥們就開始起鬨“下去,下去,快滾……”


黃渤一臉窘迫,但他不能下臺,因為一旦下臺,可就沒錢拿了。


為了解決眼前的尷尬,並順利拿到這場演出費,黃渤走下了一個臺階,然後說,“好的,那我真的下來了噢,接下來我給大家帶來一首《喜歡我的人都好運》!”


說到這,不得不感嘆,大家總說黃渤情商高,但那不就是在各種魚龍混雜中歷練出來的嗎?

黃渤在《這就是街舞》炸場,“當‘第四’是最好的”

不僅如此,混雜著各色人群的歌廳,總少不了肆意鬧事的。黃渤經常唱完歌了,人家突然不給錢,逼著你一直在那裡喝酒,一直說好話央求他。


19歲的黃渤,就這麼早地體會到了“社會底層”這4個字的真實模樣。


黃渤在歌廳待了7年,這7年間,和他一起在酒吧駐唱的那撥人,比如滿文軍、沙寶亮等,一個個都唱出頭了,但他依然連一張唱片都出不了。


於是,黃渤只能全國各地走穴,做舞蹈教練,簽約唱片公司,用半死不活的事業來養活自己。


黃渤在《這就是街舞》炸場,“當‘第四’是最好的”

直到1999年,管虎開拍的《上車,走吧》的男二號臨時“出逃”。 男一號高虎便推薦了以前讀職校時的好友——黃渤。


就這樣,黃渤陰差陽錯地踏進了影視圈。


後來,這部小成本製作的《上車,走吧》竟然拿下了金雞獎最佳電視電影獎。這個意外驚喜,讓黃渤決定真正接觸表演。


02

2000年,黃渤報考北電錶演系,但落榜了。


第二年再考,依舊名落孫山。


第三年,黃渤只好改考北電配音班。這一次,終於成了。


而他也成了北電年齡最大的學生。其他同學才剛剛成年,而他已經28歲了。


但哪怕進了北電,黃渤依舊是那個“底層小人物”。

黃渤在《這就是街舞》炸場,“當‘第四’是最好的”

會有同學直接嘲笑他:“連黃渤都可以考電影學院,招生要求得有多低?”


還有導演直接對著黃渤劈頭蓋臉一頓嘲諷,“就你這個長相怎麼可以上鏡,當演員就你也配?”


聽到這些話,說黃渤不難過是假的,但他也只能一直琢磨如何當一名好演員。

黃渤在《這就是街舞》炸場,“當‘第四’是最好的”

2006年,機會終於來了。


黃渤收到了甯浩導演《瘋狂的石頭》的邀約。


這個角色是“男五號”黑皮,整部戲片酬只有1萬元。但黃渤還是來了。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瘋狂的石頭》一上映就引發現象級的討論,電影還獲得了包括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在內的多個電影大獎。

而黃渤也憑藉滿口青島話的“黑皮”瞬間走紅。

黃渤在《這就是街舞》炸場,“當‘第四’是最好的”

三年後,黃渤又因為《鬥牛》裡飾演的牛二一角,獲得金馬獎影帝,此後,事業青雲直上。


很快,黃渤憑藉《人再囧途之泰囧》《西遊降魔篇》《101次求婚》票房總和近30億的成績,被人戲稱為“票房卅帝”


短短几年後,黃渤個人生涯所有電影的累計票房正式邁過50億大關,這也讓他獲得了50億票房影帝的稱號。

黃渤在《這就是街舞》炸場,“當‘第四’是最好的”

黃渤,不再是底層小人物了。


他成了演技派,成了票房保證,甚至還有人說他是繼葛優之後的一代“諧星”。


但有記者採訪黃渤,問他如何看自己是“五十億帝”?


而黃渤是這樣回答的:“現在人一個電影的票房都20多億了,50億40億那不就是倆電影的事兒嗎?你這有什麼的呀?再過幾年你回頭看這不就是個笑話嘛,真是。當時你能拿出來說,就跟咱們當時說哪個電影票房過億了一樣,當時聽多麼聳人聽聞的消息,現在這哪是事兒啊。”


聽到這話,你會感嘆——黃渤還是那個“小人物”


03

在拿下金馬影帝后,黃渤花費了很多力氣去維持這種“小人物”的生活。


他習慣坐地鐵出行,直到他總是容易被圍堵之後,他才放棄了這種通勤方式。


但即便如此,黃渤的內心永遠住著“小人物”:“這個社會有20%的人認為自己很不錯,80%的人都有小人物心態。我喜歡這個中低層的基座,我也離這個群體最近。”


離小人物太遠,會讓黃渤感到不適。


黃渤在《這就是街舞》炸場,“當‘第四’是最好的”

2014年,黃渤剛拍完電影《尋龍訣》,已經被冠上了“XX億影帝”的稱號。但黃渤感覺自己狀態不對了。


“一直在演,很多時候會覺得‘自己沒問題’,時間長了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黃渤每天都在問自己,你在幹嘛呢?就是為了掙點酬勞嗎?還是跟大家又完成了一個還不錯的重複?


電影《親愛的》殺青後,黃渤曾寫下這樣的文字:“一直忙,似乎忙得連生活的時間都沒有。生活所有的空隙都被工作填滿了。流水線一樣的工作,來一個幹一個,沒有空閒的時間思考、分析、判斷。這樣的節奏不適合文藝工作者,這是腦力與創造力的透支,缺乏醞釀與發酵。藝術是閒出來的,不是忙出來的,忙出來的只有活兒。”


於是,黃渤決定迴歸,他要做回那個“小人物”。


2018年,已經是“百億影帝”的黃渤開始在短視頻平臺分享自己的日常。

黃渤在《這就是街舞》炸場,“當‘第四’是最好的”

他會和大家唸叨工作細節,最後再充滿鬥志地說一句“乾巴爹(加油)”為自己打氣。這個模樣,像極了每個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他在路邊看到別人種植的西紅柿,也會拿出手機拍下,並用青島話說道:“瞧瞧人這西紅柿種的,喔喲,我的親孃。”這個樣子,就像是每位在朋友圈分享日常的你我。

黃渤在《這就是街舞》炸場,“當‘第四’是最好的”

不僅如此,黃渤還會對著鏡頭賣力跳著自創的霸王龍抖腿舞;用家鄉話給網友推薦青島的小螃蟹、大海螺等當地美食;還會把路邊銀杏樹下落下的白果拾起帶回去洗淨,自制烤銀杏果。


永遠保持著小人物心態,親和、不端著、沒有距離感,這就是黃渤。


而這,恰恰也是黃渤受歡迎的原因。


04

用黃渤的話來說,他喜歡這個中低層的基座。


所以,他不喜歡巔峰。


“壓力都是別人給的,坑也是別人給挖的,大家給你發了小樓梯,一步步給你墊上去了。你如果真的激動地踮著腳尖走上去,摔下來的話都不知道你是誰。”

黃渤在《這就是街舞》炸場,“當‘第四’是最好的”

黃渤從不認為站在山尖上是一件什麼好事,他說過很多次,最好的人生是做第四名。不需要做第一名擔驚受怕,也不用做第二、三名時刻想著爭取第一名。


“我一直不太喜歡處在焦點的中心。當‘第四’是最好的,不僅可以有一覽眾山小的高度,不用站在山尖上承受最猛烈的風力和旁人聚焦的注視,還可以遊刃有餘地做著你喜歡的事。”


有人說,小人物謀求幸福,大人物謀求成功。


從黃渤的身上,看來此話不假。


擁有著“小人物”內核的黃渤,紮實地走好腳下的每一步路,不飄飄然,不盲目進取,正因如此,他才成了那個獨一無二的黃渤。

黃渤在《這就是街舞》炸場,“當‘第四’是最好的”

我為什麼要花這麼長的篇幅說黃渤的故事呢?


那是因為,在這個時代,有太多太多人卯足勁,想讓自己成為大人物。


但殊不知,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熱氣騰騰


不是所有的飛蛾都喜歡火光的照耀。


就像周星馳在《破壞之王》裡說的:小人物會有自己的奇蹟

黃渤在《這就是街舞》炸場,“當‘第四’是最好的”

生而為人,大部分人終其一生可能只是一個普通人,與其擰巴地想要變成大人物,不如像黃渤一樣懷揣小人物的心態,踏踏實實做好每件事,也許,反而會有意外收穫。


所以,如果你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情”可以做,那就做個平凡的“小人物”吧


在大時代中做個小人物,在狂歡夜裡做個自由的舞者。

—END—

作者:林小白,不知名的小作家,出版了《行動力》《攀升》《每天多出一小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