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之沉默地螺旋:如何有效表達自己不離群

人際交往中“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來源於這樣一個事實:1965年德國阿蘭斯拔研究所對即將到來的德國大選進行了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兩個政黨在競選中總是處於並駕齊驅的狀況,第一次估計的結果出來,兩黨均有獲勝的機會。然而6個月後,即在大選前的兩個月,基督教民主黨與另一個選舉政黨獲勝的可能性比例是4:1,這對基督教民主黨在政治上的勝利期望升高有很大的幫助。在大選前的最後兩週,基督教民主黨贏得了4%的選票,社會民主黨失去了5%的選票。在1965年的大選中,基督教民主黨以領先9%的優勢贏得了大選。

從這個事實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現象: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極參與進來,這類觀點會越發大膽地發表和擴散;而發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即使自己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競爭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增勢,如此循環往復,便形成一方的聲勢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的發展過程。

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對於一個問題團隊意見的最後決定可能不是團隊成員經過理性思考之後的結果,而可能是對團隊中的主流思想意見的趨同後的結果。然而,有時候,主流思想所強調的東西,卻不一定就是正確的東西。當團隊中的少數意見與多數意見不同的時候,少數有可能屈於“主流”的壓力,表面上採取認同,但實際上內心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這就可能出現某些團隊成員心口不一的現象。

可以特立,但不要獨行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有熟悉的,也有陌生的;有和善的,也有刁蠻的。而一個人不可能與所有性格的人相處得非常融洽。那麼,究竟該如何與人相處呢?既要融到大家的隊伍中去,又要保持自己的獨特性,不在人群中迷失自我。

透過我們身邊的一些“沉默的螺旋”現象,我們可以更好地審視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學會更多為人處世的方法。讓“螺旋”在“沉默”中上升,使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特立但不獨行。

第一,要儘量融入到積極的環境中。

第二,要勇於在消極的環境中保持自身獨特性。

第三,有的時候要順其自然,不必刻意地進入某個環境中。

生活中的沉默螺旋隨處可見,有積極的方面,也有消極的方面。其實,沉默的螺旋這個效應本身並無好壞之分,關鍵要看懂得它的人如何利用,從而讓它在適當的場合發揮出應有的效力。如果只是盲目地人云亦云,那就將使自己變得平庸無奇,失去自身的獨特性。因此,要跳出沉默的螺旋,唯一的出路就是接受百家爭鳴的局面,聆聽反對者的聲音,讓真理越辯越明。所以,在與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融洽相處的基礎上,我們也要有自己的主見,培養自己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凡事三思面後行,不要讓別人的言行左右了自己前進的方向。正所謂“有主見才有魅力,有決斷才有魄力”。堅持自己的原則和方向,寧做獨樹一幟的雄鷹,勿做人云亦云的鸚鵡。

墨菲定律之沉默地螺旋:如何有效表達自己不離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