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之反饋效應:你的沉默,會讓他人很不安

有反饋才有動力

心理學家C.C.羅西與L.K.亨利曾經做過一個心理實驗。他們隨機在一所學校裡抽出一個班,把這個班的學生分為三組,每天學習後就對他們進行測驗。第一組學生每天都告訴他們測驗的成績,第二組學生每週告訴他們一次測驗的成績,第三組學生則從來不告訴他們測驗的成績。8周後,改變做法。第一組的待遇與第三組的待遇對換,第二組待遇不變。這樣過了8周以後,結果發現第二組的成績保持常態,依然是穩步地前進,而第一組與第三組的情況發生了極大的轉變。第一組的學習成績逐步下降,第三組的成績突然上升。這個結果說明及時告知學生的學習成果有助於促進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反饋比不反饋要好得多,而即時反饋又比遠時反饋效果更好。

墨菲定律之反饋效應:你的沉默,會讓他人很不安

心理學家赫洛克也做過一個類似的實驗。他把被試者分成4個組,分別為激勵組、受訓組、被忽視組和控制組。第一組每次完成任務後,都會給予鼓勵和表揚。第二組每次完成任務後,都要接受嚴厲的批評和訓斥。第三組每次完成任務後,不給予任何評價,只讓其靜靜地聽其他兩組受表揚和挨批評。第四組不僅每次完成任務後不給予任何評價,而且還把它與其他三組隔離開。實驗結果發現,第一組和第二組的成績明顯優於第三組、第四組,而第四組的成績是其中最差的,第二組的成績有所波動。這個結果表明,及時對工作的結果進行評價,能強化工作動機,增強工作動力,對工作起到促進作用。有反饋就會有動力,激勵的反饋又比批評的反饋效果好得多。

後來,心理學家布朗又做了一個更深入的實驗。他以小學高年級學生作為自己的實驗對象,把他們分成兩組來做算術練習。這兩組學生的演算能力均等,所做的練習題目也完全一樣。第一組學生做完後,由老師來對他們的答案進行評定改正。而第二組學生做完後,他們的答案則由他們自己來加以改正,並把改正之後每天的正確數和錯誤數分列成表,以瞭解自己的進步情況。一個學期之後,兩個小組同時接受測驗。結果發現,後者的成績比前者優異很多。這個實驗表明,反饋主體與反饋方式的不同效果也會有所不同。主動自我反饋比被動接受反饋效果好得多。

這一系列心理實驗表明反饋比不反饋好得多,積極的反饋比消極的反饋好得多,主動反饋比被動接受反饋效果好得多。所以,平時我們要對別人的行為、活動給予及時的反饋,這樣不僅有助於他人更好地完成工作,也有助於自己獲取更多的信息。同時我們也要對自己的工作、學習進行及時的自我反饋,這樣才能更好地進步,取得更好的成績。

有反饋才有動力、有反饋才能發現問題,有反饋才能進步,有反饋才能加深瞭解。對於領導佈置的任務,要及時地給予反饋,更要主動地進行反饋,這樣領導才會及時地知道你的工作進度和工作能力,對你產生信任和給予支持。所以,平時要養成主動問領導彙報工作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