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一句鼓勵,曾留級兩次的小學生髮奮學習成為院士


母親一句鼓勵,曾留級兩次的小學生髮奮學習成為院士

母親的格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達達在路上/文

網絡/圖


“其實,我不過是一個看病的大夫”。在自己的傳記《勇敢戰士鍾南山傳奇》一開頭,鍾南山寫下了這句話。最近,該書再版《還是鍾南山》在廣州舉辦首發。

說出來大家都不相信,小學時候的鐘南山曾經留過兩次級,是媽媽的鼓勵讓他開始認真讀書。


母親一句鼓勵,曾留級兩次的小學生髮奮學習成為院士

▲鍾南山兄妹與父母合影

鍾南山的母親廖月琴,祖籍廈門,畢業於協和醫科大學高級護理專業。畢業後曾由當時的衛生署派到美國波士頓學習高級護理。解放後擔任過現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是廣東省腫瘤醫院創始人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間,廖月琴不幸去世,年僅56歲。


01出身名門,投身醫學

母親一句鼓勵,曾留級兩次的小學生髮奮學習成為院士

1911年廖月琴出生於“鼓浪嶼廖氏家族”

廖月琴的曾祖父廖宗文白手起家

創造了龐大家業

廖氏聲名顯赫、精英輩出

廖宗文有四個孩子,

廖清霞、廖悅發、廖天賜、廖天福

而廖悅發正是廖翠鳳的父親

林語堂的岳父


母親一句鼓勵,曾留級兩次的小學生髮奮學習成為院士

年少時

廖月琴在當地毓德女中讀書

中學畢業考了協和醫科大學高級護理專業

在大學裡認識了一生摯愛鍾世藩

而後,23歲的廖月琴與鍾世藩結婚

母親一句鼓勵,曾留級兩次的小學生髮奮學習成為院士

▲鍾世藩與廖月琴的結婚照


02險境中的偉大母愛

鍾南山出生於1936年10月20日的南京

出生後沒多久

他的家在日本飛機的轟炸下

變成了瓦礫

他的媽媽和外婆冒著生命危險

把他從瓦礫堆裡救了出來

長大後他聽長輩們講述

說當時幼小的他臉都黑了

後來才慢慢喘過氣來


“我能夠活到今天,是媽媽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就這樣我終於活了下來,到現在我也覺得夠本了,要是沒有媽媽救我,我永遠也不可能再活在這個世界上。”

——鍾南山

03發掘孩子的閃光點

鍾南山上小學時

學習很差

因此還留級兩次

五年級的一次考試

他偶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母親很高興

她對鍾南山說:“南山,你還是行的啊!”

鍾南山覺得媽媽一下子找到了他的亮點


“有了自尊心,覺得有人讚美我,從那時起我就開始認真讀書了。”

——鍾南山

04答應了孩子就一定要做到

小學時

單車對於很多家庭來說

還是一種奢侈品

鍾南山看到別的孩子騎自行車

非常羨慕

小學六年級時

媽媽對他說,

”你要是小學畢業能考到前5名,

我就獎你一輛自行車!“


”我說‘真的呀’,媽媽說‘真的’。後來媽媽也沒再提過這件事,但11歲的我記住了媽媽的話。”

——鍾南山

1949年

鍾南山在嶺南大學附小(現中山大學附小)讀書

因故不舉行畢業考試

期末的時候

學校發了一張成績單

以平時成績為參考依據

鍾南山排在第二名


“我很高興,但也不敢說什麼,因為媽媽是說考試才有自行車的。”

——鍾南山

懂事的鐘南山知道

當時解放軍南下

國民黨發行金圓券

通貨膨脹,物價飛漲

百姓生活更加困難

即便在這種情況下

母親像變魔法似地

給他買了一輛自行車


“當時我在日記裡這樣寫道:媽媽實現了她的諾言,給我買了一輛自行車,我是多麼高興啊”。

——鍾南山


從那時起

鍾南山就記住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隻要你答應的事

就一定要做到


”這就是媽媽教給我的。我現在對我的孩子、對我的研究生也是這樣,要麼不答應,答應了我就一定要做到。”——鍾南山

05幫助別人,保持同情心

鍾南山高中就讀於華師附中

1955年,他考上北京醫學院

他的一位同學考上了北大物理系

這位同學家裡很困難

他向鍾南山求助:

“你能不能借我點錢,我坐火車沒有錢。”

鍾南山回家告訴了母親

母親說:

“南山,你不知道,

我們為了準備你的錢都很困難了,

實在沒辦法了。”

沒想到,

就在鍾南山出發去上大學前幾天

母親把他叫到跟前

手裡拿著20元錢

“把這些錢拿給他吧。“

那時的20元,

相當於現在的800元

母親始終沒有告訴他

是如何省吃儉用攢下來的20元


“我到現在我還記得這件事。我覺得,在治學嚴謹上,我受的是父親的影響,但我對人的同情心是從媽媽那裡學來的,我到現在還記得媽媽是怎麼對待其他有困難的人的。”

——鍾南山


廖月琴熱愛醫術,博覽群書

她常常陪著兩個可愛的孩子玩耍

給他們講書裡的精彩故事

在醫院裡遇到感人或者有趣的事

她回家就給孩子們分享

孩子們從故事中體會人生百味

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

鍾南山從小便培養起同情心

也從母親身上

學會了樂於助人的品格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06學習型的母親,是孩子的榜樣

母親一句鼓勵,曾留級兩次的小學生髮奮學習成為院士

▲鍾南山父親鍾世藩和母親廖月琴都是上世紀留美歸來的醫生。


鍾南山的母親畢業於

協和醫科大學的高級護理專業。

1958年,

她被分配到中山大學腫瘤醫院當副院長。

護理專業畢業的她

並不懂腫瘤學

她就利用各種業餘時間

鑽研學習腫瘤學

上夜校,讀腫瘤、解剖方面的書

鍾南山放假回來

問母親為什麼要學這些

母親說:

‘我要當腫瘤醫院的院長,

總不能連腫瘤是什麼都不知道’。

那時候,廖月琴已經快50歲了

她曾被派到美國波士頓學習高級護理

當工作需要時

她沒有停下學習的步伐

母親的刻苦好學

給鍾南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母親一句鼓勵,曾留級兩次的小學生髮奮學習成為院士


然而,這位優秀的母親

卻在那十年運動中,沒能逃脫厄運

1966年7月,時任中山醫科大學

腫瘤醫院副院長的廖月琴

因不堪折辱

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她培養的孩子

在日後終成長為國家棟梁


“我媽媽去世時才56歲,她走得太早了。今天,我來參加這個報告會,也是希望以此表達對我媽媽的尊重和懷念。媽媽生前哪怕是一點一滴的事情,我都不會忘記。”

——2008年母親節前夕,

鍾南山在一個報告會上回憶母親


資料來源:《勇敢戰士鍾南山傳奇》,騰訊新聞,廣州日報

圖片:網絡


-End-


>>>一起修煉,請點擊:

尋常人家走出的28歲“雙料影后”

11歲小學生作文寫出了80歲的孤獨感,請把玩耍的時間還給童年

31歲單親媽媽帶出3個成才的孩子,70歲仍是時尚雜誌封面常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