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一輩子毫無成就,為何能與諸葛亮齊名?到底誰厲害

諸葛亮和龐統齊名,但很明顯,諸葛亮更厲害些,從3方面可以看出。

1、成就方面,毫無疑問諸葛亮比龐統厲害,龐統英年早逝,諸葛亮則幫助劉備三分天下。

2、荊州取捨問題,龐統曾說荊州不適合做根據地,劉備沒采納,是繼續採用諸葛亮的隆中對,這一點諸葛亮又勝一籌。

3、對益州的認知,諸葛亮把益州作為糧倉,龐統則把益州作為戰略要地,從後期蜀漢最弱小可以看出,諸葛亮更厲害。

諸葛亮和龐統,同是荊州的傑出人才,諸葛亮一出山就給劉備設計了隆中對方案,確定了聯吳抗曹的戰略規劃,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劉備開心的說,我得孔明,遊刃有餘。而龐統呢,既然能和諸葛亮比肩,肯定也不是庸碌之人。

龐統一輩子毫無成就,為何能與諸葛亮齊名?到底誰厲害

龐統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大才,卻被孫權所不喜,曹操那也看不上他,最後才來到了劉備這裡,最後在魯肅和諸葛亮雙向推薦下,方獲得劉備器重。正待龐統準備大顯身手之時,和諸葛亮的計劃產生了分歧,而分歧的點就在於荊州的取捨問題。

諸葛亮堅定的執行隆中對策略,荊州是必須要有的,而龐統則認為荊州處於魏吳的夾縫之中,不可守,甚至可以放棄這裡。以益州為中心,輻射中原之地,可往涼州方面發展,擴充自己的騎兵隊伍,曹操之所以厲害,和他有一支龐大的騎兵隊伍不無關係。

龐統一輩子毫無成就,為何能與諸葛亮齊名?到底誰厲害

龐統

就那時候的形勢來講,荊州比益州關鍵。荊州六郡便是劉備的老巢,所以果斷是不可以丟的。而從去西川時劉備所帶之人,也是更認可諸葛亮的,在劉備內心,諸葛亮的能力是超過龐統的,因此他留諸葛亮守荊州,而帶龐統圖益州。即便益州拿下不來,劉備也可撤到荊州。

在諸葛亮的發展戰略設想中,劉備必須取益州之地。而從結果看來,這步計劃劉備是成功了。但是我覺得,劉備只完成了一半。劉備在入蜀期之前,為了不和孫權撕破臉,便償還了其三郡之地。

而諸葛亮計劃中的最後一步,是跨過荊、益二州,從入住荊州一直到丟掉荊州,劉備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佔領過荊州。而龐統為劉備明確提出了一個新的發展戰略,龐統覺得,荊州戰爭多,不宜作為根據地,不但要時刻提防北方的曹軍,還要分出來一些兵力來避免孫權的偷襲。被牽制的兵力太多。

龐統一輩子毫無成就,為何能與諸葛亮齊名?到底誰厲害

諸葛亮

劉備非常贊同龐統觀點,但是卻還是選擇按照諸葛亮的策略來進行,因為劉備入蜀以後,早已五十多歲了。諸葛亮的計劃儘管看起來有缺點,還要看運氣(天下有變),可他卻給了劉備一個希望,那便是有機會讓劉備在有生之年見證一統天下的壯舉。

而回過頭看龐統之謀,儘管更為妥當一些,但卻必須長達數十年的蟄伏,劉備也許是擔憂自己等不到那個時候。正是如此,在丟掉荊州不久,劉備便悍然發動了夷陵之戰,想將荊州再次搶回,遺憾的是,江東出了一個陸遜,一把大火徹底澆滅了劉備的希望。

再者,諸葛亮的政治頭腦比龐統高超得多,諸葛亮是謀略家,全局觀念很重,隆中對和之後的六出祁山便是見證。諸葛亮隆中對的關鍵是“待天下有變”,所以劉備集團最缺少的便是時間。六出祁山的重點也是讓曹軍生變,實際上他的目的早已達到。若不是諸葛亮的不斷北伐給曹魏製造了大麻煩,蜀國可能早就被滅了。

龐統一輩子毫無成就,為何能與諸葛亮齊名?到底誰厲害

諸葛亮

而守荊州實際上打的便是政冶仗,諸葛亮在荊州就能完成劉備集團聯吳抗曹的戰略規劃,因此,劉備留諸葛亮而沒留龐統。

龐統的軍事能力毋庸置疑,是一位和法正同類型的軍事家,若換在曹操陣營必定能發光發熱,但是在劉備集團就行不通了,劉備勢力弱小,必須要有大局觀,諸葛亮為什麼戰鬥從沒完勝也未慘敗,那是由於他能從大局上把控局勢。

最後我們就是以成敗論英雄,不管怎麼猜測龐統能力多麼多麼出色,但是他卻早早的就死了,沒有任何實際性的成就,就衝這一點,龐統就比不上諸葛亮,一個連自己都保護不好的人,能力再強又能如何。

劉備的識人之明在三國是出了名的,因而諸葛亮是政治人才,龐統是軍事人才,劉備內心是門清的,若沒有諸葛亮,劉備可能只有繼續回去賣草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