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志願者日:一起為廣州這群初老志願者點贊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


通訊員 邱曉藝

12月5日是第35個國際志願者日。在廣州,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志願者群體——初老服務老老志願者,他們作為志願者隊伍的中堅力量,一直在關顧困境長者、參與社區治理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國際志願者日:一起為廣州這群初老志願者點贊

北京街朝陽志願服務隊授旗


近日,中大社工服務中心北京街社工站舉行“初老服務老老”項目啟動儀式,為朝陽志願服務隊授旗。據悉,朝陽志願服務隊主要成員是社區內50歲以上的低齡長者,他們在社工站的帶領下開展各類為老志願服務,還延伸出“義在耆中”生日會志願隊伍小分隊、長者血糖血壓測量小分隊和“左鄰右里”愛心大使服務隊,隊伍成員已超過30人。

作為經廣州市志願者協會審核的首批50支初老志願服務隊伍,北京街社工站的朝陽志願服務隊、彩虹街社工站的“融愛助老”志願服務隊,冼村街社工站的跑馬地誌願服務隊均為中大社工服務中心所培育的初老志願服務隊。

“擁抱”智能化
他讓長者學會了使用手機

彩虹街“融愛助老”志願服務隊有28名低齡長者隊員,包括了4個分隊,分別為敬老在行動常規探訪隊、關愛長者電訪志願服務隊、手機俱樂部加油站以及健腦大使服務隊。

國際志願者日:一起為廣州這群初老志願者點贊

彩虹街初老志願者探訪長者


66歲的黨員志願者麥國安,剛退休時對電腦、手機等一竅不通,現在的他是老友記口中的手機“大神”。麥叔自2015年開始就在彩虹街社工站協助社工開展電腦、智能手機的教學服務,2017年他加入手機俱樂部成為隊長並義務教授長者使用智能手機。

現在,每週三下午,麥叔都會參加俱樂部的常規活動,教導眾多老友記學習智能手機的使用技巧。麥叔表示:“幾年下來,有許多長者學會了使用智能手機,現在他們都能通過微信和家人、朋友聊天和溝通交流,另外,還有部分街坊朋友通過智能手機的學習,學會網上預約醫院掛號、微信支付購物、出行乘車等智能手機應用,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之餘,也讓他們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

此外,彩虹街社工站在2018年培育了一支有8名初老長者組成的健腦大使志願服務伍,每週開展兩次健腦俱樂部聚會,教授長者各種健腦棋類,形成恆常預防腦退化的服務。在社工的引導下,健腦大使志願者在養老院、社區開展健腦街站,通過社區宣傳的方式向長者推廣健腦知識,協助其做“記憶力”篩查,並鏈接醫療資源為長者提供專業諮詢,服務上千人次。

初老探訪老老
為他們送上冬日問候

初老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享有專屬激勵補貼,通過廣州公益“時間銀行”開展助老志願服務,按照1積分兌換5元的比例、每天封頂30元的標準兌換志願者激勵補貼。

國際志願者日:一起為廣州這群初老志願者點贊

冼村街初老志願者和長者一起做手指操


跑馬地誌願服務隊擁有隊員33人,在國際志願者日來臨之際,他們隨同冼村街社工站社工於12月4日到社區探訪弱勢長者,為長者送上冬日裡的溫暖問候。參與本次探訪活動的志願者葉阿姨分享到:“今天我們探訪了長者叢阿姨,她八十多歲了很健談且開朗,我們聊得很開心。她說一個人住比較孤單,很希望我們多去看望,多聊天。”

此外,初老志願者們也非常關注長者健康,積極參與社工站開展的健康管理小組提升服務技巧,通過“社工+志願者”聯動向社區長者普及高血壓健康管理知識,協助長者對自身健康情況進行檢測,提高健康管理意識,目前已服務202人次。

行走在珠江新城裡的“心”隊伍

在珠江新城CBD核心街道,活躍著一支“愛心種子隊”。他們是2014年組建的、由初老志願者組成的志願服務團隊,隊員都是獵德街內活躍、熱誠、有愛心的“年輕長者”,他們關注社區內老年人,同時結合長者的興趣文娛方式,在開展多個社區歌唱街坊團等志願服務。

國際志願者日:一起為廣州這群初老志願者點贊

獵德街志願者上門為長者測量血壓


住在南國花園的志願者組建了南國花園“老有所樂”街坊團——每逢週一、三、五上午,長者齊聚社區,開展唱歌活動;住在譽城苑和獵德社區的初老志願者組建了譽城苑愛心歌唱團,每週二和週四上午齊聚譽城苑社區開展歌唱活動,做手指操。隨著“獵德人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成立,她們每週五下午開展獵德人家歌唱團,長者們齊聚歡聲歌唱。除此之外,愛心種子隊還參與獵德街社工站的每月探訪,入戶關愛轄區內的獨居、孤寡和高齡長者,與他們聊聊天,送上暖心關懷。目前,獵德街已經開展年輕長者志願服務超過100場次,累計服務高齡長者近10000人次,初步形成社區老人愛心互助格局。

初老志願者在發揮潛能,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聯動社區鄰里多方關注困境長者,共同營造關懷長者,社區互助的友愛氛圍,期望讓年輕長者老有所“義”,讓獨居高齡長者老有所“依”。

退休的時光
不褪色的生命

在黃花崗街社工服務站,匯聚了一批有活力、有愛心,有所學、有所樂、有所為的長者,他們用志願服務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他們不褪色的退休時光。

“上了年紀,身體大大小小的毛病就跟著來了。”不少長者聊到身體都有此感慨,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是目前長者面臨的常見的健康困擾。2019年,社工站發起成立了“樂助·樂享”健康推廣隊,吸引了袁奶奶等一群退休的長者志願者加入,他們一起學習健康知識,共同梳理健康養護要點,結合自身實際,製作完成了《健康手冊》,“有了手冊才能讓更多的長者知道如何健康的生活”袁奶奶說。接著,健康推廣的長者志願者們通過挨家挨戶的入戶宣傳,結合她們自身的實例向長者們傳授健康飲食和作息生活,向社區的高齡、獨居、殘障等日常不便出門的長者瞭解到健康知識,有更高質量的晚年生活,可愛的初老志願者們說:“我們健康,她們也健康,才更有價值”。

國際志願者日:一起為廣州這群初老志願者點贊

黃花崗街初老志願者隊伍為生日的長者表演


“我是一名黨員,閒著沒事幹怎麼行。”嚴婆婆這陣子她除了和其他初老志願者一起利用專業知識、發揮所長製作《健康手冊》外,日常參與最多的社區活動便是上門探訪孤寡、獨居老人,“人家是‘小老’助‘大老’,我是‘老老’助‘小老’。”嚴婆婆說,由她擔任探訪慰問員一職,可謂是再適合不過,“我會用我自身的經歷告訴他們,生活的樂趣太多了,千萬不要把自己封閉在家裡,有條件的話一定要經常走出家門、走進社區,把晚年的人生經營得五彩斑斕。”

用才藝豐富社區困境長者生活

聯和街坊初老服務老老志願者多才多藝,他們組成一個個社區社會組織,在舞臺展示才藝,為困境長者帶來歡樂,豐富著困境長者的生活。

其中玉樹社區陽光舞蹈隊、合唱協會每年重陽節為社區高齡、殘障長者表演,為社區困境長者送上節日的問候和祝福。

國際志願者日:一起為廣州這群初老志願者點贊

重陽節,聯合街玉樹社區合唱隊為困境長者合唱


初老志願者與社工一起學習探訪的知識、技巧和注意事項,對接社區的困境長者,形成規律的一對一服務,成立了血壓週週量志願服務隊,定期在各個社區開展服務,上門為不方便出門的高齡、殘障長者測量血壓,提供剪髮服務,和他們聊天話家常。一些本地初老志願者還發揮對本土文化的瞭解,豐富困境長者的精神生活。

鄭伯伯是一位80多歲的殘障長者,平時兒子兒媳上班,孫子上學,剩下他獨自在家,經常心情不好,與兒子關係也逐漸惡化。獲悉鄭伯伯的情況,社工和初老志願者夫妻檔萬叔叔、龔阿姨前往探訪,陪他聊天,傾聽他的煩惱,引導他重新學習和家人的相處技巧,還定期為他量血壓、剪頭髮。如此堅持2個月後,鄭伯伯的心情逐漸好轉,和兒子的關係也得到了緩和,其兒子表示非常感謝社工和志願者對鄭伯伯的關心。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王楠

審籤 | 鄭宗敏

實習生 | 李思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